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课堂目标的价值取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校两位老师分别上了“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关于动物的口语交际及写话课,虽然主题相同,但教学风格迥异。
课例一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和图片等。
教学过程:
1.多媒体引入,结合资料介绍动物。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进神奇有趣的动物世界。
(学生欣赏多媒体展示的各种动物图片。)
师:你对刚才大屏幕上的哪种动物最感兴趣?请介绍介绍它好吗?
(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图片中自己喜欢的动物。)
2.利用范文,引导学生学习介绍动物的一般方法。
师:有一个小朋友也非常喜欢小动物,我们看看他是怎样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好吗?
(学生阅读老师出示的范文。)
师:请说说从这个小朋友的介绍中,你知道了这种小动物哪些方面的特点?
生:我知道了这种小动物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还知道了这种动物最喜欢玩什么。
老师一边板书一边总结:我们介绍小动物的时候,也可以像这个小朋友一样,从这种小动物的样子(也就是外形)、动作、喜欢什么(也就是它的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
3.联系生活实际,介绍自己见过的小动物,针对同学的发言,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4.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的动物图片和资料,或互相讲解自己亲眼见过的动物。
5.结束交流,老师再次让学生重温板书,提示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写自己感兴趣的动物。
6.学生写自己喜爱的动物,写后展示、评议。
课例二
课前准备:学生带来家里养的小动物。
教学过程:
1.根据教室现状,直接展开交流。
师:哇,我们的教室今天变成动物园了!
老师快速板书“教室变成动物园了”和“教室变成动物园啦”。
师:哪一句更能表达我们现在的心情?读出来!
学生兴高采烈地齐读:教室变成动物园啦!
师:看得出来,你们都很高兴。谁能告诉老师这么高兴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教室里有很多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很可爱,我们喜欢它们……
2.师生两两交流,提供交际范例。
师:小动物们给我们带来了乐趣,我们当然应该爱护它们,了解它们。我看看,先认识谁呢?
老师扫视整个教室,这时,一只鹦鹉叫个不停,惹得教室里其他几只鹦鹉也叫起来。
师:小刚同学的鹦鹉好像最性急,我们就先认识它吧。
(小刚兴奋地提着鹦鹉跑上讲台。)
师:请问鹦鹉的主人,你的朋友为什么这么急着想大家认识它呀?
小刚:可能它觉得自己很漂亮吧?
师:是吗?那你认为它漂亮吗?
小刚:漂亮。我最喜欢它的颜色。你看,它的嘴巴是深红色的,头上的颜色红得要淡一些,身上的羽毛又是金黄金黄的,多漂亮!
师:确实很鲜艳,很漂亮。你的朋友叫什么名字?
小刚:小零件。
师有些不解,问:哦,怎么取这个名字呀?
小刚:因为它的叫声有点像机器发出来的,所以就叫它小零件。
师:这名字可真有意思。下边的同学还想了解小刚同学的鹦鹉朋友吗?
生a:你为什么要养鹦鹉,不养别的动物?
小刚:是我妈妈同意我养鹦鹉的,她觉得养鹦鹉不麻烦,不会在家里乱跑。其实我本来想养一条小狗,可我妈妈说养狗太费时间。
生b:小零件最喜欢吃什么?玩什么?它调皮吗?
小刚:小零件喜欢吃小米。它很调皮的,有时候我在做作业,不理它,它就用嘴把小米叼起来,像喷泉一样撒得到处都是。
生c:小零件是怎么和你成为朋友的,刚开始它怕你吗?
小刚:刚把小零件买回来时,它跟我不熟,很怕我,我就天天跟它说话,还抚摸它,安慰它,慢慢地它就把我当朋友了。
学生通过提问,和小刚同学进行了很好的交流。其他带了小动物的同学也跃跃欲试,争着想展示自己的小动物,老师很自然地把活动引入第二个环节。
3.学生互相交流介绍自己的小动物。
老师提要求:不许捉弄小动物,让小动物不高兴;可以离开座位,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小动物,或者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请它的主人给自己介绍。
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个个两眼放光,兴致勃勃,有的在用青菜叶子逗小兔子演杂技,观察兔子究竟怎样用三瓣嘴吃东西;有的趴在地上和小狗说话;还有几个同学举行了几场真正的龟兔赛跑,甚至请听课的老师去观战;那几个带鹦鹉的,则把鹦鹉聚在一起开“音乐会”……老师也参与其间,和学生交流,并相机引导学生语言表达准确、深入。等学生玩得差不多了,老师就激励学生写话。
4.自由写话。
老师提出要求:可以介绍自己的小动物,也可以写刚才观察到的别人的小动物,还可以一边写一边观察自己的小动物,把观察到的马上写下来;把自己想说的话写明白。
5.展示写话,再次交流评议。
对两堂课的反思:
“教例一”和“教例二”的共同点是把口语交际和写话练习结合到一起进行,但是很显然,两位老师在设计教学时,价值取向是不一样的。
“教例一”的课堂结构环环相扣,设计精巧,但关注点放在了学生写话的结果,目的似乎只有一个,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老师给出的介绍小动物的模式,写出比较完整的习作,习作的对象――动物不过是作为一种知识或者说一种道具出现在课堂之中。至于口语交际的交流,体现并不充分,因为学生交际的愿望不强烈,不是发自内心,而是出白教师的需要;交际的内容也不是建立在自己通过观察而产生的真实感受和认识之上的语言,更多功能操作是对资料上知识的复述;写出来的习作大同小异者居多,有明显个性者少。这堂课的价值取向从本质上说,是狭隘的,甚至于是功利的。
作为二年级这个学段,这堂课的重点应该是口语交际,在交际之后尝试写话,目的是巩固学生口语交际的成果,也是交际的延伸。“新课标”明确提出。口语交际的目的是巩固学生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素养。口语交际课应创设具体的交际情景,强调听说双方的互动。“教例一”很明显有些急于求成,本末倒置,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写话课。
“教例二”则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关于口语交际和低段写话教学的理念。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参与者。教者创设了很好的交际氛围。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自然地进行交流与沟通,整个课堂的结构在老师预设的轨道之上进行,又时时迸发出学生语言和思维的火花。作为交际和写话对象的小动物,也不是屏幕上和资料上出现的冷冰冰的道具,而是课堂这一特殊的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和老师观察它们,认识它们,发自内心地亲近它们,关爱它们,然后自然而然地想向伙伴介绍它们,描写它们。课堂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是开放的、多元的,也是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