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寻找过年的味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寻找过年的味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

以前,过年对我们来讲有着太多太多的激动、向往、期待和回味。现在,过年对我们来讲有时又有着太多太多的无奈、感慨、无聊和乏味。

那么,过年的味道,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是爆竹燃放迸射散发开来的硫磺的味道?还是春联、红灯喜庆的味道?也许只剩下美味佳肴的味道了,因为有很多味道我们已经体味不到,寻找不到。但是一定有些味道是在心里翻滚着,经年无法淡忘的!

年的味道

大花水

进入腊月,我们就把房前屋后的碎石残土以及一年来飘落在地的枯枝败叶,扫除殆尽,连同通向房屋的各个路口都收拾得几乎一尘不染。母亲负责清除楼上楼下长期积存下来的灰垢尘埃。当全部打扫干净后,过年时,所有感官都会获得难得的清爽,心情异常轻松。

腊月接近尾声时,人们开始杀过年猪了。村庄到处都升腾起烟雾,每家门前挖一个灶,支一口大锅,灶里黄色的火苗舔着锅底,水沸腾冒起来,滚烫的水漫过猪身,先前活泼乱跳的猪顷刻间没了声息。在整个腊月里,猪们被尖刀刺进喉管所发出的尖叫,如一道道闪电直入云天,此起彼伏,交织成一张网,一张幸福喜悦的网。在村庄,人们幸福的程度,主要是看宰杀的猪的大小与肥瘦。

过年时,人们把一年积攒的食物或用品全拿出来在这个月里尽情挥霍。许多平常舍不得吃或因农忙而无暇消受的好东西,留待过年时全副身心地享用。

年三十,大人孩子忙得不亦乐乎,只为晚上吃上丰盛的饭菜。白天被食物的香味熏个半饱,一碗饭吃不完,剩下了半碗,人们说那才好,象征年年有余。饭后,我们就着一个神话开始守岁。传说,因人间疾苦,玉帝让凡人在年夜虔诚坐守,守得好,将获取足够的金银,过好下一年。不管真假,在父母的督促下,我们也认真陪守。但最多到半夜,我们就会无法控制自己,酣睡在板凳之上。只有父母,仍然耐心地坐着,等待新的一年到来。

正月里,我们穿上新衣服,开始拜年。我们喜欢到城里的舅舅家,在那里,幸福才能更加形象地体现出来。大街上,高跷令我们新奇;红衣绿裤的秧歌队,扭着婀娜的肢体,红绸缎飘前舞后;剽悍的舞龙人,穿梭在大街中央,将一条纸龙耍弄得生动灵活。广场上,烟火飞溅,神话故事中鲜活的人物一个个从高空中显露出来:猪八戒背媳妇、孙悟空撒尿、过海的八仙各展绝活等等。烟花不断盛开、熄灭,灯火照亮天宇。那些火光留在记忆中,像一本本影集,一年翻开一次,每翻开一次都是回到村庄向别的孩子炫耀的资本。

正月里高兴的事,还有看新娘。村庄的新娘大多安排在新年时出嫁,似乎正如作家周小枫说的,“个人的欢乐需要某个节日的证实,才显出它的真实性和确凿性”。村庄的人们每年都会看到新娘出嫁,而每一次观看都会表现出初次观看的神情,凝神而专注。我们最喜欢看新郎背新娘过河的场景,这给人们一次难得的哄笑的机会。迎亲的队伍走远了,我们还跟在后面,一边追逐,一边高唱:“新姑爷,穿蓑衣,新媳妇,穿袄裤……”而迎娶新娘是过年的高潮部分,高潮一过,年也就接近尾声,徐徐拉下帷幕了。

春天的太阳懒散地照着大地,麦子和我们一样,沉浸在新年的气氛中,忘记生长。不管我们是否愿意,农忙毫不留情地逼到眼前。而我们在劳累得腰酸背痛,面对包谷饭、老酸汤不想下咽时,便又开始回味和幻想新年的味道了。

(选自“小说阅读网”)

难忘年除夕那顿杂面汤

李金玉

“有卤子就比没卤子香,干部就比社员强!”这句在大集体时代流传甚广的顺口溜,叫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我难忘年除夕的一顿杂面汤!

