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招改造“小气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招改造“小气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多有了一辆崭新的电动车,吸引了好几个邻居的孩子都想亲手玩一玩。这可急坏了多多,两手紧紧抱着电动车,连声喊叫:“不行,这是我的,我的!”小伙伴们都失望地回家向各自的妈妈“告状”,多多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气鬼”。

形形的“小气鬼”

其实,像多多这样的“小气鬼”可多了,试看你周围的两三岁小宝宝,有几个不是“多多第二”?“小气”的表现形式也是形形:

食物不肯给别人吃。比如,某个孩子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饼干,你若将手伸过去: “给叔叔一块好吗,”回答肯定是“不”。

玩具不愿别人玩。家里来了小客人,当你要求孩子将玩具让给小客人玩,往往遭到反对。甚至小客人摸什么,孩子就将什么拿走。

独“占”妈妈。不让妈妈抱别的孩子。否则就生气,或者大哭大闹。

受不得委屈。小伙伴不小心踩脏了他的鞋,他会马上翻脸:“不和你玩了。”

看到别人家喜欢的东西,哭闹着要把它拿回家,据为己有。

孩子中这类“小气”行为实在太多太多,举不胜举。除了上述的诸多典型例子外, “小气”的宝宝大多还具有以下特点:做事爱讲条件;缺乏同情心;适应能力较差;嫉妒心强;做事比较犹豫,缺乏果断性等。

“小气鬼”的内外因

那么,天真无邪的小宝宝为什么成了“小气鬼”呢?原因很多,大致可归纳为内外两方面因素。

从内因看,关键是与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有关。奥妙在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其心理状态具有“自我中心性”,基本上是从自我出发来观察世界,受限干“自我中心”的思考方式,还没有能力考虑别人,只想到自己的感觉与需求。父母多有这样的感受:八九个月大的孩子都比较“大方”,常能将好吃的东西或好的玩具“慷慨地”拿给大人或小朋友,可到了1岁以后,却一反常态,变得特别“吝啬”与“自私”。其实,这是错怪孩子了。因为不满周岁的婴儿还不知道某一样东西只属于某一个人,他们没有物品归谁所有的概念。周岁以后则不然了,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懂得区分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对自己的衣帽、玩具、食物都能认识了,因而不许别人碰自己的东西, “我的”便成了他们的一句“口头禅”,这是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特征的正常表现。故周岁内的慷慨行为与“大方”并无太大关系,周岁以后尤其是两三岁期间的“小气”也与大人的自私不能等同,仅仅是这个年龄段独有的一段心理“小插曲”而已。要知道,孩子把东西都看成自己的并不表明他自私,而是一个学习新知识的信号,只有孩子先懂得了“所有权”这个概念,才能开始慢慢学习与他人分享。

至于外因方面,则多与家庭环境、家教方式、人际交往等有关。比如家庭成员的“小气”行为与不良教育的影响;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了独食、独玩等不良行为习惯;孩子缺乏交往,没有机会体验到与人分享的快乐;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孩子的一些要求未能

“小气鬼”巧改造

如何看待与应对孩子的小气行为呢々刚才已经说过,这只是孩子两三岁期间的一段心理“小插曲”,一般在3岁以后会随着心智情感的发展与成长,逐渐变得大气起来。当然,必要的家教措施也要跟上,不能让这种思维方式发展与蔓延,否则孩子日后可能变成一个真正自私的人,而自私的人在社会上是不受欢迎的,即使他智商再高、能力再强,也是难有作为的。因此,父母可从以下几方面给孩子以具体的帮助:

创造条件让宝宝结交朋友,多与小伙伴玩耍,尤其是多与大方的孩子交往,并有意识地引导他学习分享。如鼓励他将自己的玩具、图书和心爱的东西主动拿给小伙伴玩和看。当孩子真的这样做了时,你应给予表扬与奖励。让他体验到分享的乐趣,得到快慰的心理体验,以促进其慷慨行为进步发展。

用讲故事、看画册等方式向孩子灌输与人分享的意识。切不要用开玩笑的形式或语言吓唬孩子,比如“你不乖,妈妈不要你了”,或者“以后不给你买好吃好玩的了”等。

教孩子尝试换位思考,启发孩子体会他人心情。比如,多多不让小伙伴碰他的电动汽车,大人不妨这样启发式地问他:“多多,玩不到这个玩具难受吗?那你不准李阿姨家的桥桥玩,桥桥是不是也难受呢?”让孩子体验对方的情感和需要,出自内心地愿意和对方共享。

家庭成员树立榜样。特别是父母对孩子有着最直接、最持久的影响力,故在日常生活中首先做到慷慨待人。如在家里上敬老,下让小,夫妻之间不要斤斤计较;邻居家来借东西时,应热情地借给人家;主动把好吃的东西拿出来与人共享等。

尽量为宝宝提供练习分享的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如买回来的糖果不要全部给孩子吃,要让他亲自把糖果分给家庭成员,与家人共享;或有意识地买一些需要几个孩子在一起玩耍的玩具,让他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当然,也不妨允许孩子有一点保留的空间,比如某些特殊玩具可以不给小伙伴玩耍,让他更容易获得心理上的轻松感与满足感。

汪玉珍,女,四川省达州卫生学校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