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冬养生进行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冬养生进行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冬季到了,天气忽然变得寒冷起来。对于很多人来说,冬季是一个养精蓄锐的时节。这个冬天过得好与不好,往往能决定你未来一年的健康走势。究竟如何养生,很多人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经常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养生环节出错,养生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那么如何维持自身的热能呢?是要穿得更厚,吃得更好?还是有规律地、有选择地去吃一些特定的食品呢?下面我们与您一同讨论如何正确进行初冬养生

早睡晚起,避寒保暖

冬季养生贵在空气新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冬季,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尤为重要,从传统养生学的角度讲,冬季适当增加睡眠时间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的积蓄,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研究表明,冬季清晨空气污染最为严重,各种有害气体因夜间温度下降而沉降于地表,只有待太阳出来,地表温度回升后,才能升高到空中去。而且,冬季的清晨常常有雾,雾天不仅给交通造成不便,也会损害人体的健康,中国自古就有“秋冬毒雾杀人刀”之说。据测定,雾滴中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雨滴里的高出几十倍。如果清晨在雾天锻炼,随着运动量的增加,人的呼吸会加深、加快,势必会更多地吸入雾气中的有害物质,从而诱发或加重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眼结膜炎等诸多病症。

冬季天气寒冷,而室内温度也要适宜,室温以18℃~25℃最合适,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对健康不利。室内温度过高,会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易引发感冒;室内温度过低,人体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中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被褥的厚薄应根据室温的变化适当调整,以人体感觉温暖而不出汗为度。外出所穿的棉衣应以纯棉布为宜,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特别要注意脚的保暖。

中医认为,“诸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经常保持双足的适当温度可以预防疾病从脚底入侵。因此,在冬季保持足部的温度很重要。遵循足部养生六字诀,即走、温、洗、按、搓、摸,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养生防病。

用好足部养生六字诀

一走:以步代车走,活到九十九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靠双脚,“以步代车走,活到九十九”。现代医学称双足为“第二心脏”。行走时脚部肌肉的收缩与松弛,能使静脉血管的流速增强,从而减轻了心脏回收血液的负担,确保血液循环的畅通无阻,以便将营养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使其得以濡养,从而可达到健康强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二温:寒从足下生,温足保太平 医学认为“诸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所以,经常保持双足的适当温度是预防疾病从脚底入侵必不可少的一环。一般健康人脚部的正常温度应该是:脚尖约为22℃左右,脚掌的温度约为28℃左右。如果过高或者过低时均属异常,即为病态。若脚尖发凉,一般多为头部疾病,如头痛、头胀、失眠、脑部供血不足等疾病;若是足跟部冰凉,多为肾虚症状;若全足冰凉,多属下肢循环欠佳、气血双虚的征兆。故应经常注意勿使足寒。

足部保温的方法常采用的是:揉搓法、温水泡洗法、运动双足法,这些方法都可以保持足部的温度。

三洗:脚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 温水洗脚既能清洗保洁双足,又能保持足温,防止寒从脚底入侵,还能促进末梢血液循环,保证人体新陈代谢功能的正常运转。洗脚能健脑安神、防治失眠、补肾健体,还能消除疲劳,恢复健康。我国民间流传许多洗脚健身的说法,如“睡前洗脚,强似用药”,“热水洗脚,如吃补药”。还将一年四季洗脚的疗效概括为:“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除湿去暑;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洗脚,藏精温肾”。为了您的健康长寿,劝君每晚不妨用温水泡洗您的双脚。

四按:按摩病灶区,祛病又健体 在触硬块且有疼痛的部位上采用各种手法适时地进行按摩刺激,使其结节逐步减轻或消除,经络就会逐步畅通无阻,阴阳就会相对趋于平衡,疾病隐患也就会自然消除。

五搓:经常搓涌泉,百病不沾染 经常搓揉脚心的涌泉穴便可强身健体。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中的一个重要穴位,也是反射医学中肾脏在脚部的反射区。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经常按搓涌泉穴,就能补精强肾,健体消疾。而且肾脏功能强壮后,对其它脏腑器官亦有保健作用。

六摸:摸脚自诊病,防患于未然 经常用手指触摸您双脚的各个部位,如触摸到皮下组织有结节、硬块或水泡样感觉,且感到疼痛时,说明该处所对应的内脏器官已发生病变或功能不正常,应及时诊治,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为了增强体质,许多人往往习惯于在冬季服用些补品。如人参、鹿茸、阿胶、黄芪。这些固然对人各有益处,但如果服用不当就会带来一些副作用,而适当地进行食补,既经济实惠又没有副作用。

药补不如食补

多吃高热量,御寒食品 寒冬的饮食原则,一是要有丰富、足够的营养,热量要充足;二是食物应该是温热性的,有助保护人体的阴气。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医归纳了一些御寒食品,例如:肉类中的羊肉、牛肉、火腿、鸡肉、狗肉;蔬菜中的辣椒、胡椒、大蒜、生姜、蘑菇、香葱、韭菜;果品中的胡桃、龙眼、栗子、大枣、杏脯、荔枝、橘子、柚子、松子等,既能补充足够营养,又可保护人体阳气,吃了使身体觉得暖和。

多吃滋润食品 冬天虽然清爽,但是太过干燥了。当天气的湿度只有22%的时候,难免会唇干舌燥。干燥的冬天又特别容易引起咳嗽,而这类咳嗽差不多都是燥咳,治疗方法也是以润为主。总之,冬天干燥之际,任何人都宜“润一润”,如吃些冰糖雪梨、胡萝卜马蹄水、川贝炖苹果等。

多吃含无机盐的根茎类蔬菜 人怕冷与饮食中无机盐的缺少有关,冬季应多摄取有根茎的蔬菜,如胡萝卜、百合、山芋、藕、大白菜、青菜等。因为蔬菜的根茎里所含无机盐较多,食盐对人体御寒很重要,可使人体产热功能增强。

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 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 、维生素B2、维生素C 的食物,寒冷气候使人体氧化功能加强,机体维生素代谢也会发生明显变化。饮食中要及时补充维生素B2,以防口角炎、唇炎、舌炎等疾病的发生,维生素B2 主要存在于动物肝脏、鸡蛋、牛奶、豆类等食物中;维生素A 能增强人体的耐寒力,可多吃些动物肝脏、胡萝卜、南瓜、白薯;维生素C 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对防治感冒、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应多摄取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白菜、油菜、菠菜、胡萝卜、豆芽以及柑橘、猕猴桃等。

不能忽视饮水 有不少人认为冬季寒冷,人体出汗少,可以少饮水或不饮水,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冬天虽然人体出汗少,但组织液通过皮肤蒸发也可失去不少水分,一个成年人一天要失去约600毫升水。这种水蒸发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故也称“无感蒸发”。

人在呼吸时,也会失水,呼吸道在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时,必须保持表面的湿润,每天仅此就要消耗掉500毫升水,加上排便失水,人体一天排出的水分约在 2500毫升左右。冬季人体只要损耗5%的水分而未及时补充的话,皮肤就会皱缩,肌肉也会变得软弱无力,体内代谢产物滞留,人便会感到疲劳、烦躁、头痛、头晕和无力,甚至还会诱发更为严重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