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韩国留学生学习趋向补语“出来”的偏误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韩国留学生学习趋向补语“出来”的偏误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汉语教学或是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留学生输出“错误”的句子。这些“错误”的句子并不是他们的口误或笔误,而是他们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产生的多发的、有规律的现象。本文就韩国留学生在汉语习得过程中使用趋向补语“出来”时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

【关键词】韩国留学生;趋向补语;“出来”;偏误

本文语料采自HSK动态作文语料库。通过分析语料发现韩国留学生在运用趋向补语“出来”时会出现“述语残缺”、句式“从...中里...出来”中遗漏介词“从”或方位词“里”、“中”、“中心语残缺”、“语序颠倒”、“词语混用”这些偏误现象,而前两种是韩国留学生经常出现的偏误,也是本文主要分析的对象。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简单分析使学习者在今后学习和运用趋向补语出来”时避免出现或较少出现类似的偏误。

一、“述语残缺”

述语残缺产生的原因是学习者不清楚“出来”作述语和作补语的区别,即“出来”何时作述语,何时作趋向补语,作述语和作补语时有什么条件。

“出来”是“出”和“来”二者意义的结合:“出”表示人或事物通过动作由内向外空间位置的移动,“来”表示移动的方向是朝向说话人方向或说话人心理设定的方向的。所以“出来“有两种用法:(1)作谓语,(2)作趋向补语。

(一)“出来”作述语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出来”跟“进、入”相对。即作谓语的“出来”有比较实在的词汇意义,指人或事物向说话人方向或说话人心理设定的方向由内向外移动。可以单独作谓语,也可以与其他动词构成连动结构作谓语。

1.后来又来了一个和尚,两个人互相帮助抬水喝,可是又来{CQ了}一个和尚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

2.过了三个月后,我奋斗地学习的结果出来了。

3.这就是我上四年大学的现实[BQ。]结果我不好意思看家里的人,只好选择早点从家出来,晚一点回家。

4.妈妈上次做的骨密度检查结果出来了没有?

5.期中考试的成绩都出来了。

6.正是旅游的季节,所以好多人出来欣赏美丽{CQ的}风景,真是人山人海{CD也[C]}!

7.孩子们也该听听前辈[C]的经历,父母也不能成天躲[B跺]在“过去”里,也该出来瞧[C]瞧世上的变化了!

8.二十岁过成年节的那天[BQ,],爸爸叫我出来,跟我一起去一家酒店,给我倒酒说:“你已经成人了。

通过分析以上例句我们发现例1、2、3、4、5 都是“出来”单独作谓语,表示人或事物由内向外的空间移动。例3“我从家里…”是具体的空间移动。例1、2、4、5表示“问题、学习成绩、检查结果、考试成绩”等“产生、出来”了。这五个例句的“出来”都没有带宾语。例6和例7是“出来”与其他动词构成的连动式,“出来欣赏、出来瞧瞧”,且“出来”处于第一个动词位置上,这里的“出来”动作行为仍然很突出。例8句“叫我出来”中“出来” 处在连动式第二个动词位置上,它的动作行为已没有单独作谓语及处于连动式第一个动词位置上时突出,但还没有完全虚化为趋向补语。

(二)“出来”作补语

随着汉语的发展演变趋向动词产生了补语用法,因其带有趋向性的特殊意义,被称为趋向补语,它的词汇意义已经有所虚化,吕叔湘(1999)编写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对趋向补语“出来”的用法作了比较详细的解释,本文整理如下:

动+出来(+名)。名词一般为受事,间或有施事。

1.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里向外。

A我连眼泪也流不出来{CQ不能流着}。

B所以很难把人{CQ从}梦里拽{CC掏}出来。

2.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由隐蔽到显露。

A这文章虽然不长,不过可以看出来{CQ包含}很大的思想。

B在心理上准备一会儿,才能说出来。

3.表示动作完成或实现,或使一种新的事物产生或从无到有的意思。

A想了半天从我的脑子里什么也没想出来。

B有的字我看了半天也搞不懂,仍写不出来。

4.表示动作使人或物在某一方面获得了某种好的能力或性能。

由于语料所限,在HSK语料中学习者并没有使用4)这样的例句,为了方便理解简单举几个例句:我这两条腿走出来了他的嗓子练出来了

在本文270个语料中,“出来”作谓语的例子很少,仅有21例,且大都是单独作谓语,与其他动词构成连动式的只有3例。而“出来”作趋向补语的例子则占很大的比例,其中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里向外的例句有36例,主要的动词有“解脱、流、脱离、站、发、拽、解放、长、跑、挽救、散发、吐、排、冒、”等;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由从隐到显的有100例,主要的动词有“表达、说、听、回答、表现、看、认、体现、分、笑”等;表示动作完成或实现,使一种新的事物产生或从无到有意思的有76例,主要的动词有“提、生产、做、想、写、制造、创造、开发、发明、研制、研究”等。

“出来”作谓语时的动作意义比较突出。从作谓语到作趋向补语,其由比较实在的词汇意义发展到只有语法意义的补语,这中间是个缓慢的过程,是由作谓语虚化为表趋向义的补语,但二者还是可以共现的,只是“出来”单独作谓语的用法越来越少且受到诸多限制。而作补语的“出来”却越来越多,用法也比较灵活。

二、句式“从...中或里...出来”

学习者在使用趋向补语“出来”时经常遗漏表示起点的介词“从”或遗漏表示方位的方位词“里中”。

A 还有我失恋的时候,{CQ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办法也{CJ-sy是}听活跃的流行歌曲。

