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游戏时光之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游戏时光之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回忆童年游戏,犹如昨日,历历在目。曾经的童年那充满泥土气息的游戏,正在过往的时空中承载着我们最纯真的欢笑。我们离开童年,已经走得很远,回眸望去,一切还是那么鲜活、那么美好。思绪像开了闸的洪水般涌出,溢满整个脑海……

“编、编、编花篮,编个花篮上南山”、“马兰花、马兰花、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说起童年游戏,一声声童谣便先在耳边回响。

简单的玩法无穷乐

童年的游戏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让每一个成人回味无穷。年过半百的闫女士和宗先生说起童年游戏,仿佛自己还是小孩子一般兴奋。“小时候有可多游戏玩了,抓子、跳绳……”闫女士话刚开口,就被身边的丈夫宗先生激动地打断了,“杠三角”。闫女士忙接着说:“对,砸三角四角、丢手绢、捉迷藏……”

宗先生觉得妻子说得不够全面,又插话道:“那都是小女孩玩的,男孩玩打弹蛋儿、叨鸡,抱住膝盖叨鸡,看谁能把谁撞倒!”听着宗先生陶醉地讲着,我和闫女士各自回味着相似的童年游戏,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叨鸡,又叫斗鸡、撞拐、斗拐,空旷的平地上,一大群野小子自发地分成两组,一脚跳跃,一脚盘于腰间膝盖朝前,互相撞击,被撞倒或两脚落地者出局。叮叮咣咣,蹦来蹦去,烟尘弥漫,声势夺人,甚为壮观。

打弹蛋儿,又叫打弹子、弹球。提起弹球,年近三十的小杨对此感触颇深。“大家趴在地上,紧紧盯住目标,轮到自己发球时,拇指突然发力,弹球‘嘣’就弹了出去,要是撞到目标,那颗被撞的就归自己了,我知道五、六种玩法。”小杨神态无比认真地说着。他本来有一罐自己收集多年的弹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可惜搬家时不慎遗失。说到这儿,小杨黯然神伤起来,为丢失的弹子,更为弹子里装满的童年回忆。

自创道具乐悠悠

在物质较为匮乏的岁月里,条件的限制丝毫挡不住孩子们的童趣。无论是出生于四五十年代还是七八十年代的人,回忆起童年,都有过许许多多自己动手做游戏道具的经历。

闫女士小时候家在河南一个小县城,她说:“那时候穷,小玩意儿都自己做。用硬纸片剪成小方片,上面写上数字当扑克牌。不舍得买花花绿绿的玻璃弹球,就用泥在地上搓成球,然后晒干当弹子。”

“没啥玩就想点子嘛。”闫女士说,她们小时候踢的毽子、沙包也都是自己缝制的。缝沙包时,先用6块布缝个包,里面装些粗粒的沙土,封口缝严,外面再缝上许多布头。“中间一个球,边上有穗,很大、很重、很花,拿着自己做好的沙包跟伙伴们比看谁的大,可开心了!”

在农村长大的陈先生,如今已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他给我们讲了段拔鸡毛的趣事。“我和几个小伙伴们经常见了公鸡就围追堵截,拔根鸡毛闹得鸡飞狗跳,有一次拔邻居家公鸡的毛,邻居家大叔看到了,狠狠地骂了我们一通。”

弹弓也是自己做的,找个丫形的小树枝,再偷偷地在废旧的自行车轮胎内皮上剪两根胶带,绑在树枝上,稍加修整,就成了男孩手中的惹祸工具。天空中的小鸟、破房子的窗户,都是孩子们练习的目标。“记得有一次不小心把邻家小妹妹的额头弹出好大一个包,结果人家找上门来告状,我妈跟人陪罪,又结结实实地扒了我一层皮。屁股还疼着呢,没一会儿又跑出去玩了。”说着,皱纹不浅的宗先生,脸上却流露出小孩子天真可爱的神情。

