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我院急诊内科救治的临床诊治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我院急诊内科救治的临床诊治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急诊救治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入院后,立即给予心电图检查,给予绝对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除颤准备。先常规口服阿司匹林300mg,静脉滴注150万U尿激酶,进行溶栓,再给予肝素100mg静脉滴注,每6h检测凝血活酶时间,酌情使用杜冷丁或者硝酸甘油解除患者疼痛,并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结果 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治疗,平均溶栓时间(1.4±0.6)h,平均治疗时间(7.0±3.1)d,血管再通率为94.5%。本组患者治愈90例(64.29%),好转47例(33.57%),恶化或死亡3例(2.14%),总有效率97.86%。结论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要及时诊断,尽快溶栓,降低患者死亡率,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的再通率、经济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死亡率最高的临床类型,其发病机制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完全性闭塞,使相应的心肌缺血缺氧完全坏死。该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的临床特点,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症状得不到有效缓解,死亡率极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学上最主要方法之一,对患者尽早行溶栓治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血管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尤为适用于我国国情。本研究对我院急诊内科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年龄39~81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男76例,女64例,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h~35d。主要临床表现突发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伴有发热、乏力、出汗、烦躁、头昏、晕厥、胸闷、心悸、背痛、剑突下痛、左肩痛、恶心、呕吐及濒死感等。按心电图所示梗死部位:前壁+下壁梗死16例,高侧壁梗死24例,右室+下壁梗死44例,下后壁梗死30例,广泛前壁梗死12例,下壁梗死14例。其中,94例合并高血压病,44例合并糖尿病,15例合并高血脂症。

1.2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所制定的诊断标准。

1.3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心电图检查,给予绝对卧床休息、吸氧、镇静、心电监护、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除颤准备。在进行溶栓治疗前,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及血型。患者先口嚼阿司匹林300mg,以后每日给予口嚼150mg,静脉给予150万U(2.2U/kg)尿激酶,稀释于生理盐水100mL,滴注时间控制在30min,给予肝素100mg静脉滴注,连用3d。每6h检测凝血活酶时间,治疗期间持续床旁监护,观察患者胸痛、心率、心律、血压等的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皮肤黏膜出血和意识情况。使用杜冷丁皮下注射,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或者静脉滴注解除患者疼痛,使用他汀类药物、利尿剂、血管扩张剂以及除颤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

1.4疗效标准

1.4.1冠脉再通标准参照以下标准 ①患者在溶栓治疗后,心电图中上抬的ST段在2h内下降幅度超过50%;②患者的胸痛症状在2h内缓解或者消失;③患者在2h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④14h内出现血清CK-MB峰值。具备上述2条以上的患者考虑再通。

1.4.2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ST段基本恢复正常;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并发症减轻,心电图ST-T持续改变;恶化:患者临床症状加重,出现并发症或并发症加重。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通过表1可以看出,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过治疗,平均溶栓时间(1.4±0.6)h,平均治疗时间(7.0±3.1)d,血管再通率为94.5% 。

通过表2可以看出,治愈90例(64.29%),好转47例(33.57%),恶化或死亡3例(2.14%),总有效率97.86%。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发病的一种类型,早期主要出现心律失常、室颤等临床症状。其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并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以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能并发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新发患者至少50万人,现患人数至少200万人。临床上治疗原则为及早诊断,快速开通冠状动脉,恢复血运,改善濒死心肌血运循环,防止心肌梗死面积再度扩大,及时、正确的急救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转归具有重要意义。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上首先进行常规吸氧、心电监护、控压、降糖、控制心律失常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之上采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单,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对符合溶栓的患者应及时跟患者家属沟通,确保对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家庭的经济负担,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采用尿激酶进行快速溶栓,尿激酶是肾小管上皮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分解酶,为高效的血栓溶解剂,尿激酶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够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不仅可以降解纤维蛋白凝块,还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V、凝血因子Ⅷ等,进而起到溶栓作用。具有很高的活性,通透性强、渗透性高,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价格低廉。另外,尿激酶溶栓后容易发生再闭,一定要给予肝素辅助治疗。总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及时诊断,尽快溶栓,降低患者死亡率,尿激酶能有效地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成功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简单易行、经济有效,值得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救治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谭宝玲.16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体会[N].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3(16):75.

[2]叶卓联.82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15(32):863-864.

[3]杨宏宇.急性心肌梗死60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0,14(31):1994.

[4]邓璩.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3):35-37.

[5]王永红,张文清.瑞替普酶与尿激酶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3):354-354.

[6]吴伟生.尿激酶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1):81,83.

[7]刘振玉.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19-120.

[8]薛冰,韩桐师,田栋辉,等.48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抢救治疗体会[J].当代医学,2011,16(6):94-95.

[9]刘进,王从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5(5):78-79.

[10]杨法,蒋建华,肖慧敏.ST-T抬高的形态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0,15(4):267-268.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