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杏疮痂病药剂防治试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杏疮痂病药剂防治试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2012—2013年对山西省阳高县杏疮痂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基本摸清了杏疮痂病的发病规律及发病症状,并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休眠期清除杏园内枯枝、落叶等越冬菌源,发芽前喷1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落花后每隔10天喷1次杀菌剂,共喷4次,药剂依次为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2 000倍液,对杏疮痂病的防治效果在70%以上。

关键词 杏 杏疮痂病 防治

阳高县是山西省杏主产区之一,现有杏树栽培面积1.2万hm2,年产鲜食及加工杏73.8万t。其中鲜食杏以华县大接杏为主,该品种果个大、风味浓、商品价值高,经济效益可观,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杏疮痂病(Chutosporium carpophilum Thum)发生较重,严重影响了华县大接杏的果实外观。2011年6月调查,阳高县杏疮痂病的病果率达37.5%;另外,代县的白水杏、大同县的华县大接杏也受到严重侵染。杏疮痂病在这些地区的发生呈蔓延之势,受害杏园面积逐年上升,对当地杏产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采用常规的防治方法收效甚微,为此,我们于2012—2013年进行了杏疮痂病防治试验,为有效防治杏疮痂病提供参考。

1 试验方法

1.1 杏疮痂病的发生规律及发病症状的观察

连续2年在杏园定株、定期观察枝条及果实上杏疮痂病病菌的活动情况及危害情况。

1.2 试验园概况

试验于2012—2013年进行,地点分别在阳高县龙泉镇的3个杏园,供试品种为华县大接杏,树龄8一12年生,树体健壮。正常管理,土壤为沙壤土,排灌方便。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每个药剂处理共喷4次药。处理1:落花后每隔10天喷1次杀菌剂,所用药剂先后为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加拿大龙灯集团生产)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瑞士诺华公司生产)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日本曹达株式会社生产)7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海南博士威农用化学有限公司生产)2 000倍液;处理2:落花后每隔10天喷1次杀菌剂,第1次药剂为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美国仙农有限公司生产)500倍液,第2、3、4次所用药剂相同,均为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美邦农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600倍液;处理3:落花后每隔10天喷1次40%福星乳油(海南博士威农用化学有限公司生产)8 000倍液;处理4:落花后每隔10天喷1次75%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美国杜邦公司生产)750倍液;处理5:落花后每隔10天喷1次40%福星乳油6 000倍液;处理6:落花后每隔10天喷1次2%中生春雷水剂(山东惠民中农作物保护有限责任公司生产)1000倍液;处理7为对照,即落花后不喷任何药剂。单株小区,5次重复。每个药剂处理及对照在休眠期均清除杏园内枯枝、落叶、杂草,剪除病枝、虫枝,并将其烧毁,并在发芽前喷1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

1.4 调查方法

在杏果实成熟期调查杏疮痂病的病果率及病情指数。在试验的第1年,对于防治效果用“病果率”的高低来表示,虽然表达明确,但不如“病情指数”表达准确,故第2年用2种方法表示防治效果。病情指数分级标准是:0级,无病症;1级,果实表面有暗褐色圆形小点,数量较少,病斑不扩大;2级,病斑扩展较慢,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1/5以下;3级,病斑扩展较快,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1/5至1/3;4级,病斑连片,病斑面积占果实面积的1/3至2/3;5级,病斑变黑,大面积连片发生,占果实面积的2/3以上。

根据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的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各病级果数×该级代表数值)/(调查总果数×发病最重一级的代表数值)]×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一防治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x100

根据病果率计算防治效果的公式如下:

病果率(%)=(感病果数/调查果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果率一防治区病果率)/对照区病果率]×100

试验数据采用SAS软件结合Excel进行统计运算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杏疮痂病的发生规律及发病症状

在山西省阳高县,杏疮痂病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枝、病叶及病残体上越冬,翌春借风雨传播。该病于5月下旬开始发病,6月上中旬达到发病高峰。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的降雨是杏疮痂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发病的早晚、轻重与当年的降雨次数和杏园的空气相对湿度密切相关,降雨较多时发病较重;与杏园管理水平的高低相关性不大。

杏疮痂病主要为害杏果实及叶片。果实受害,初期杏果表面出现褐色圆形斑点,直径0.1~0.5 mm,随着病害发展,病斑扩大到2~3mm,呈不规则形(图版2)。发生轻者果实有1~2个病斑,重者病斑有10多个。果实接近成熟时,病斑呈黑褐色,侵染果实表皮0.3-0.5 mm,随着果实的膨大,病斑边缘发生龟裂,形成疮痂,影响果实外观和品质。叶片受害,初期叶背出现不规则灰暗绿色病斑,随着病害发展,病部逐渐转为褐色或紫褐色,最后病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

2.2 杏疮痂病药剂防治结果

2012—2013年各处理对杏疮痂病的防治效果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不同的药剂处理对杏疮痂病的防治效果差别很大,其中以处理1对杏疮痂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与其他处理(处理2除外)均达到极显著差异,防治效果在73%以上,且2年防治效果基本一致。处理2对杏疮痂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今后需进一步试验论证。处理4、处理5对杏疮痂病的防治效果一般,表明单一使用这2种杀菌剂效果不佳。处理3和处理6对杏疮痂病的防治效果较差。

3 小结与讨论

结果表明,落花后使用多种不同杀菌剂对杏疮痂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即在落花后每隔10天喷1次杀菌剂,共喷4次,所用药剂依次为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2 000倍液,防治效果在73%以上,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杏疮痂病不仅在发生期要进行重点防治,还要在休眠期、萌芽期做好预防工作,消灭病原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防治时,还应重点注意以下4个方面问题:①防治杏疮痂病,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指望打1次药就能防治该病;一定要选择好药剂,除了要选对种类外,还要注意不要购买劣质药剂。②打药时要细致、全面,喷到叶片淋下水滴为好;同时,如果在打药后24 h内遇雨一定要重新补喷。③防治杏疮痂病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育苗时不采病株上的接穗;建园后每年清园,以减少病源。④杏疮痂病的发生与树势的强弱、树龄大小关系不大,因此喷药时全园杏树要全部喷到;杏疮痂病有潜伏传染的特点,对已少量发病的果园及早预防,万不可等到大发病时再防治。

参考文献

[1]陈德蓉,朱建兰,常永义,等.杏黑斑病药剂防治研究.甘肃农业科技,1994(3):35—36.

[2]刘宁,刘威生.杏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63—64.

[3]刘威生,张加延.杏品种资源对疮痂病抗性的鉴定.中国果树,1999(3):27,31.

[4]李兴泰.杏疮痂病的发生与科学防治.烟台果树,2011(4):52.

[5]米建兰,常永义,陈德蓉.杏果实斑点病研究.中国果树,1995(3):15—17.

[6]张金林,王会君.不同杀菌剂对杏果实黑斑病病原菌毒力作用测定.河北林果研究,2008,23(4):34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