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世界蔓延“中性风” 这个世界越来越看不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世界蔓延“中性风” 这个世界越来越看不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未来学大师托夫勒的又一个预言被现实所验证了。30年前,他曾断言,中性风潮将蔓延全世界,人们对性别的传统预期会不断模糊。30年后,在“男权国家”日本,突然出现了“爱裙族”男人;在同样传统的韩国,男士手提包里开始装进了护肤霜和小镜子;在中国,某选秀节目一夜间捧红了一个“伪娘”男生;在英国,为追求杨柳细腰而患上厌食症的男性甚至赶超女性。如此大胆颠覆传统审美观念的潮流,激起了人们心中的五味杂陈。客观者说,现代社会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不强调男女两性的差异,男人“女性化”很自然;愤怒者称,不男不女,恐将“亡国”!而无奈者只有感叹:这个世界,真是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东亚盛行“花样美男”

“在中国内地一家电视台的男生演唱选秀舞台上,刘著穿着裙子、留着长长的卷发,并且化了妆,看起来像个纯纯的大学女生。然而,他(不是她!)并没有走错竞技场,因为他就是个男孩。”这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3日描述的中国“伪娘”现象。文章称,随着刘著一夜成名,对“伪娘”的辩论在中国网络上热起来。一名网友认为,以传统标准来衡量,刘著的行为不正常,这违背了传统男性的尊严。另一个成都网友却说,“他不惧怕被看作异类,是真男子汉。”还有一个北海的网友担忧,“看到刘著在年轻人中受到反常的欢迎,我感到悲哀。我们的社会秩序和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被毁了”。

在中国引发争议的“伪娘”现象,其实起源于大男子主义盛行的日本。“伪娘”一词源自日本动漫界,专指男人扮女人相。而在现实世界中,日本有“伪娘”明星事务所、“伪娘”酒吧一条街,甚至有出售胸罩一类的“伪娘”服装店。在日本,比“伪娘”群体更庞大的是“食草男”。日本人对这类男人的定义是,喜欢用化妆品,偏爱女性服装;缺乏男子汉的主动,喜欢独处,自娱自乐,等等。

在韩国,这类人通常被称为“花样美男”。花样美男精致的妆容还带动了韩国男性的爱美热潮。记者在韩国注意到,不少年轻男生的包里都放着护肤霜、手霜和小镜子;在超市和百货店里,男性护肤品的数量和品种丝毫不亚于女性,韩国也有同日本一样的“爱裙族”男人,首尔还有专门接待“易装者”的酒吧和咖啡屋。甚至在被认为是最需要阳刚之气的韩国军队,许多士兵也都有一大堆美白、护肤等化妆品。

西方走过“中性美”

在美欧,同样存在这类争议人群。去年的美国选秀节目“美国偶像”,就捧红了这样一位亚军。这个名叫亚当・兰伯特的歌手,被称为历史上最富争议的“美国偶像”。他嗓音华丽,常以深色的眼线、妖媚的眼神以及涂了指甲油的双手出现在舞台上。喜欢他的歌迷为他尖叫,厌恶他的人批评他哗众取宠,称其颠覆了美国人的保守价值观。

去年底,美国“当代心理学”网站曾刊登认知心理学博士和作家司考特・考夫曼的文章《雌雄同体、创造性和流行文化》,梳理了“中性化”在美国的发展。考夫曼说,早在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桑德拉・贝姆就用“Androgynous”(雌雄同体)一词,分析了这一现象。文章特别提到了1984年的格莱美音乐奖在这方面的标志性意义――在那次典礼上,极具“中性”特征的乔治男孩和安妮・蓝妮克丝竞争“最佳新人”的称号,而迈克尔・杰克逊则一举获得7个奖。美国文化学者玛莎・伯曼如此评价当时的杰克逊:“他来得正是时候:当时的美国文化刚开始学会包容并欣赏一个人身上可以融合两种性别特征。杰克逊给人的感觉是他可以融合各种元素:男性或女性,黑人或白人。”

