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文外宣纪录片英译的四类困难及相应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文外宣纪录片英译的四类困难及相应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外宣纪录片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实践,一场特殊意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对于外宣纪录片翻译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笔者从文化差异、语言选择、语序调整和信息拣选四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四类外宣纪录片翻译过程中译者可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提出了解决四类问题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外宣;纪录片;翻译

【中图分类号】G64.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翻译是一种历史深厚的活动,它的历史十分悠久,出现的具体年代或许与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无法追根溯源。翻译同时又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行为,它的跨文化属性,在当今这个“球土化”概念日渐普及的时代中,又得到了最大的彰显。外宣纪录片是一种特殊意义的文本,它所承载的任务在当今这个多极化的时代下意义重大。外宣纪录片的制作专家曾经撰文谈到外宣纪录片“任务是利用电视手段宣传中国政府的立场、观点,把中国的情况展现给那些不了解中国的人”。由此可见,外宣纪录片肩负着重要的跨文化交际的使命,外宣纪录片的翻译尤为重要。

翻译是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是沟通两种不同的文化的渠道。翻译这项任务本身就有很大的难度,因为翻译这项交际活动,不仅受到两种语言之间差异的限制,也受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的限制。而外宣纪录片是一项特殊的翻译任务,它的翻译难度不仅局限于语言和文化上的难度;由于它是配合着画面与声音,同时又是随着中文字幕一起滚动的字幕,所以每一句的长度以及出现的时间都是在翻译实践过程中不得不考量的问题。笔者对于外宣纪录片的字幕翻译很感兴趣,对一些可能作为外宣纪录片的素材进行了搜集,并自己亲身做了一些外宣纪录片翻译方面的相关实践。“玩味京城”节目第五期《生灵的感悟》是笔者认为在自己翻译过的多篇外宣类纪录片当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集纪录片,下面笔者就拣选其中的一些翻译实例,从文化差异、语言选择、语序调整和信息拣选四个角度出发,探讨外宣纪录片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会经常遇到的四类问题,以及笔者所采用的四种策略,和从事外宣纪录片翻译工作的相关人员分享一下自身的经验和体会。

一. 文化差异的处理

和其他类别的翻译任务一样,外宣纪录片在翻译的过程中面临跨文化交流的难度和障碍。中英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外宣纪录片中时常会体现,如果处理不好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问题,以忠实于原语信息的策略直接翻译,往往会为受众带来理解上的障碍,甚至会给受众带来负面的感受,因而达不到对外宣传的效果。下面以《生灵的感悟》中的部分实例为例:

原文:

老赵:头分二色这必须得记住,这蛐蛐一打开盖脑袋必须两色。头顶和脑盖的颜色必须是两样。看见了?一个色吧。下回再收着一色的呢?

徒弟:就大嘴巴抽。

以上是老赵指导徒弟在花鸟鱼虫市场挑选蟋蟀的一段对话。老赵告诉徒弟什么样的蟋蟀是可以用来比赛的蟋蟀,什么样的蟋蟀不能留。徒弟听了老赵的教诲,保证以后寻找蟋蟀时一定会仔细辨别,不会犯错。徒弟的回答是带着幽默的回答,如果按着原文的语言直接翻译成:Next time if I selected a bad one, you can just slap me in my face. 这样的翻译会向外国人传递一个错误的信号。外国人如果看到这样的字幕翻译,很可能认为在中国打嘴巴这种行为是司空见惯的,会以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野蛮、充满暴力的民族。这会有损我们民族的形象。因此,在处理此类涉及到文化差异上的语句时,翻译人员应尤为注意。此处,笔者的翻译是:

Mr. Zhao: bear in mind that, for a good cricket, its colors of the top of head and forehead must be different. You see this one? Same color. Will you ever forget that?

Apprentice: Never,I promise.

这样处理,前后衔接自然,虽然没有将原文的幽默语气忠实地传达,但是准确地传递了原文的的信息,而且不会使外国人误解。另外,将一种语言的幽默全部传递到另一种语言这件事在很多情形下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笔者的观点是能传达幽默固然好,实在难以传达就不要勉为其难。如果传递了错误的信号,造成了受众的误解则是得不偿失。

二. 语言的选择

翻译这项工作要求翻译工作者拥有良好的双语转换能力。在将外宣纪录片的中文翻译成为英文的过程中,一些语言的选用要经过审慎地处理,选词要准确,要达意,要考虑到所选的词语能否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情感。这是由于外宣纪录片的特殊意义要求外宣纪录片翻译工作者在工作中尤为注意,在选词方面要尤为谨慎,不能对于所选用的英文词仅仅只是大概了解,有条件的话应该多阅读平行文本,细查字典,以保证所选用的词能够准确地表达原语的意思,不让受众误解。下面拣选几例:

原文:你看这样,多明显这个背,越长越明显,这样的就淘汰。

这句话中的“淘汰”一词在翻译时应尤为注意。这句话是说在培养观赏鱼的过程中,当幼鱼长到一定阶段,身体的外观特征趋于明显,这时可以看出有些适合继续作为观赏鱼培养,有些则失去了培养成观赏鱼的机会。这里面的“淘汰”一词就是将那些不适合培养成观赏鱼的鱼苗从适合培养成观赏鱼的鱼苗中分离出去。查阅词典,eliminate、 sift out、filter out 和discard等都有淘汰的意思,但是这些词有细微意义上的差别。如果将这个词译为:eliminate 或discard 那样的意思就是将这些鱼铲除掉、处理掉。而实际的情况应该是将这些品相不好的鱼放生。如果选用eliminate 或discard这样的词,传递出的信号就是长得不好就将它们杀死,这会给人留下养鱼人是非常残忍的形象。而且许多西方国家都有相关的动物保护法案和反虐待动物的相关法案,这种残忍的杀戮行为在他们看来或许是完全无法接受的。因此,如果选词不恰当的话,很可能会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

