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今中外话休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今中外话休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休闲,何为休闲?

今年热映的电影《春娇与志明》里,几个香港人在酒吧聊天,谈及所追求的生活,有个港商说:“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在一栋大房子里,跟我的妻子、孩子一起静静地坐着,听壁炉里传来木柴啪啪、啪啪的燃烧声。”

——这就是休闲。

字解“休闲”

暂且抛下休闲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不谈,仅从字面上来解析这两个字,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休”在《康熙字典》和《辞海》中被解释为“吉庆、欢乐”的意思:“人倚木而休。”《诗·商颂·长发》中释“休”为吉庆、美善、福禄:“何天之休”。“闲”,通常引申为范围,多指道德、法度。《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其次,有限制、约束之意。《易·家人》:“闲有家。”“闲”通“娴”,具有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的意思。从词意的组合上,表明了休闲所特有的文化内涵。

从词意的组合上,“休闲”就不同于“闲暇”、“空闲”、“消闲”。这个颇具哲学意味的象喻,表达了人类生存过程中劳作与休憩的辩证关系,又喻示着物质生命活动之外的精神生命活动。人倚木而休,使精神的休整和身体的颐养活动得以充分的进行,使人与自然浑为一体,赋予生命以真、善、美,具有了价值意义。

古人怎么“嗨皮”

中国自觉的“休闲”文化研究起步较晚。但是,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历史,留下了内容丰富、层次清晰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休闲文化娱乐样式,也沉淀下来各种不同的休闲观念。从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任,游于艺”的政教型休闲观念,到庄子“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追求绝对精神自由、强调自然和人同在的道家休闲观,到魏晋南北朝诗人悲怆慷慨的生命意识,再到唐宋诗词中山水的咏叹、生命意识的感悟、爱情闲愁的吟唱及明清小说中花样翻新的休闲娱乐方式,他们犹如一串串耀眼的明珠,构成了中国特有的休闲文化历史。林语堂先生就说过:“美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劳碌者,中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悠闲者。”

古代记录休闲文化的作品也丰富多姿,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清代文人小品,直到衣食住行、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是休闲文化的创造物。从老子、孔子到司马迁,从陶渊明到李白,到几乎所有古代诗人、作家,都研究或描写过休闲。人们都熟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反映他的休闲生活的名句;曹雪芹笔下大观园中的士大夫阶级的休闲生活;沈复在他的《浮生六记》中所津津乐道的平民百姓的休闲生活;至于李笠翁,他除了是戏剧家、文艺理论家之外,还可以说是一位“休闲学家”,他的《闲情偶记》可以看成是一部休闲学的专著。

中国的古人们讲究“闲情逸致”,是一种悠闲的情趣与安逸的兴致之融合。古人如此“休闲”,自然用不着拿大把的现钞或刷卡、记账埋单。我们断不可言古人的“休闲”太老土了,是穷人们的“穷开心”。其实,中国古人的闲情逸致可能胜于现代人,他们的休闲方式往往别出心裁,而且经济实在,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挺会玩”。他们随便找一条溪水,带上自家酿的几壶酒便可开个Party,美其名曰“曲水流觞”;他们在野外采得一把花草,也可以开上一个Party,叫做“斗百草”。清明时节结伴踏青,荡荡秋千,是一种休闲;荷塘采莲、赏月品菊、闲厅对奕、观灯猜谜,都成古人休闲的好方式;雪天堆雪人、玩雪仗,或踏雪觅诗,更是充满情趣。

古人的休闲也不仅仅是风花雪月,铁马金戈者亦有之。苏轼狩猎时聊发少年狂般的“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也是一种玩法。其他诸如射箭、骑马、蹴鞠,都是贵族男子们所钟爱的休闲方式。那时候踢球踢得好,能当上一国之太尉,比如高俅——不像现在的孩子,苦练十几年,好容易进了国足,也是个被人奚落嘲讽的下场。

上帝给予人类的“赠品”

在西方,对休闲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把休闲誉为“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是科学和哲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这一思想已成为西方文化的传统。

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的《休闲:文化的基础》,被誉为西方休闲学研究的经典之作。皮普尔指出,休闲有三个特征:第一,休闲是一种精神的态度,意味着人所保持的平和、宁静的状态;第二,休闲是一种为了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的机会和能力;第三,休闲是上帝给予人类的“赠品”。皮普尔认为,人有了休闲并不是就拥有了驾驭世界的力量,而是由于心态的平和使你感到生命的快乐。否则,我们将毁灭自己。

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往往把从事休闲产业的人誉为“亲善大使”,因为他们既运用智慧,又付出爱心,以一种特殊的品质和技巧传递爱的精神,帮助人们找到真正值得参与的活动,使这个世界变得安全、温馨和美好;使人在休闲中既丰富思想,又陶冶情操;使人的生命既丰富多彩,又获得价值的提升。

另外,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简单生活”运动,可以看作休闲学研究的硕果,且这个硕果越来越大。

自由、快乐、承担社会责任

即便历史悠久,传统深厚,可“休闲”在我们生活的时代里也走过弯路。在某一时期,“休闲”一词,在我们中国人的字典里是个“专用名词”,也就是说只有一个含义:即“农田在一定时间内不种作物,是借以休养地力的措施。”至于“人的休闲”,则较少提及。

要说需要休闲,那也只是年老退休以后的事。若是孩子们耽于玩乐的话,长辈们会用先人的话严肃地教训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发现孩子们玩耍、游戏或搞文体游艺活动,则又搬出什么“勤有功,戏无益”、“丧志”之类,去斥责他们。

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老一代人一辈子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不顾健康地工作,做出了巨大的成绩。却也有不少人由于过度劳累、不注意休闲而损害了身体健康,到老年落得一身疾病。

好在随着社会进步,休闲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特征之一和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由、快乐、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为21世纪人类的休闲价值观。

曾经有一度,好像对过去岁月的逆反一般,玩高尔夫、豪华旅游、高档聚餐、温泉桑拿等高消费娱乐活动成了“休闲”的代名词,好像非一掷千金不算休闲。好在时间不长,曾迷失于金钱诱惑里的人们就重新走上了寻找内心世界的道路,最受推崇的休闲方式变成了旅行,而且最好是一个背包客式的漫无目的的行走——行走虽然没有目的地,可行走的目的是为了找寻内心的目的地。如此这般,东方西方,并无二致。

这才是休闲最高的境界——休闲是人的生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休闲是人类对自身的人文关怀,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