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焕发音乐生命魅力 活泛音乐教学情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焕发音乐生命魅力 活泛音乐教学情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音乐是一门内涵丰富、诗情画意、善施教化的情感艺术。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教学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而且能够有效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然而,在传统音乐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偏重于对音乐知识理论的传授,而缺少对学生进行感受、鉴赏和感知音乐的技能训练,从而让音乐的活力与魅力在缺情少趣、大打折扣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黯然失色,课程教学效果也因此长期处于事倍功半的发展状态。音乐学科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审美教育课程,理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情趣和美好的艺术享受,这无疑就是音乐课程教学的应有之义。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呢?本文试对此作出简要性阐述。

关键词:小学音乐;情感艺术教学;活力情趣;创新与思考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情感艺术,有人曾经如此评价道:如果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林语堂语)的话,那么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情感是音乐的核心和灵魂,而灵动则是音乐的属性特征。这就是说,感知音乐、享受音乐和学习音乐的前提是兴趣和情感,否则就难以焕发音乐本身的生命活力,其全部魅力也只能是锦衣夜行的结果。然而从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以教为主、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既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同时把音乐教育禁锢在相应区域内,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创新意识。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让教学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呢?本文试简要阐述之。

一是积极开展多元化教学实践,为音乐知识注入活性元素。所谓音乐教学的多元化,就是指根据实际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通过各类途径和形式,努力开展开放性而非固定模式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这是学生对音乐认识和实践的良好基础。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显得十分必要和尤为重要。根本原因在于以下三点:一是由于他们的感受和感知能力主要依赖于形象思维;二是他们的音乐情感区域相对“空白”,不曾遭受“染指”或者“侵蚀”;三是他们天性活泼、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并且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原始的创造力,对于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来予以表现。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执教者要为小学生努力提供一种自由安定、宽松自如的学习氛围,引领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展现生命的灵性和潜在的智慧。如《小动物走路》这首歌具有非常浓郁的生活气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激励小学生根据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自行创编出与歌词描述相应的舞蹈动作,看到他们表演那些“小兔蹦蹦跳,小鸭摇啊摇,乌龟慢吞吞,小猫静悄悄”的模拟动作,师生的脸上同时洋溢着欣慰而激动的笑意。受到这一启发,课后小学生们还自发地创编了一首同调歌曲《小动物唱歌》――“小狗唱歌,汪汪汪汪叫;小猫唱歌,咪呀咪呀咪;小鸭子唱歌,嘎嘎嘎;小山羊唱歌,咩咩咩。”(歌名和歌词由笔者添加)这些触类旁通的儿童自创歌曲,难道不足以显现他们的音乐创造吗?

二是积极开展跨学科联系教学,为音乐知识注入活性元素。音乐虽然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基础艺术学科,但它与其他许多课程之间有着一种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实践表明,加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教学,既可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又能逐步提升他们的音乐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知识整合能力和多种文化素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本着“整合资源、优化教学、提升素养、促进发展”的目标,勇于突破传统的封闭教学模式,善于跨越不同学科之间的无形界限,努力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有效拓展音乐课程的教学内涵,从中获取“1+1>2”的综合教学效应。如音乐教学与文史知识的整合:在教学《明月几时有》歌曲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其中的内涵、韵律和情感,笔者结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进行解析,介绍了这首词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前后经过。特别对于结尾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情感收敛把握较好――从恼月的强烈到望月的共享,可以感受到歌曲中的情感不是一味地强烈,而是一张一弛,节奏起伏有致。再如,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学科之间的整合:在欣赏冼星海的《保卫黄河》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资料片,再现作品的宏阔场面,从形象、色彩、旋律等视听全方位感受乐曲的磅礴气势,感受中华民族奋起抗争的英雄形象,让小学生在享受美感教育之中得到精神的洗练和心灵的净化。

三是积极开展情感性实践体验,为音乐知识注入活性元素。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它的魅力就在于能给人们以驰骋想象的空间。审美体验是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核心,而音乐欣赏就是审美活动和情感体验的过程,它不仅是欣赏者对音乐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身感情与音乐感情之间相互交融、同振共鸣的过程。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并认真引领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意蕴,促使其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得到有效地发展和丰富。具体而实在地说,就是音乐教师要善于以自身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让学生带着一份真情实感去享受和体验音乐,从中得到一种源源不断的美的教化和熏陶。在一次小学音乐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中,执教者激情讲述了最近在电视媒体上报道的动人故事:一位九岁小女孩照料相依为命的重病母亲,用一双稚嫩的小肩膀坚强地支撑起这个本就破碎的贫困家庭,然而三年以后,她的母亲还是被病魔无情地夺走了不该早逝的生命,小女孩恸哭不已。情到深处,这位女教师伴着泪水、和着哭腔,一遍又一遍地弹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扣人心弦的儿歌,让现场所有师生无一不被这种真情所感染和牵引着。一个学生哭出了声音,随即就是一片哭唱声。这堂“以情动声,以声带情”的音乐课堂教学让人记忆犹新,久久无法忘怀。

综上所述,情感是音乐的灵魂,而情感教育则是人格教育的核心。在学校教育中,富有情感体验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可以焕发音乐生命的活力,施展音乐生命的魅力,而且能够激发学习情趣,放飞学生个性,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从而体现音乐教育的功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