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影响及应对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影响及应对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美联储为挽救经济衰退,从2008年11月开始启动一系列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这一极端的货币政策将引发各国经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对此,本文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产生的背景以及实施过程出发,着重深入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在汇率政策上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汇率传导机制 汇率政策

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汇率关系

随着资产配置,资本投资以及贸易的全球化逐步深入,任何一个国家金融危机都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性质,危机一方面通过实体经济向各国扩散,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的资本交易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关联性而蔓延至各国。

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以利率或货币供应量为操作目标,通过影响总需求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在开放经济背景下,汇率渠道传导机制则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分析宏观经济情况,整理出汇率渠道作用过程如下:

2.传统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渠道:

图1.传统货币政策通过汇率渠道传导途径

注:(+)表示正相关 (―)表示负相关

2.非传统货币政策汇率传导渠道包括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

(直接渠道)经济衰退拉动经济增长买入别国货币本国货币供给增加汇率贬值;(间接渠道)经济衰退拉动经济增长购买各种资产银行持有货币增加汇率贬值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践过程及成效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践过程

面对脆弱经济形势,美联储大规模实施定向资产购买计划。为了刺激房贷市场,抑制楼市泡沫破灭给实体经济带来严重冲击,2007年9月18日以来,美联储开始下调联邦基金利率,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宣布实施600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计划即QE1,其中包括购买由房利美,房地美和联邦住宅贷款银行担保发行的价值1000亿美元的债权,及其担保的5000亿美元的MBS,为了进一步向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并在次年3月宣布扩大量化规模,总规模达1.725万亿美元。

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在2010年10月17日称:“美国经济增长步伐缓慢……如果没有其他变化,现在看来是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时候了。”这里所谓的进一步行动就是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QE2。委员会决定到2011年第二季度末再次购买6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持续时间为8个月,大约每月要购买750亿美元,与QE1相比,本次资产购买规模缩小,购买时间缩短一半。QE2初步实现了美国经济复苏的短期目标。

在QE2结束后,美联储在2011年9月21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议结束后,宣布维持联邦基准利率在0-0.25%不变,最终推出规模4000亿美元的“扭转操作”计划,用卖“短”买“长”的做法控制资产购买规模,维持市场中长期低利率政策,实际上扭曲操作对美国的劳动力市场和通胀效果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随后美联储又继续推出第三轮资产购买计划即QE3,决定每月购买400亿美元的美元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每月450亿美元的美元长期国债,本次购买计划并没有说明总供给量以及执行期限。

2012年12月13日凌晨,美联储宣布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QE4,每月采购450亿美元国债,替代扭曲操作,加上QE3每月400亿美元的的宽松额度,联储每月资产采购额达到850亿美元。除了量化宽松的猛药之外,美联储保持了零利率的政策,把利率保持在0到0.25%的极低水平。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使政府迫于无奈在非常时期实施的非常手段,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结构性和制度性矛盾,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加剧了通胀率升高的风险,引发世界金融机构道德风险,对其他新兴经济体也产生了极大的溢出效应。所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适当的时候必须选择退出,使美国重新回归传统货币政策路径。

三、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一)量化宽松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传导机制

在量化宽松政策作用下,导致人民币升值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美元超额滥发强化了美元贬值态势给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带来极大升值压力,截止2013年3月20日,人民币即期汇率突破6.2124,创汇改以来新高。第二,美国相继出台量化宽松政策,中美利率出现倒挂态势,导致国际投机资本通过各种渠道大量流入中国获取投机收益,使人民币需求大于供给,人民币存在巨大升值压力。

(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根据国际经济学理论分析,价格效应是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外部原因之一,所谓价格效应是指由汇率变动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变化导致我国出口额下降。危机发生后,人民兑美元有较大幅度的升值,导致中国出口商品成本增加,削弱我国商品价格优势,从而抑制了中国的出口总量。2009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下降13.9%,贸易顺差也大幅下滑。

(三)人民币升值对利率及物价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压力会导致市场产生升值预期,在短期内,热钱流入使国际收支出现盈余,为了保持汇率稳定,维持外部经济均衡,中国将降低利率,结果导致物价上涨,即经济出现过热现象。长期内,当世界市场利率下降或者国内外需求大幅度下降,经济出现衰退现象,货币当局都会降低利率,结果容易导致流动性陷阱出现。然而在流动性陷阱中,利率将不再变动,内需停滞,物价下降,最终经济又会出现通货紧缩。

(四)货币丧失独立性地位

2010年9份以来中国的外汇占款和外汇储备明显增长,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美元汇率的波动,迫使中国被动跟随美国进行货币政策调整。因此,央行为防止人民币过快升值趋势,通过大量购买外汇增加外汇占款,客观上提高了我国资本流动性,结果导致通货膨胀上升。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央行又不断提高利率。利率提高,导致经济萎靡,消费指数下降,热钱大量涌入,进一步推高人民币汇率。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国内通胀预期升高,经济发展活力下降,中美利率倒挂,根据“蒙代尔三角”理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要是实现其中两个目标就一定要放弃第三个目标。我国的货币政策一方面要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另一方面要保持国内物价水平稳定。美元大幅贬值,中国要控制资本的自由流动,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货币丧失独立性地位是必然结果。

四、我国在汇率政策上的应对策略

(一)适时建立合理的汇率制度

在经济开放条件下,各国选择汇率制度始终以取得经济的内外部均衡为目标,基于对汇率制度的演变历史分析,人民币在未来应该选择浮动汇率,逐步建立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扩大汇率浮动幅度,提高汇率机制市场化,增强进出口企业应对汇率波动能力,减少央行对汇市的干预。结合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适时选择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对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至关重要,人民币浮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消除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健全中国金融体系。

(二)加强跨境流动资本监管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在人民币升值的市场预期影响下,大量投机性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我国的逐利行为,一方面加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另一方面也加大了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因此,中国要加强跨境资本流入流出的均衡监测和管理。如进一步完善外汇统计监测工作,有针对性分析和评估热钱流入方式和渠道,强化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有效监管。从历史金融危机教训分析总结,为保持中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避免产生资产泡沫,必须出台跨境房地产资金流入管理办法,加强外汇贷款控制,明确相关法律责任,以稳定中国资本市场。

(三)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经济总量第二强国,第二贸易大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9月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6626.62亿美元,国际清算银行2013年9月6日报告,人民币首次跻身于全球十大外汇交易货币,位列第九,这表明人民币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中国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日益成熟,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具备基本条件。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要找到正确突破口,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范围,发行人民币债券,香港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试验场,逐渐推动人民币在香港地区的金融业务发展,建立和完善人民币回流内地制度,强化香港与内地合作,提高香港地区金融监管水平。采取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最后国际化的渐进道路。

参考文献:

[1]戴金平,张华宁.全球货币量化宽松:何时退出[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2]方兴.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国际贸易与人民币汇率影响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22期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张丽静:长春工业大学金融学学生;

第二作者:刘春杰(1965),长春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金融学(国际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