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学分制模式的中高职衔接机制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学分制模式的中高职衔接机制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生源呈多样化趋势发展。不同来源的学生文化基础、生活阅历、年龄、学习需求均有较大差异。如果继续采用单一的教育教学模式,必然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部分学生吃不饱,甚至吃过了的再吃一遍的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本文对基于学分制模式下的中高职衔机制进行研究,尝试把学分制和中、高职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力求突破现有的模式,建立一种有利于学生发展、节约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的新模式。

关键词:多样化 学分制 中高职衔接

一、中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现代教育必须要探索一种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要求的道路,同时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理念的教学机制。

目前职业教育体系中占据大半江山的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二者的有机衔接是完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中高职衔接的核心问题就是相互课程体系的衔接问题,这也是中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实施学分制,是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要求为依据,建立并完善课程体系,也是中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目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1.生源多种多样

进入高职学习的中职毕业生来自不同的学校,所处地区不同,教学水平不同,教学内容以及开设课程存在较大差异,即便是相同名称的课程,所选取的教材也不尽相同。

2.课程设置不衔接,培养目标不衔接

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大部分选择就业,少部分选择升学,因此中职的课程内容设置主要以就业技能学习训练为主,高职的学生情况与之类似,也主要是以就业为目的。因此二者课程设置有重复,虽然难易深浅不同,但还是有不少重复之处,尤其是一些专业基础课、技能训练课等。而且目前国家还没有制定统一的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课程标准。

3.专业设置不衔接

中职阶段的专业名称与高职阶段的专业名称不一致,导致课程的设置也不一致。同时,中职学生在升学时,仅能报考高职所招收的专业,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专业来选择高职阶段的专业,导致一部分学生中职学习的课程与高职学习的课程差距较大。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制定基于学分制的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可以邀请中、高职学校的教师共同为中职的学生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应充分考虑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技能基础,授课内容应有别于高中生源,注重基础课的学习、专业课的拔高、技能训练的连贯等。

2.制订学分制下的教学计划,构建中高职教育有机、高效的课程衔接体系

中职阶段已经学习的课程在高职阶段可以以选修的形式开设,已经学过的学生可以不参加课程学习,直接参加考试,获得学分。有些课程中职阶段学过,但深度不够,可以将本课程分成课程一、课程二来开设,课程一是中职阶段内容,课程二为高职阶段内容,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是否听课,做到内容既不重复,也不留下空白。

3.探索基于学分互认的自主招生及对口单招等招生模式

以职教集团为依托,与几所中职学校签订协议,共同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对一线人才需求的变化,对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系统设计,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专业课程体系与教材的有机衔接,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制定课程标准,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

4.构建统一的职业资格体系

依托国家鉴定部门的技能鉴定要求,实现技能等级置换学分,即在中职阶段通过的技能认证,只要符合高职阶段的要求,该门课程即可免修,获得相应学分。

四、结语

中、高职衔接教育作为目前越来越广泛的教育形式,学校必须认真对待,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受教育质量,给学生以适合适当的教育,使之能通过三年的学习,得到增值。

参考文献:

[1]张同怀,张耀虎.高职高专学年制向学分制转变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14).

[2]邢江勇.中高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

[3]敬代和,尹存涛,周玉丰.关于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J].职教论坛,2012(26).

(作者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