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友为何不买央视的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咖啡巨头星巴克最近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起因是央视新闻频道在10月20日播出了一条长达20分钟的调查新闻,选取了芝加哥、伦敦、孟买等多个全球大城市与北京做对比,批评星巴克在中国卖得最贵,对中国消费者搞价格歧视。
从报道本身来看,对星巴克的价格调查做得还是比较扎实的。比如,报道指出北京一杯354毫升的星巴克拿铁咖啡价格是27元,同样规格的一杯咖啡在芝加哥卖19.98元,在伦敦卖24.25元,在孟买卖15元,并采访了业内人士,指出实际上一杯咖啡的物料成本,包括咖啡豆、牛奶、纸杯等加在一块儿还不到5元。
星巴克在全球各地采取了不同的定价策略,中国作为一个人均收入远低于美英的发展中国家,被执行了全球最高定价,这是事实。然而,中国的国家电视台从保护国内消费者的角度,批评星巴克搞双重标准,却在网络上遭到了相当规模的嘲弄和吐槽,众多网媒与纸媒以“我们不需要保护”的姿态进行了报道和评论。央视的维权热情遭到了网友们的冷眼,这看似有悖常理的舆论“奇观”,却是当下真实发生的事实。解读这一现象,分析一下“反常现象”背后的大众心理与舆论生态,无疑对研究当下的舆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网友不买央视的账,笔者梳理了一下,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首先是批评央视缺乏财务常识。央视说星巴克一杯咖啡的成本不到5块钱,实际上咖啡的成本远不止这点,员工工资、门面店铺租金、销售费用、各种税费等等,这些加起来要比咖啡本身的成本高得多,像此前星巴克在内地的第一家门店国贸店关店,原因就是高昂的租金压力。
其次是批评央视缺乏经济学常识。按照经济学的原理,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里,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上的价格反映了所有市场信息,因而不论多少也是合情合理的。显然,中国的咖啡馆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市场,谁想开都可以,也没有人逼着消费者去购买。星巴克的相对高价,背后有社会消费心理的支撑,有强势文化的潜移默化,有世界级品牌的溢价。
最后,也是大家意见最大的,是广大网友觉得央视在进行选择性报道。就国内的现实来说,无论是一二线城市的房子,行政垄断下的通信、石油,还是进口车等等,其价格的畸形程度都远超星巴克的一杯咖啡,央视对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百姓反映强烈的领域不去多做几篇深度调查,却动用国家媒体的资源批评一个并非关系国计民生的咖啡,这大概是央视此次被网友奚落的深层原因。正如有网友调侃的那样,“央视称星巴克暴利,吓我一跳,我还以为星巴克也进军中国地产了、投资中国通信了,参股国企了、进军交通了、投资中国石油了……”有人的调侃甚至直接指向了央视,“星巴克不逼着我每晚七点喝一杯他们家咖啡,他爱卖多贵都行,嫌贵不喝就是了”。
平心而论,笔者倒觉得央视此次的报道没有大的不妥。显然,央视对那些社会问题涉及不够,并不构成它能否有资格批评星巴克的理由。星巴克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价格存在差别,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就如同星巴克作为市场主体有自主定价的权利,央视不论之前给网友留下了何种印象,它作为新闻媒体也有质疑报道的权利。报道可能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存在着些许不完善之处,但星巴克作为被监督方也有必要出来给公众一个交代。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倒是给主流媒体提了个醒。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以前那种媒体说啥大家就信啥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在“拿谁开刀”的问题上一定要慎重。回归常识、追求专业、公正客观,应该是媒体跟上时代节拍的前进方向,如果预设立场,想通过煽动某些情绪去达到目的,那显然低估了社会公众的判断力。
(作者为《大众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