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鸡新城疫的诊断及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鸡新城疫的诊断及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鸡新城疫又称伪鸡瘟,是一种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由典型性病变向非典型性病变转化。其致病原因多为外源病毒接触感染或免疫不当、免疫抑制等形成。在鸡的病例中是死亡率最高的病例,患病鸡多为10-20日龄育雏鸡,患病鸡的死亡率在80%以上,由此可见鸡新城疫的可怕之处。

[关键词] 鸡新城疫 诊断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246-01

一、前言

鸡新城疫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的传染性高、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严重情况下不可治愈。因此,当发现此病后应该立即将鸡群隔离,并且将死鸡深埋处理,不可食用,防止病情的传播,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二、鸡新城疫引发的原因

鸡新城疫是副粘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其病毒各毒株的毒力不一、组织亲嗜性不同。根据力的毒株感染鸡的表现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1.嗜神经速发型

对各种阶段的鸡都有感染。主要侵蚀鸡的呼吸和神经系统。

2.强毒力型新城疫病毒

强毒力型新城疫病毒又称速发型病毒。该病毒一旦侵入敏感鸡体,则会给鸡群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主要特征有:损坏鸡的内脏等器官、引起败血症、在四天左右几乎死亡。有的时候会发生鸡群猝死而找不到明显的病症。

3.中发型病毒

中发型病毒又称中等毒力型新城疫病毒.主要会引起雏鸡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是对鸡的肺、脑部进行严重侵害的强毒力型病毒。

4.弱毒力型新城疫病毒

弱毒力型新城疫病毒又称缓发型病毒。该病毒会对不同的鸡群有着不同的病态。但其中的个别毒株如LaSota株,也能使1周龄以内的雏鸡发病或死亡。弱毒力型病毒可在鸡的体内进行繁殖,刺激鸡的免疫系统产生强力的免疫应答。该病毒可以作为制苗种毒。目前我国生产使用的新城疫2型弱毒疫苗的制苗种毒就是该类病毒的代表毒株。

5.无症状型

无症状型病毒主要会对肠道造成感染。NDV能在鸡胚中生长繁殖,以尿腔接种9~10日龄非免疫或SPF鸡胚,强毒株在30~60h死亡,弱毒株90~120d死亡。在死亡的鸡胚中,尿液中毒素含量最高。NDV吸附于鸡、火鸡、鸭、鹅及某些哺乳动物(豚鼠等)的红细胞表面,引起红细胞凝集(HA),这种血凝现象能被抗NDV的抗体所抑制(HI)。ND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常用消毒药为2%氢氧化钠、5%漂白粉等。

三、流行病学

鸡新城疫是一种极易爆发的病。对鸡、鸽子等雀形目禽类的感染率最高。其中各个阶段的鸡都会受此病影响。其中雏鸡对此病的抵抗力最低,极易感染和死亡。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鸡蛋也可带毒传播本病。非易感的野禽、外寄生虫、人畜均可机械传播病原。一旦有病例出现,将很快传染到整个鸡群,甚至造成毁灭性创伤。

四、诊断

根据鸡新城疫的特点可以对该病进行初步判断。鸡新城疫是由病毒引起的,对药物的抗性极强,不能够治疗。对其诊断的方法有:患病鸡的提问高达43度,明显的表现出乏力、没有食欲、懒散、不合群、鸡毛脱落,有的鸡持续呈昏睡状态。病鸡后期体温持续下降,体躯发凉,不久死亡。病鸡角膜浑浊,鸡冠、肉髯呈暗红色或紫黑色,偶见头部肿胀。病鸡口腔内分泌物增多,积有大量的粘液,为排除粘液,患鸡时时摇头,频繁吞咽,倒提病鸡,粘液从口中大量流出。病鸡呼吸困难,呼吸时常伸直头颈,张口呼吸,并发出叫声,嗉囊胀满充气。病鸡腹泻、粪便较稀而且呈现黄绿色,有时带血,恶臭,停止产蛋或产软壳蛋。病期长的鸡会发生神经性疾病,动作失调,步态不稳,伏地转圈,头部低不下来,导致瘫痪。

五、防治

鸡新城疫是急性、烈性传染病,传播速度快,一般没有治愈的可能。

1.以预防为主,根据环境变化,采用科学的鸡新城疫免疫程序,合理有效的接种疫苗。

2.对病死鸡及时做好无害化处理=,不可食用,以防病情扩散蔓延,严格做好发病期间的隔离消毒工作。

3.切实做好平时的卫生消毒和防疫措施,严格执行兽医卫生防疫制度。认真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增强鸡只的特异性抵抗力。

六、结语

鸡新城疫是一个爆发性强、不能治愈、传播快、死亡率高的疾病。因此,在发现病例后要立即进行深埋,并将鸡群隔离,以免传染别的鸡群,造成灾难性后果。对未发病的鸡,及时注射新城疫疫苗,增强鸡群的抵抗力。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消毒和监控工作,严格按照卫生防疫制度进行饲养鸡群,采取科学的接种途径。

参考文献

[1]罗晓松,黄燕:《雉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防制》,《养禽与禽病防治》,2010年12期

[2]孙莉,李明:《浅谈新城疫的诊断与防治》,《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7年12期

[3]邢兰君:《雏鸡葡萄球菌与新城疫混合感染的诊治》,《新农业》,2010年09期

[4]李景芬,刘莉:《新城疫病毒F蛋白的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