此外,一些词语在词典中有许多对应的英文,在选词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常用的或者符合语境的词语,这样会使受众看起来比较自然易懂。如“鸽笼”一词有多中译法包括:pigeon cage、dovecote和pigeonry等。经查阅平行文本,笔者发现pigeon cage是最常用的,dovecote也比pigeonry常用,pigeonry是比较学术的说法,同时pigeon house 和loft也可以表达鸽笼的意思。

三. 语序的调整

汉语和英文在语法结构上不尽相同,句式结构也不一样。英文善用长句,用逻辑词将许多语块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形式上严密的整体。而中文则多用短句,语句内容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形式上较为灵活、松散。因此在外宣纪录片的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在中文英译的过程中要将结构松散的中文短句进行重新的调整和布局,使译文通顺连贯,符合受众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下面将部分原文和笔者的译文进行对比分析。

原文:信鸽拥有超凡的识家能力,它上喙独有的感应晶胞,使他能依靠地磁场来判别方向。

译文:Carrier pigeons excel in locating their home with their geomagnetic field sensitive unit cells on their beak.

此处译文把原文的三个分句融为了一个整句,同时原文中的第二句和第三句的相对位置在译文中也被调换了,其目的是通过调整语序,将汉语中零散的句子整合成符合英语使用者所习惯的带有从句等修饰限定成分的长句,便于阅读。

下面一例是同样的道理。

原文:老姚的200多只鸽子中,半数以上是纯正的外国血统,这让老姚满是得意。

译文:What pleases Mr. is that most of his 200 plus pigeons are of pure foreign blood.

四. 信息的择重拣选

外宣纪录片的翻译相比于一般的翻译工作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难点,那就是英文字幕是配合着画面与声音的,同时又是随着中文字幕一起滚动的,所以每一句的长度以及出现的时间都是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要考虑的。在一般情况下,英文字幕是放置于中文字幕之下,和中文字幕同时出现的。因此,在翻译英文字幕时一定要避免字幕过长,语言过于复杂。而现实中出现的情况常常是中文字符比较短,所占的空间比较少,而传递的信息密度却比较大。如果想利用屏幕有限的空间,传递出同样详细丰富的信息,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有时,即便屏幕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容纳较长的一段英文字幕,但是由于中文字幕的信息很短,滚动的比较快,所以英文受众很难或者说没有办法在那样短的时间里将字幕信息浏览完全。这样的字幕会给受众观看纪录片的过程带来很大的负担。因此,笔者建议,在字幕翻译的过程中应该对字幕信息进行筛选,择重点翻译,这样虽然没有将原文信息全部通过字幕完全传递,但是起码可以使受众了解主要的信息,同时可以减轻受众的精神负荷。下面择例说明:

原文:在驯养信鸽的门道里,血统重于一切,因为优良的基因与飞行的速度直接关联。

译文:Breed outweighs anything else in selecting carrier pigeons as it correlates with the flying speed.

相比于原文,译文省略了“在驯养信鸽的门道里”这一分句。如果这三个小信息点全译过去会产生很长的译文,所以出于对空间的制约以及受众的精神压力的考虑,笔者将第一个分句省略掉,这样做基本不影响意思的传递,而且减轻了受众的心里以及精神上的压力。

下面是一个相似的例子:

原文:鸽子每天早晚放飞,如果不这样训练,鸽子脑满肠肥,会逐渐失去飞翔的能力。

译文:Daily releases at sunrise and sunset make sure the pigeons wouldn’t be too paunchy to fly.

这一句话原文有四个分句,译文将信息巧妙地整合后,使其变为了一个相对较短的长句。在此处译文中,一些细节性的信息虽然有损耗,但是不影响整体意思的传达;同时,这样处理之后信息清楚明了,不会给受众带来观看或阅读上的负担。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外宣纪录片的翻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它肩负着特殊的意义和使命。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工作者可能会遇到文化之间的差异、语言的选择和运用、语序调整以及重点信息的挑选等四大类问题。笔者认为,外宣纪录片翻译工作者应时刻牢记外宣纪录片的对外宣传、介绍中国文化、树立美好中国形象的初衷,本着考虑受众感受的思想,采用相应的策略,处理好这些问题,使得外宣纪录片的英文字幕真正达到外宣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小晶. 论影视字幕翻译中文化专有项的处理[J]. 电影文学. 2009(16)

[2] 黄远竟 杨敏. 跨文化翻译的接受美学观[J]. 中华文化论坛. 2008(S1)

[3] 赵鹏华 颜匀. 外宣纪录片节目的国际化标准研究[J]. 中国电视. 2006(09)

[4] 仲伟合 周静. 译者的极限与底线――试论译者主体性与译者的天职[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07)

[5] 黄友义. 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 中国翻译. 2004(06)

[6] 马智. 停不住的中国纪录片的冲击波[J]. 电影艺术. 199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