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抓学生思维,把握课堂生成资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抓学生思维,把握课堂生成资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有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更需要教师有把握生成信息的能力。在课堂的交流中产生的信息往往是模糊的、不完整的、片面的、原始的。需要我们教师加以甄别,加以选择。我们又如何捕捉这些“闪烁不定”的教学资源呢?又如何对于这些资源进行整合、重组,以达到促进生成,推进教学的效果呢?这需要教师巧抓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思维的“富矿”,抓在出现时、点在需要处、化在关键上。

一、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把握课堂生成资源

学生都是有差异的,正是由于每个人都有独特之处,才使我们的世界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由于这种差异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思维,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寻找创新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这一课时,我在练习中设计了这样几个判断题:(1)在盒子有4个红球,2个绿球,摸到红球算女生赢,摸到绿球算男生赢。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2)在以上的盒子里再放一个绿球,这样的游戏公平吗?(3)继续放一个蓝球呢?学生在回判断(1)和(2)时意见比较统一,均是判断不公平。在判断(3)时,大多数同学还是都判断不公平,有一位同学的判断说不能确定。因为当摸到蓝球算男生赢的时候,这个游戏规则还是公平的;当摸到蓝球都不算或算女生赢的时候,这个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当时,我听到这个同学这么表达完整而又精彩的意见,马上表扬这位同学说的好。在接下来原本还有一个判断题“再加一个绿球游戏规则是否公平”,我把它改成了“再加一个绿球,定怎样的游戏规则才是公平的?”由于有了前面同学的独特见解,全班所有同学都定出了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规则。教师抓住契机顺势而下,把一些不同见解变成课堂的教学资源。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见解,把握课堂生成资源

学生的智慧是一座活火山,一不留意就会喷发,而且往往喷发出来的智慧充满了创新和好奇。学生的这种灵感与创新的智慧会像午夜的流星,稍纵就逝。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学生的这种智慧,使它不消失。

例如:在教学这一道习题“电视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狼》一集的时间大约有15分钟,40集大约有多少时间?”我只批到一位同学40÷4=10,就开始批了一个错。在订正时,问了问他的想法。他告诉我,星期天他爸爸规定他看《喜洋洋和灰太狼》4集正好一个小时,所以40集就有40÷4=10(小时)。我听了马上把他的叉擦掉了,并对他说:“你的想法很对,老师要表扬。但是也有两点意见。第一点就是单位要写好。第二点4是怎么来的,要表达清楚。他是60÷15=4(集)这么来的。”随后我在全班评讲的时候,特意请这位同学完整地把他的思想表达了出来,得到了其他同学的肯定。学生的解题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可以想象,这位同学的这个创新解法首先被老师充分肯定,其次又被老师推到全班交流他独特的解法,在班级里是多么的自豪。对于他今后的学习肯定有强烈的热情。同时这位同学的创新见解也成为了课堂教学生成资源,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更为宽广。

三、巧用学生的错误见解,把握课堂生成资源

在教学中学生出现错误是无可避免的。与其教师想极力杜绝它的出现,还不如顺水推舟让它产生,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抓住时机,使学生对错误产生共鸣,变曲为直,使错误为我所用。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放大和缩小》时,出示■(小长方形2×3,大长方形8×12。)请学生判断长方形是按照()∶()放大的?在我多次试上这一课的基础上,我发现学生都会出现4∶1和1∶4两种答案。因此,在这一个交流活动中我索性利用学生的错误见解同正确答案来作对比。我首先收集班级中的所有答案。其次请学生来各自说说他们的想法。通过学生表达各自想法,使学生发现4∶1是现在的宽和原来宽的比,1∶4是原来宽的比和现在的宽的比。根据图形放大的比例的意义,4∶1这一答案才是正确的。在这个教学过程里教师使错误的见解成为教学的资源。让学生在纠错、改误的过程中领悟方法。通过辩错改错,使“错误”在探究中得到修正,所以“错误”也是美丽的。

四、捕捉学生的出彩见解,把握课堂生成资源

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往往会在细微处显露“出彩的见解”,这些见解往往是学生智慧的火花、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这样的教学资源我们必须用心倾听,仔细思考,加以比较甄别,并进行充分的肯定,让智慧闪耀出强烈的光芒。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找规律》一课时我重组教材渗透了苏州的地方文化,采用了苏州园林曲径上的花纹、古街上的苏灯、园林中的花窗作为教学的素材。在教学中,一位学生说:“曲径上的花纹是一个圆形的一个花型的,一个圆形的一个花型的,……”说得很快。接着有一位学生重复了一遍,但在中间明显停顿了一些时间。因此我抓住第二个学生在回答中的停顿来引导学生。“你说得不错。听出来了吗?他有一个停顿,表示什么?曲径上的花纹是一个圆形的一个花型的。”这时配以表示一组的手势。“接着又是一个圆形的一个花型的。”再配以表示一组的手势。我借助学生回答中的一个停顿,加以一个手势,引导学生的思维。这时有学生又说:“是两个,两个的排列的。”学生说。“对,是两个一组这样排列的。”这时教师小结第一个特点:“对呀,是两个图形为一组这样排列的。每组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呢?”又有学生说:“每组的第一个都是圆形的,第二个都是花型的。”就这样,规律的两个特点学生都能自主探索找到,而且用语言精确地表达了出来。教师利用学生回答中稍纵即逝的亮点引导学生探索总结,很好地把握了课堂的生成资源。

总之,生成的资源来源于学生的思维,我们教师应根据课堂的需要及时调整和捕捉。合理把握好生成的资源,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真正呈现“生成的课堂”。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