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帮学生织一张知识的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帮学生织一张知识的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有意识地进行知识拓展,将零碎的知识联结起来,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补充符合学生思维规律的知识会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课堂教学 知识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4-0030-02

作者简介:郝翠芬 (1966―),女,本科学历,山西怀仁人,山西大同市现代教育培训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因记不住语文知识而叫苦。的确,随着各科学习内容的逐渐增多,学习任务的不断加重,学生基本上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反复记忆语文知识点,因而这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就语文教学的这一现状,笔者在此将自己的教学观点和方法与各位同行进行探讨,以期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一、有意识的知识拓展是必要的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传授本节课的知识 ,还应有意识地将之与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还可以激活学生记忆中的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好习惯。如果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它们联结起来,那么,长期下来这些知识点就会在学生头脑中联结成网。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如何做到恰当的拓展

能在45分钟内既完成教学目标,又做到恰当的拓展,这对一般教师而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要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拓展必须做到不冲淡重点,不转移话题,且不多占用课堂时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恰当地拓展,达到激活学生的思维,像“蜻蜓点水”般点到为止的理想效果,这个分寸和尺度是很难把握的。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二者兼顾呢?

(一)要提前选择恰当的知识拓展点

选择恰当的拓展点是进行知识联结的前提,否则会适得其反。教师备课时要认真考虑, 提前选择好适当的内容,把握好难易程度。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在课堂上临时发挥,信口开河。

(二)掌握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法

要选择恰当的拓展内容,操作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从知识的广度去找拓展点

哪些知识可以让学生多了解,哪些无须拓展,这个问题老师在备课时就应考虑到,然后才能有意识地从知识的广度去寻找知识拓展点。

2.从知识的深度去找拓展点

知识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只是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编写教材的时候有所选择,有的简略提到,有的浅尝辄止。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讲授时应从深度上作一些拓展。例如:讲到形声字的构成时,要讲形旁和声旁,教师可以拓展到汉字的其他造字方法,如:象形、会意、指事等,还可以涉及“六书”等知识。

3.从已学的知识中找联结点

我们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有意识地去联系旧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既知新,又温故,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文言文教学尤其适用这种方法。 如果老师在文言文教学时能恰当地进行联系拓展并及时进行归类总结,学生就会触类旁通,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课堂效果。

4.向未知内容寻找拓展点

对于一些既深奥又枯燥的学习内容,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联系并补充一些新鲜内容。

三、寻找知识联结点的思维方法

无论从哪个方面去寻找知识联结点,我们都需要进行积极的思维。因为知识之间有着方方面面的联系,只有遵循思维的规律,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找到恰当的知识拓展点。而找到合理的、科学的知识拓展点,将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这是最主要的。本文以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诗歌鉴赏为例来进行说明。

(一)相近联结

鉴赏诗歌时,学生会遇到一些经常出现但难以理解的意象。其实,这些事物学生可能在以前所背诵的古诗文中已经接触过,只是从来没有从意象的角度思考过。鉴于这种情况,在教学时我们就应有意识地去寻找一些相同或相似的意象来进行拓展,以帮助学生理解其蕴涵的情感。

鉴赏李煜《虞美人》时,其中以水喻愁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好理解,我们就可以联系一些学生以前学过的写愁的诗句。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这句诗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愁之长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这句又写出了愁之重量。然后再总结拓展,让学生明白:古人的诗词中常常以水、以丝、以柳、以山、以风等事物来喻愁,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可见“愁”也是可感可知、千姿百态的。

(二)相反联结

在鉴赏诗歌时,还可以有意找风格截然不同的诗歌来拓展,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不同的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深刻感情。

学习杜甫的《登岳阳楼》时,一定要拓展到李白的那首《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登岳阳楼,李白登楼之后看到的是“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而杜甫望着浩瀚无际的洞庭湖水却感到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想到“戎马关山北”时,忧国忧民的诗人只能“凭轩涕泗流”了,而李白则是带着遇赦后的愉快心情,在岳阳楼上与朋友住宿、饮酒。可见,同样的山水会因不同的诗人而罩上截然不同的感彩,这正是中国诗歌中意象的魅力。

(三)比较联结

教师还可以把新旧知识有意放在一起作比较,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我们在教学李贺描写音乐的名作《李凭箜篌引》时应联系白居易的《琵琶行》。 在描写音乐时两首诗所用的手法不同。白诗以比喻的手法正面描摹比较多,如“大弦小弦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崩,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这些诗句。而李诗则多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音乐的效果,如“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等诗句,通过神奇的想象,大胆夸张渲染了李凭箜篌演奏的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音乐效果。这就是写实和浪漫两种手法的不同之处。

(四)归纳联结

文言文教学中,通过归纳总结来进行有意的拓展不失为一种积累知识、强化记忆的好方法。略举一例,我们在必修四教材中要学习《张衡传》这篇文言文,其中涉及不少古代官职任免方面的文言实词,老师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可以有意做一下归纳并进行拓展。学生掌握了这类实词,对阅读史传类文言文时是非常有益的。

1.表示授予官职的实词,有如下几个:

举、拜、征、辟、召、除

2.表示官员调动上任的实词,有如下几个:

迁、转、徙、下车、视事等。

无论知识点之间存在着以上哪种关系,我们都可以在备课时积极思维,找到恰当的拓展点。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将相关知识联结起来,并长期坚持下去,那么,学生接受的语文知识就会逐渐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只要老师们用心为学生编织这张知识的网,语文教学的质量就一定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