B 吸烟上瘾以后,从吸烟{CQ中}脱离出来是非常难的。

出现该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习者汉语知识掌握不足、没有汉语语感、经常用母语思维表达汉语等。为了帮助他们学习“从...中里...出来”的用法,本文结合语料对“从”“里”“中”从认知的角度来简单分析。

(一)“从”

“从”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介词之一,主要表示空间、时间、事物涉及的范围或发展变化的起点。

在“从...中里...出来”这个句式中“从”主要表示空间范围的起点,后面一般要跟处所词或方位短语,或抽象的空间范围。

A想了半天从我的脑子里什么也没想出来。

B我还记得小的时候我时不时挨打,那时妈妈一听我的哭声,就从家里出来保护我。

C从生活中制造出来的噪声,肯定给人们带来不好的影响。

D医学技术的发达使人类活得越来越长了,而且使人类从{CC在}疾病的痛苦中摆脱出来了。

从例句可以看出,“从”后面的处所词或方位短语“脑子里”“家”、“生活中”“疾病的痛苦中”均表示“出来”的运动起点。“家”和“生活中”表示具体的空间范围,“脑子里”、“疾病的痛苦中”表示抽象的空间范围。

(二)“里中”

“里”“中”是现代汉语常用的方位词,“里”表示“里面”“里头”,表示事物内部的某一位置。“中”表示事物的正中间,而“从...中里...出来”里的“中”表示“内、里”的意义,是与“外”相对的那个“中”,而不是“上、中、下”、“左、中、右”、“大、中、小”等里面的“中”。所以,方位词“里”“中”在这个句式中都表示“里面、里头”,与“外”相对。二者表达的意义相同, 有时候可以互换。如“心里―心中”“梦里―梦中”。

本文把“里”“中”的意象图式设为容器图式,“里”“中”表示人或事物在这个容器里面、内部。它表示具体的空间范围时,可以看作为一个容器;它表示抽象的空间范围时,人们根据自身的经验把这个抽象的空间义经过隐喻后隐喻成一个容器。例如:

A我还记得小的时候我时不时挨打,那时妈妈一听到我的哭声,就从家里跑出来保护我。

B想了半天从我的脑子里什么也没想出来。

C所以很难把人从{CQ从}梦里拽出来。

“家”是一个具体的空间范围,可以看作为一个容器,人或事物可以包含在内。“脑子里”“梦里”是抽象的空间范围,“脑子”包含各种各样的思想、想法、主意等可以把它隐喻成一个容器,“梦”可以有丰富的内容,也可以是个容器。在本文采用的270个语料中,表示具体空间义的仅有3例,表示抽象的空间义的有21例。

(三)趋向补语“出来”

“出来”在句式“从...中里...出来”中作补语,表示人或事物通过动作由内向外的,起点在里面、目标点在外面的位移,前面有空间范围。趋向补语“出来”是通过凸显运动的方向、位移来凸显其空间范围的,即凸显起点的,如果一个趋向动词不能表示运动的起点,那么它隐含人或事物从某一个地方“出来”,如我们说“小王从教室里走出来”凸显了其运动的起点是“教室”而不是其他任何地方,而“小王走出来了”是隐含小王从“某一个地方”走出来了。

根据Langacker提出的概念和方法,“出来”的意象图式构成成分有动体、界标和路径。其中,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体,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界标为动体的方位和运动轨迹提供参照;动体在运动过程中经过的轨迹称为路径。在这个路径意象图式中,动体、界标和路径共同构成了解释路径轨迹意义的基本参数。例如:

A 我还记得小的时候我时不时挨打,那时妈妈一听到我的哭声,就从家里跑出来保护我。

B 还有我失恋的时候,{CQ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办法也{CJ-sy是}听活跃的流行歌曲。

C 我连眼泪也流不出来。

例A中动体是“妈妈”是具体的人,界标是“家里”,由介词“从”引出,动体妈妈的位移过程由动词“跑”和趋向补语“出来”共同表现,趋向补语“出来”在例A中表示由内而外的运动路径。例B句的动体也是具体的人“我”,界标是“痛苦”即“失恋情绪的阴影”, 由介词“从”引出,这里把这种“失恋情绪的阴影”隐喻成为一种容器,动体的运动过程是由动词“解脱”和趋向补语“出来”共同表现,例B中动体的运动过程是在抽象的空间概念中虚构的,并不真实存在。例C动体是“眼泪”是无生命特征的具体事物,它是本句施事“我”的行为的受事,对施事“我”来说是可支配的,本句的界标“眼眶”并未出现,动体的位移过程由动词“流”和趋向补语共同表现。

就该270个语料从动体是表具体还是表抽象,界标是表具体还是抽象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下数据:

本文区分了趋向动词“出来”作谓语和作补语时的区别和条件,从认知的角度对句式“从...里/中...出来”进行了简单的解释,并对HSK中的语料做了定量分析。有关学习者出现的其他偏误现象,可以针对性的增加学习者的平时练习,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用法;或在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阅读理解及写作方面的专项练习,培养他们的汉语语感,以期他们在习得汉语的过程再犯此类错误。

【参考文献】

[1]卢植.认知与语言:认知语言学引论[M].上海:上海外语研究出版社,2007.

[2]齐沪扬.现代汉语空间问题研究[M].学林出版社,1998.

[3]彭利贞,许国萍,赵微.认知语言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