一个游戏大家忙

回想过去童年的游戏,几乎都是小伙伴们一起玩的群体项目。课间活动,到处是欢声笑语,到处是鱼跃穿绳、花毽飞天、互相追逐的快乐身影。

放学后成群结队地玩,从下午直到日落西山,每次在大人的千般呼唤声中才不舍地结束游戏,用脏脏的小手掸掸身上的灰尘,互相嘱咐着明天还来玩。

在童年的游戏中,很多成人后获得的品质从那时起就已经开始萌芽。比如跳皮筋、捉迷藏、过家家,小伙伴们有领导、有分工、有协作,在玩得酣畅淋漓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就增进了友谊,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

拿跳皮筋来说,女孩童年最热衷的游戏莫过于此。一般五六个女孩们剪刀石头布分成两组,一组撑皮筋一组跳。两人做桩牵着橡皮筋,先从脚踝位置跳起,再升至膝盖处、腰部、直至两手高高举起。难度越来越大,每组女孩必须配合默契,一个没跳过去,同组的伙伴可以再跳一次救她,就这样在互相帮助互相协调中,孩子们玩得欢天喜地。

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一家报社主编的井小姐笑着调侃说:“小时候玩游戏的时候,我就有些做管理的气质了。小伙伴们会推举我当头儿,我也乐此不疲地组织大家一起玩。”

四季交替花样百出

孩子们各自发挥着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与环境、与自然的较量中,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游戏。仔细想来,有不少游戏都带着浓厚的季节色彩。

春天里,脱去厚厚冬装的孩子们会在花丛里捉蝴蝶,跑着、闹着、嬉笑着;又或是在空地上跳大绳、丢沙包、踢毽子、跳格子;甚至仅仅是在草地上追逐打闹,累得大口喘气,也充满了乐趣。

夏天里,冰糕棍可是宝。七八十年代里,冰糕棍是小学生学数数的必备工具。课余时间,孩子们就玩撒冰糕棍,一个人把所有的冰糕棍用一只手握住,然后松手让冰糕棍自然下落,接着就是捡冰糕棍,一次只能动一根,如果带动了其他的棍,则游戏权就归下一个人。“这游戏要想赢得多,可得费不少脑筋呢。我那时候就总能赢不少回来!”井小姐自豪地说。

秋天里,摘野果是孩子们的一大乐趣。男孩们猴子似的敏捷,“噌噌”几下就爬到树上了,一起玩的女孩们就拿着事先准备好的袋子或直接拿着自己的衣服站在树下接果子。闫女士说,她印象最深的是摘柿子,小孩子们嘴馋,果子还没熟就被摘下来了。不过他们可有办法了,“我们把不熟的涩柿子埋到水坑边上,等太阳把地面晒得热乎乎的,几天后柿子挖出来就熟了,很甜很好吃。”

寒冷的冬天里,孩子们会一起玩游戏取暖。打陀螺、挤油、打雪仗、堆雪人……,一群小孩子一下课就蜂拥而出,呼啦啦凑在一堆,玩着、闹着,来来回回,身子便暖了。

野外的自由

出生于八十年代以前的人们,孩童时的玩耍多数都是在野外度过的,任何地方都能找到乐趣,信手拈来的物品都能成为游戏的玩具。且不说花鸟虫鱼,单是泥巴也能让孩子们玩出许多花样来。采访中,人们对此都有同感。

泥巴的玩法有很多种,其一是捏东西,小鸡小狗、飞机大炮都捏过。男孩子做的最多的是泥手枪,晒干后每人一把别到裤腰前,不时地抽出来“砰砰”两声。

小杨回忆说,他们小时候还经常摔泥巴,先要和泥,活得不干不稀,再捏成碗状,形状影响声响,碗底绝对要薄,但还不能有一点透亮,接下来就是在石板或石凳上奋力一摔,“叭”一声响,泥碗破个大洞。每次玩后回家,身上脸上脏得跟小花猫似的。

大自然中的一切几乎都能成为玩伴,捉蜻蜓、捕知了,拿小草、小柳枝做成哨子,包括那些小昆虫都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窗口。采竹笋、摘蘑菇、掏鸟蛋、拿冲天炮轰老鼠……那种和大自然的亲近是现在小孩子很难体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