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环太平洋”上的机甲狂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环太平洋”上的机甲狂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6.6亿——截止到8月21日,带着毁誉不一的江湖评论,《环太平洋》稳稳站在暑期国内票房榜首位。这部之前并不为专业影评人所看好、北美票房成绩不佳、国内档期宣传近似于无的“三无”影片,硬是靠着机甲打小怪兽的“烂俗”桥段,在2013年的暑期档创造了票房奇迹。

何以《环太平洋》如此人气高涨?一位自诩民间影评人的朋友说得好:“我告诉你为什么你要花100多大洋去看《环太平洋》,很简单,借姜昆在《虎口遐想》中的经典台词——你看电视里的武松打虎好不好?好,那是假的!今天哥们在这儿练真的!”

向视效革命致敬

其实,机甲也好、小怪兽也好,都是观众经常能在影视荧屏上看到的常客,本不值得如此激动。江湖上有言道:“要是哪天奥特曼不打小怪兽了,小怪兽会寂寞的。”那么对于看惯小怪兽被胖揍的影迷来说,真正让他们激动的是什么?不是神游太虚到夸张,也不是色彩绚丽到极致,恰是一种由虚拟的视效技术所创造的真实,这种真实近乎完美地将梦想还原于8层楼高的IMAX屏幕上,让影迷们能够身临其境地仰视着高79米重2000吨的三代机甲,或惊呼、或躲避、或热血沸腾,而不是在旁观一部精致的机器人动作片——从这一点上讲,《变形金刚》被完爆了。

这是在2010年《阿凡达》之后,视效革命走向新的高度的象征,也是数字特技的又一次胜利。自1973年影片《西部世界》里出现了首个数字特效电影镜头到今天,已经是40个年头过去。40年里,数字特技作为电影的一种技术语言和表达形式,通过虚拟现实的制作手段和方式,对电影的视觉张力产生了明显的强化作用,从而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对影片叙事和主题意义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和理解。然而,数字特技发展至今,也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一部分电影人沉迷于完全虚拟的视觉奇迹,如皮克斯动画,近乎独霸3D动画市场,而另一部分人则继续追求数字特效与电影本身的结合,致力于让特效更为真实,如鼎鼎大名的詹姆斯·卡梅隆和《环太平洋》导演德尔·托罗。

如同卡梅隆十年磨一剑在《阿凡达》里完成了真3D电影对伪3D电影的批判,德尔·托罗则在《环太平洋》里让数字特技终于在光影上完成了对传统摄影的超越。长期以来,数字特技在电影里对于光影效果的处理都是个短板。要么采用油画般的静态处理,如《阿凡达》里但凡美轮美奂的镜头都多以静态画面为主;要么就拿日光——最好是倾斜的阳光来做光影效果,如同《变形金刚》电影打了三部,都是在很唯美的晨光或夕阳中打斗,仿佛博派和狂派在约架时以严格的审美在挑选着时间。

《环太平洋》则不同,机甲的出场和打斗不是在风高浪急的美国西海岸,就是在香港的雨夜,霓虹灯、海浪对月光的反射以及机甲自身的灯光则成为支撑整部电影光影特效的光源——以摄影来说这都是很难的一件事。而正是在这样的设定下,《环太平洋》却完成了真实的还原,机甲在月光下巍峨的身影,怪兽在霓虹灯映射下的狰狞,雨滴打在机甲表面再溅开的质感,拳拳到肉的力量感和打击感……不是3D动画片,也不是如《变形金刚》一样的机器人CG电影,《环太平洋》用数字特技近乎完美地还原了影迷心中模糊的机甲梦。机甲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燃爆30年的机甲梦

从票房来说,《环太平洋》是个大众片,而从忠实粉丝来说,《环太平洋》是个小众片。不夸张地说,大多数人基本还分不清机甲和机器人的区别,在他们眼里,《环太平洋》和《变形金刚》最大的区别是前者的“机器人”比后者高了近70米。但《环太平洋》的编剧特拉维斯·比彻姆特地指出:“这部影片中并没有机器人,观众们只会看到由人类操控的机甲。”而导演德尔·托罗也强调,“片中的机甲不是Robot(机器人)而是Mecha!” 在美国,“机甲”一词的通译是“Mecha”——这个习惯源自上世纪80年代的《太空堡垒》系列,只用来指代空想科学作品中由驾驶员在机体内置驾驶室进行操作的人形机械,和字面意义上的机器人(Robot)是需要区别开的。

因此,机甲和变形金刚对于80、90后一代人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梦。在后者那里,你最多能拥有一个叫“大黄蜂”的不靠谱小伙伴,而机甲,那是对力量的控制,对命运的完全掌握。这个梦,延续了30年。

1982年,法国经典动画电影《国王与小鸟》第一次将机甲带进中国。之后的1987年,北京电视台首播《麦克瑞一号》(当时译为:星球大战)。这部作品由美国萨班制片公司将日本动画《战国魔神豪将军》和《亚空间大战》融合并重编而成,片中由“麦克瑞三人战斗小组”驾驶的三艘飞船不仅可以组合成可控人型机甲“麦克星一号”,还可以驶入更大的巨型机甲“麦克瑞一号”,所向披靡。这部在《变形金刚》之前播放的电影,是很多80后机甲梦的开始。

时间进入1990年代。1991年,上海电视台从美国金和声公司引进了美国科幻史诗动画《太空堡垒》,片中地球人与三族外星人惊心动魄的宇宙大战,各式各样的人控机甲参战,在当时掀起了一股机甲科幻风潮,这套剧集也被公认为“译制动画片的巅峰之作”。再往后,从日本动画《魔神英雄传》到《机动警察》,再到美国动画《战神金刚:宇宙的保护神》,形态多变、操控形式各异的机甲则逐渐完胜情节简单、形象单一的机器人动画,而日本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EVA》和《机动战士高达》虽未引进,但也依托互联网及玩具周边在机甲迷中广为流传。

如果说《变形金刚》电影三部曲的火爆源于同名动画片的怀旧效应,那么《环太平洋》之所以能在中国市场收获成功,自然少不了机甲文化浸染下80、90后人群的怀旧冲动。于是,在影院里当观众们看到两个重量上千吨高过百米的庞然大物厮打在一起发出惊叹时,一个从动画片到3D荧幕写实电影的梦想瞬间达到了圆满境界。一个做了30年的机甲梦,所积蓄的热情与力量,会让真实与幻想在银幕上演绎出更为精彩的故事。机甲狂潮,方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