小的时候家里穷,一年到头吃不到几回白面。一贯会过日子的母亲经过一年来的精打细算,到年除夕早上,我们还是可以放开肚皮吃一顿杂面汤。父母亲这天都会早早地起来,父亲拿把大扫帚,唰唰,唰唰,把个院子扫得光溜溜干净净,点上一挂鞭炮之后,母亲就将一盆杂面面条端上了饭桌,一块儿端上来的,还有一大汤碗难得一见的卤子,或者是肉丝白菜,或者是猪肉粉皮,一律是香喷喷的,诱人极了。这种在平时几乎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年除夕的时候一定会成为现实。这时候,我们姊妹几个立刻头不抬眼不睁,稀里哗啦地吃了起来,常常吃得一把鼻涕一把汗的,惹得母亲直戳我们的额头,笑我们的馋相!

这杂面汤,需要上好的小麦粉,上好的黄豆粉,和成很硬的面团,手工擀制。手擀面最能体现制作者的刀工――刀工差的,切出来的面条像秫秸叶子,又宽又厚,煮出来后吃味就差了不少。母亲的手工还是很好的,擀的面薄,切出来面条粗细均匀;摆在砧板上,一排一排的,整齐美观;抖开来,一根一根的,潇洒飘逸;摆在簸箕里,一绺一绺的,整个就是一簸箕工艺品。

母亲擀面的时候,我躺在被窝里就会听见咯噔、咯噔的响声。母亲一遍一遍地从擀面杖上褪下看上去已经很薄的面皮子,均匀地撒上一层面粉,然后又将面皮子圈在擀面杖上使劲地压起来,直到那面皮子薄得不能再薄了,再依据刀口的宽度将其折叠起来,最后就是动刀切面了。只听那得得得的切面声,你就能知道我母亲的刀工有多么娴熟了。

所谓“软面饺子硬面条”,擀面条的面必须要硬,就因为面硬,擀起面来就很费力气。现在,母亲年纪大了,手上没劲了,和不了那么硬的面了,也擀不了面条了。每逢年节,我都会到商店里去买工厂做的大豆面送给母亲,但那口味却差了许多,吃起来远没有母亲手擀的面条香滑可口。可我没敢对母亲说这话,只是,想起母亲擀的面来,至今还一直垂涎欲滴呢!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那咯噔咯噔、咯噔咯噔擀面的声音,那得得得、得得得切面的声音,仍一直回响在我的耳畔,不肯消逝。

回家,过年

胡海宽

进入腊月,年味越来越浓,回家过年的念头就像青藤一样爬满心头。故乡那青青的麦苗、高高的草垛、熟悉的村庄、和蔼的乡亲、儿时的伙伴、浓浓的乡音、暖暖的亲情……总飘忽在我的梦乡里。抹不去的记忆使我常常难以入眠,恨不得把一年的思念早早地装进行囊,风尘仆仆地融入春运的滚滚人流中,早日回家团聚。

岁月酿造记忆的美酒,时间沉淀怀旧的情感。每次回家过年都有不同的感受。在那交通闭塞的年代,人们往往是早早打起行囊,起五更、睡半夜,盼星星、等月亮,风雨兼程地赶车、赶船。有时由于时间的偏差失误,随着一声汽笛声响,只得望车、望船兴叹,而后继续折腾。每每此时,我知道焦虑的父母正在家乡掰着手指盘算着我的归程,盘算着团圆的时刻,这一牵挂使我旅途所有的劳累和疲惫都被亲情融化,那种归心似箭盼过年的惬意心情带给我无比的快乐。如今,交通、通讯发达了,汽车开到了家门口,回家途中的一个电话、一个短信便消去了父母的担忧。

尽管回家的车票很贵很难买,回家的汽车很挤很难受,回家的旅途很累很遥远,回家的脚步很急很疲惫,然而,回家的感觉却很美很幸福。新春佳节中,喜庆的春联、大红的灯笼、脆响的鞭炮、崭新的衣帽、丰盛的年饭、真诚的祝福、亲友的欢聚都使一年劳碌打拼的人享受到温馨、团圆的乐趣。坐在母亲身旁往灶膛里添一把柴草,帮父亲贴一副春联,聆听他们讲新农村建设中的新鲜事;再外出拜年,听听乡音、叙叙乡情、品品乡味,那种幸福的感觉如一缕春风滋润心田,使人陶醉其中,倍感亲切、温暖。

回家过年,欢聚的时刻总是短暂的。当带着新春的喜庆,踩着炮竹的碎屑,踏上新的征程时,父母总是固执地送我到村口,即使汽车渐渐走远了,透过窗外,仍然可以看见父母相互搀扶、驻足回望的身影,犹如一道独特的风景伫立在村口。窗外阵阵寒风犹如我的思绪般波涛翻滚,车窗内,思念的泪水一次又一次模糊了我的视线……

回家过年,亲情无限。

(选自“散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