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脑叶出血26例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脑叶出血26例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分析脑叶出血的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预后。方法:对26例脑叶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叶出血的病因依次为高血压、血管淀粉样变、脑血管畸形和动脉瘤等。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内科综合治疗治愈率达58%。结论:尽早做CT检查是诊断脑叶出血的关键,及时、合理治疗,治愈率较高。

【关键词】脑叶出血;CT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130-01

脑叶出血又称皮质下白质出血,我科2006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经脑CT扫描诊断脑叶出血患者26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31~85岁,平均59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4例,有脑梗死病史5例,糖尿病病史2例。本组病例无外伤因素。

1.2 临床表现:病人均为急性起病,活动状态下发病15例,无明显诱因11例,意识清晰者19例,嗜睡者5例,昏迷2例。发病时头痛、恶心、呕吐18例,不同程度肢体瘫痪14例,失语5例,精神异常6例,同向性偏盲3例。单侧病理征阳性11例,双侧阳性2例。

1.3 辅助检查:26例患者全部经脑CT检查,其中额叶出血5例,顶叶出血9例,枕叶出血3例,颞叶出血3例,颞顶叶出血2例,顶枕叶出血4例,出血量5~70ml,破入脑室系统者3例。

1.4 治疗与预后:本组23例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止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预防应激性溃疡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内科综合治疗,其中15例痊愈,8例好转,留不同程度后遗症,2例出血量大于30ml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好转,留有偏瘫,1例自动离院。

2 讨论

一般来说,脑出血的好发部位是基底节区,脑叶出血以往认为少见但随着CT的临床应用,其发现率明显增高,国内文献报道占脑出血的17.5%左右[1],我科收治的脑叶出血占同期脑出血的15.7%,同国内报道相近。

2.1 病因:

①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高血压是脑叶出血的最主要原因,50岁以上患者的脑叶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引起,可能是长期高血压引起中小动脉中膜与外膜增厚、玻璃样变、纤维坏死以及微小动脉瘤等一系列改变所致,本组病例中14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发病率较高。

②淀粉样脑血管病:如老年无高血压病史,发病时血压亦不增高,应考虑淀粉样脑血管病[2],该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其病理表现为脑的中小型动脉的中层和外膜内有淀粉样蛋白的沉积。

③脑血管畸形及动脉瘤:青壮年患者多由脑血管畸形、动脉瘤引起,增强CT或手术时可发现。另外还可见于烟雾病、脑瘤出血、血液病等原因。

2.2 好发部位:血肿可位于额叶、顶叶、颞叶、枕叶或跨叶,可以一侧,也可两侧同时发生,出血好发部位各家报道不一,有人认为顶叶多见,有人认为额叶多见[3],本组病例发病依次为顶、额、枕、颞叶。

2.3 临床特征:脑叶出血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程度轻重不一,主要取决于出血部位与出血量多少,特点有:

①偏瘫少见:主要是限其偏离运动中枢及椎体系有关。本组中有偏瘫14例,占54%。

②意识障碍轻:脑叶出血以局灶病损为主,出血灶周围水肿较轻,很少累及中线结构,且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脑萎缩,代偿容积大,本组中昏迷2例,嗜睡5例,其余均为意识清晰者。

③脑膜刺激征多见:原因是脑叶出血易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当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表现急起头痛、昏迷时,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仔细鉴别,应及早行CT检查确诊,本组中破入脑室系统3例,占12%。

2.4 治疗与预后:脑叶出血的治疗需根据病因、病灶部位、出血量、全身情况等综合考虑,一般认为对高血压性脑叶出血,出血量大于30ml者,应积极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或手术治疗,本组中2例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好转,出血量少或多灶出血者,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本组中23例采用内科综合治疗,其中15例完全康复,痊愈率达58%,说明脑叶出血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好,较普通脑出血后遗症少。

参考文献

[1] 林勉生,周明.自发性脑叶出血10例的CT与临床[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88,6(1):40

[2] 何祥,王耀山,徐慧芹.147例脑叶出血病因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2,18(2):111-112

[3] 马丹,沈晓明,脑叶出血87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7):621

作者单位:223600 江苏省沭阳县仁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