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动机性访谈在脑卒中疾病患者Fugl―Meyer的应用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动机性访谈在脑卒中疾病患者Fugl―Meyer的应用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探讨动机访谈脑卒中疾病患者的护理应用。方法:将60例脑卒中疾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动机性访谈技术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两组患者均采用fugl-meyer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关节活动及疼痛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动机性访谈;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09-01

动机性访谈(MI)是通过挖掘和妥善处理咨客在行为改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心理,进而达到增强其改变行为的内在动机,以最终促成其行为改变的一种以咨客为中心的指导性咨询方法[1]。为探讨动机性访谈对脑卒中患者Fugl-Meyer的疗效,拟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入我科的6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 采取30例做为研究对象,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入选病例为入我科的6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且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而确诊。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8~74岁,平均(62.5±5.7)岁;实验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7~75岁,平均(61.5±5.6)岁。纳入标准:全部病例为首次发病年龄为45-75岁,神志清楚(GCS>9分)者。

1.2 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动机性访谈技术进行心理干预。共进行2次访谈,每次持续约30min,以一对一访谈的形式进行,内容可以概括为相关、风险、益妙障碍、重复。MI的精髓认为[3],病人行为改变的愿望是访谈双方相互作用的产物。除了上述原则外,开放式提问、反馈式倾听、及时确认、阶段性小结以及引导自我动机性陈述这5种基本咨询技能是MI实施过程中,特别是首次咨询中经常使用的技术。此外,在访谈中,运用咨客过去的成功的经验来鼓励他们也是维持咨客自我效能的有效策略之一,运用一系列沟通技巧和方法,营造友好的、支持性的氛围和干预环境,唤起病人行为转变的愿望、制定行为转变方案并付诸努力,最终达到转变之目的。近年来随着对个体健康行为关注程度的提高,如何有效地帮助个体转变不良行为成为维护健康的关键。让病人参与决定每次访谈的内容和目标,保证病人的优先选择权和一定范围的自由,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访谈中来。

1.2.2 动机性访谈的核心技术和技巧①反应性倾听:病人是访谈的主体,护士要尊重其思想和情感,护士以不批判的态度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及想法,同时把患者所陈述的内容重新组织后再反馈给对方。②开放式提问:通过开放式提问鼓励患者讲述自己的故事,让患者成为动机性谈话的“主讲人”。目的是让护士深入了解患者的个人经历以及对行为改变的认知。同时通过开放式提问来唤起患者自己的思想活动。③指出矛盾处:在会谈的过程中找出患者期望达成的健康目标与现存不健康行为之间的一致性,诱发患者指出自己行为的矛盾处,以激发其行为改变的动机。④表达同理心:正确的同理可让患者感受到支持,提升其改变的动机,是促进患者行为改变最有利的工具。护士需绝对相信患者,对患者的话感兴趣。患者在讲述到某些经历时,诚恳的同情患者面临的困难,真心理解患者的处境。⑤及时确认:肯定患者所作出的努力.指出其行为改变过程中进步的地方。通过此技巧有效地建立护患之间的治疗性关系,强化患者的努力。医师主要依靠反应性倾听和正面的鼓励,运用中立而好奇的语气,让患者毫无防备和顾忌地叙述自己在观念、信仰或行为上的矛盾心态。只有当患者自己先说出其对自己情况的理解或者克障碍进行转变的提议时,医师才能为其提供信息和建议。

1.2.3 干预时间为3 个月。观察组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症状不再恶化后48h开始康复训练,具体方法:①感觉功能康复训练:②运动功能康复训练。

1.3评价指标 疗效评分标准 采用Fugl-Meyer评分法( 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关节活动和疼痛觉)于干预护理后1个月,3个月评定两组患者康复情况:正常总分为223分。总分<80分为重度残损,80-100分为明显残损,101-120分为中度残损,121-160分为轻度残损。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

2 结果 1个月,3个月两组脑卒中患者Fugl-Meyer评分情况比较(见表1),观察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关节活动及疼痛觉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MI被认为是一种有效整合多种理论并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简短行为改变技术。而行为改变的动机是病人被唤起的内在动力,因为动机性访谈技术的根本目的是改变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增加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和成就感,使其主动参与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我科医务人员使用动机性访谈技术,并把此项技术运用于临床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效用,改善慢性疾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对患者实施系统、科学、有计划的康复训练,对恢复正常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关节活动及疼痛觉、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果显示,动机性访谈应用于临床脑卒中疾病患者的护理,进一步明确MI的操作性定义及效果,包括接受MI训练的次数、训练程序以及采用行为编码技术来评价访谈效果等方面的内容。通过Fugl-Meyer评分,观察组在实施康复训练后,绝大部分患者恢复到轻度残损的范围。而未实施康复训练的对照组虽有一定的恢复效果,但仍为明显残损,其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关节活动功能及疼痛觉各项指标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1)。因此,动机性访谈在脑卒中疾病患者中能有效恢复患者的相应感觉和运动功能,减轻伤残率,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着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骆宏,许百华.动机性访谈:一种以咨客为中心的行为改变咨询技术[J].应用心理学,2005,11(1):85-89.

[2]Browning C,Thomas s,杨辉.通过国际合作开发创新性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l,14(2):345―349.

[3]侯云英,范秀珍.动机访淡:促进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新方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