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画城不入城 游侠忧天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画城不入城 游侠忧天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3年8月17日下午3点,由今日美术馆、《投资与理财》和《艺术与财富》联合主办的“不进城——蒙志刚个展”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开幕。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北京时代天闻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俊、今日美术馆执行馆长高鹏、策展人朱小钧以及艺术家蒙志刚出席了开幕式,并先后致辞。

天闻传媒董事长王俊和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后从哲学角度和艺术推广的角度,对蒙志刚的作品作了肯定,艺术家蒙志刚也和大家分享了近几年来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感悟。

策展人朱小钧说,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说,“法于何立? 立于一画。”他说的“一画”, 是“众有之本,万象之根”,强调艺术家应当从内心出发,“乃自我立”。而蒙志刚所有的艺术观念和行为,都是他心性的自然流露。他每一个阶段的艺术追求和艺术实践,都有逻辑严密的解释系统,“士的精神”贯穿在这个系统中,关键词是坚持信念,心怀家国。在这个个人被各种力量裹挟的国家中,为个人的“自由”而坚持和抗争,这本身就是一种值得喝彩的精神。

执行策展人段少锋在现场也向观众介绍,蒙志刚的绘画近些年来一直关注亭台宫阙或当代景观实体,他的作品中没有人物,关于都市风景的画作彰显了其庄严犀利的审美情趣。蒙志刚的绘画风格饱含了工业化的后现代的荒芜感情绪,水泥铸造的当代人文景观在蒙志刚看来是荒芜冷寂的,这种荒凉的感觉从始至终贯穿在画作之中。

蒙志刚画中的城市空灵,没有人烟,他用自己的思考赋予了城市与建筑客观的人文关怀,与其说他画的是空城,不如说画的是艺术家自身的孤独。画城而不入城,心忧天下却不入朝堂,这想必也是历史上诸多隐士游侠的态度。蒙志刚把握了这种侠的精神内核,其精神指向贴切于顾炎武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明清文士的气度。文人侠客梦,大抵如墨子武功文字,又如李白吟诗,仗剑天涯,如辛弃疾“烽火扬州路”,又如傅青主居江湖之远,依旧心存天下。这种积极勇进的态度,代表传统中国艺术文人的一种气质,蒙志刚的“不进城”想必赞许的正是这种勇猛精进的独立文化人气质和精神。

作为“70后”的代表艺术家,蒙志刚却认为“70后艺术”被界定的角色是不准确的,比如“70后艺术”之前被认为是表面化的,抛弃了深厚历史背景的艺术。蒙志刚的艺术追求在近两年来,越来越回归到对于传统意识的探索,这种探索基于当代,但是最终要回归到中国传统意识的当代转换。本次展览,就是来源于对于传统知识分子气节的追溯。

“不进城”是明末清初的士人阶层的一种精神状态,比如王夫之、顾炎武等人。这种“不进城”的态度简言之,是一种居江湖之远却时刻心忧天下的士人精神,蒙志刚认为艺术也应该如此。艺术对于人的指引,恰似这种“不进城”的状态,艺术引人深思,但是最终艺术将人带入的是一种勇猛精进的积极状态。这种精神对照传统来看的话,就是传统文化中的文与侠的传统。根据陈平原所述的《千古文人侠客梦》,江湖是文人创造的世界,侠客是文人梦想,也是文人创造的文化,文人把自己的政治抱负假借到侠客的描绘上表现出来。蒙志刚把自己对于个体知识分子与主流社会关系的理解,运用到了自己的绘画隐喻之上,于是呈现出这种“不入城”的传统士人精神气质。

这种“不进城”的态度,可能正是蒙志刚作为“70后艺术家”与之前被表述的“70后艺术家”的不同之处,这也是“70后艺术”应该被重新定义或者被表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