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医肾病特征及治疗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医肾病特征及治疗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首先界定了中医肾病的基本内容,分别说明了中医肾病的表现,其次,介绍了中医肾病的导致的症状的基本特征,再次,分别说明肾病导致不同症状的用药,及治疗肾病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肾病;中医;治疗

1中医肾病的内涵界定

根据科技术语定义的原则,对中医肾病的证候进行定义,明确证候内涵,以全面理解中医肾病临床信息。中医证候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对疾病客观症状的理性推理、判断,是对疾病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次升华,是用药的根据。

1.1肾气虚证:又称元气虚,是指肾中元气虚衰,所主生理功能减退的证候。以头晕耳鸣、腰酸、腰痛、遗精、呼吸急促、小便频数等为主要症状表现。肾气虚证可以在元气亏虚的基础上出现肾气不固和肾不纳气两个方面的证候表现。肾气不固,是指由于肾气亏虚,封藏、固摄功能失职导致有外泄的虚弱表现,如小便频数,或遗尿,遗精等。肾不纳气则是由于肾气虚衰,气不归元而出现短气、喘息、呼多吸少、动则喘甚症状表现。

1.2肾阳虚证:又称元阳亏虚、命门火衰。是指肾阳亏虚,机体失却温煦,气化失权所表现的一类虚寒证候,以阳痿、畏寒、浮肿、大便稀、腰痛、五更泄泻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其中水液泛溢,以下肢水肿、按之凹陷不起为典型表现。

1.3肾精亏虚证:是指肾精亏损,脑与骨,髓失养,表现以不育、阳痿、毛发脱落、不孕、肢体活动不利、腰软等生殖机能低下,早衰为主要表现的一类虚弱证候。

1.4肾阴虚证:又名真阴亏虚,是指由于肾阴液亏损,失于滋养,虚热内生,以遗精、耳鸣、腰酸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1.5肾阴阳两虚证:是指肾之元阳不足、亏虚,不能温煦、濡养脏腑经络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表现的征候。常是由于肾阳虚或阴虚进一步发展,导致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形成阴阳俱虚。临床以阳痿、畏寒、小便频数、腰酸、腰软、眩晕、耳鸣等为主要表现。

1.6肾热证:是指肾受邪热所致的证候。

1.7肾寒湿证:是指寒湿内着肾经而表现腰部寒冷沉重等症状的证候。

2中医肾病的基本特征

中医认为,肾是先天的根本,内藏着先天的精华。中医的肾精又叫做元精或者真精,将肾精化。

2.1肾病会导致肾虚根据前期数据库中关于肾病病例的特征分析,中医中的肾虚包含了肾精亏虚、肾阴虚、肾阳虚和肾气虚。实际上,阴阳双虚是肾病的重要表现,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典型的病例获得实证。正如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五脏所主》所说:“肾主虚,无实也"。

2.2肾病的发病部位与腰部密切相关在肾病病发过程中,腰部一般都是病发的必备部位。常见的肾病并发表现为腰酸、腰痛和腰软,或者肢体活动不力。这与《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讲的:“腰者,肾之府"说法应该是完全一致的。

2.3肾病与人的生殖功能是密切相关根据中医临床病例的诊断分析,不孕、不育、阳痿、遗精,都是肾病中常见的症状,或者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些充分验证了肾主生殖的观点,即肾在生殖过程中发挥中重要的作用。

2.4肾病与大小便异常密切相关中医临床病例结果分析,肾病将严重影响大小便。肾病将导致小便频繁,大便稀,半夜起等。中医认为。肾气肾阳亏虚是两便不正常的重要因素。

2.5肾病会导致下肢浮肿中医病例的回归结果分析,肾病是导致下肢水中的重要因素,即全身水液,腰或下肢的水肿按之凹陷不起,是中医肾病水肿的特征表现。

3中医肾病的用药及基本治疗方法

3.1中医肾病的用药不同肾病及症候,其用药方式也就不一样,具体方法如下。

1)肾病肾气虚特征用药:中医肾病肾气虚证候特征用药包括:熟地黄、菟丝子、杜仲、黄芪、补骨脂、山药。2)肾病肾阳虚特征用药:中医肾病肾阳虚证候特征用药包括:附子、补骨脂、淫羊藿、肉桂。3)肾病肾精亏虚特征用药:中医肾病肾精亏虚证候特征用药包括: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猪髓、鹿茸。4)肾病肾阴虚特征用药:中医肾病肾阴虚证候特征用药包括:生地黄、熟地黄、麦冬、女贞子、龟板。5)肾病肾阴阳两虚特征用药:中医肾病。肾阴阳两虚证候特征用药包括:熟地黄、附子、淫羊藿、紫河车。

3.2中医肾病的治疗方法1)熟地黄在中医肾虚证候中应用广泛:除肾阳虚外诸肾病证候,熟地黄得到广泛应用,显示了熟地黄的养阴生津、填精益髓功能在中医肾虚证候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熟地黄在补。肾药中占有重要地位。2)中医肾虚证候的治疗,多用到血肉有情之品:血肉有情之品,具有同气相求、平稳少弊的作用,回归的特征中药:紫河车、龟板、猪髓、鹿茸都具有补肾填精益髓功效。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正式提出了血肉有情补虚的理论,认为是填补精血、拯虚理劳之妙法。

4结论

总结得出中医肾病诊疗规律:中医肾病多虚;中医肾病的发病部位与腰密切相关;中医肾与人体的生殖功能密切相关;中医肾病与二便异常密切相关;腰或下肢浮肿按之凹陷不起,是中医肾病水肿的特征表现;熟地黄在中医肾虚证候中应用广泛;中医肾虚证的治疗,多用到血肉有情之品;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是中医肾病治疗的特异性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启明,王永炎,张志斌等.中医历代名医医案数据库的建立与统计方法[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4):298-299.

[2] 朱文锋主编.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第1版:1-294.

[3] 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第l版:1-540.

[4] 张玉珍主编.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第1版: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