16年前英国记者马克・辛普森首先提出的“都市玉男”,也早已在英国成了见怪不怪的现象。足球明星贝克汉姆就被认为是“都市玉男”的典型――他热衷于打扮甚至超过了妻子,他穿裙子、涂指甲、打耳洞,甚至上了同性恋杂志封面。英国人还创造了“Feminine”一词来指代这类男人。英国2007年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英国女性在选择长期伴侣时,并不看好“”,而更钟情于长相秀气斯文的俊男。英国时装及化妆品市场也由此找到了新的市场。一家著名药妆连锁店两年前就推出了男士专用眼线笔,据称,今年夏天还将有男式睫毛膏、润唇膏走上货架。而在近年的伦敦时装周上,杨柳细腰、弱不禁风的男模比比皆是。伦敦圣乔治医院精神病学专家雷斯教授说,去年他接触过的因瘦身而患上厌食症的男性总数竟然超过女性患者。

到底什么催生了中性风

选择了如此另类美的男人,却自有一番道理。“为什么不化妆呢?这会让我在参加聚会时更有魅力。”29岁的韩国男性成相桥说,化妆后,有更多的女生关注他,而且是持积极的态度。对此,韩国汉阳大学教授郑镇雄认为,“女性社会地位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提升,现在,男性开始意识到他们需要另一项资本――容貌,同女性竞争。”而韩国《朝鲜日报》文章认为,韩国越来越多的男人喜欢穿女装、化妆,是为了缓解精神压力。还有韩国专家认为,适度“中性化”是现代社会两性发展趋势。实际上,在职场,适度中性化的男人更适应办公室的工作,因为他们兼有男性和女性特征的优势,人比较独立、灵活,容易被社会接纳,生存能力更强,更有利于人际交往。

在早稻田大学社会学部二年级女生川岛惠子看来,“食草男”的出现是社会男女平等的一种新表现形式。她对记者说,“女强”才带来“男弱”,如今男性偶像的标准都是按照女性的需求制定的,如果女性普遍不喜欢这种形象,它们也不可能存在下去。日本作家堀田纯司则直言,明治以后,日本进入消费的时代,女性变成了主角,她们越来越希望自由,所以才把社会变成了“食肉男”成长难的社会。

对于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导致男人中性取向的增多,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历史学教授琳达・巴克特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了认同:“女性更脆弱,需要呵护,这些观念在东方各国普遍存在,一些男子希望以此来减少个人在社会上所承受的压力,即不去承担过多的责任,同时也能受到外界更多的关爱。”不过,巴克特曼还从人类社会分工的演变,进行了另一番分析。她认为,现代社会男女的互补性不再像过去那样强,差异也越来越小,导致审美标准模糊化,这就是男子“中性化”的根源所在。巴克特曼说,在历史上,男女的分工很明确,彼此存在互补性,而按当时的男女分工,一方所缺失的正是对另一方的审美标准,比如男性缺柔弱但却成为美女的标准之一,女性所缺的刚硬则是对男人的要求。一位韩国专家也表示,在如今这个温情时代,男性越来越少有机会来表现他们的威武强悍,他们并不需要彪悍的体形,更无须举手投足都显示出“块”状肌肉。比如上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韩国男性,已经很少有机会参加战争或从事大量重体力劳动,生活的富足和优越,让男性越来越追求细节上的高质量,从而淡化了男性与女性间明显的性格差异。此外,还有专家认为,环境变化也对男人“女性化”起到了一定作用,因为环境污染令男性体内雄性荷尔蒙分泌日趋减少。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异性审美模糊化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巴克特曼举例说,一个女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与那些勇敢、强壮的男孩子为伴,久而久之,“勇敢”、“强壮”便成为女性对男性的审美标准。但大胆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女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不是这样的,那么她长大后的审美标准可能完全是另外一码事了。《拯救男孩》一书的作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孙云晓则认为,传统中国式的“圈养”教育并不鼓励孩子独立,同时,在近年来的流行文化产业中,制造了很多模糊男女差别的角色,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模仿这些性别模糊的偶像,而不是试着扮演更多传统的男性角色。

韩国延世大学社会学系金哲锡教授则认为,高科技给现代社会所带来的巨大便利,的确使人类社会对男性的要求不再同于以前,但是,从社会发展的历史来看,男性的强壮和女性的柔美是大自然和生命的规律,虽然中性化会成为某种潮流,但这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男女间的不同,因为从几千年的人类发展中可以看出,男女从来没有偏离过性别特征的轨道。 (节选自《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