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黄金周”当存?当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黄金周”当存?当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随着第25个“黄金周”落幕,旅游景点和相关公共设施的“超负荷”以及随之衍生的一连串相关问题的凸显,再次引起对“黄金周”的存废争议。此前更有消息称,今后将取消“五一”“黄金周”,“五一”三天假期将分摊到端午、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中。“黄金周”的存废,引起了亿万人民的关注。

当废:“黄金周”功能已日趋异化

“黄金周”诞生于1999年。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应该说有两点:一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1999年正值东南亚金融危机结束后不久,国内经济内需低迷,通过“黄金周”长假和旅游这种新兴的休闲方式,刺激公众的休闲、度假需求,成为当时的一个最优选择,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二是保障公众的休假权利。一些专家指出,“黄金周”制度虽然是一种带有强迫性质的休假制度,但它能够有效地保证普通的工人、办事人员及至部分农民工享受七天的假期。一旦没有了这种强迫性,那么毫无疑问,在劳工和资方力量还很不对称的情况下,所谓的休假就只会是海市蜃楼。

但是,目前这两个重要的背景都发生了变化。目前整个社会的消费早已升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今年前6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3%。在这一背景下,“黄金周”的存在与否,显然已不会对消费和内需产生更大的拉动力,相比较其利益背后的安全、生态、交通等看不见的综合成本,其存在的价值更需考量。

而从保障公众休假权利来看,“黄金周”固然可以使公众享受长假期,但休闲质量却日趋下降。一方面,旅游景点票价上升和旅游费用上涨,额外增加了普通消费者的成本,尤其是对于那些作为“黄金周”旅游主体的中低收入阶层。另一方面,“黄金周”的拥挤已使旅游的休闲价值大幅下降,游客在各地遇到的各类不痛快事件层出不穷,这样的休假实在没有多少休闲可言,不受罪、不挨宰已相当不错了。

所以,从真正维护公众休假权利、提高公众休假质量、提升公众幸福感的角度看,“黄金周”的废止或至少是改良已迫在眉睫。目前,亟须的,是要通过法律手段,建立一个强制性的弹性休假制度。所谓强制性的弹性休假制度,是在现有《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基础上,对法律条文予以修订,赋予其强制性和自由支配性,并完善其法律责任,尤其是要考虑“计件制”下如何保障公众的休假权利。(摘自2007年10月8日《大河报》 杨杰/文)

当存:“黄金周”现阶段有其存在合理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韩玉灵认为,实施带薪休假制度固然是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案,但当前全方位实施带薪休假制度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诸如经济发展水平、就业压力无法缓解、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与员工利益的冲突问题等等。由此决定了我国只能采取渐进式的制度变迁模式,也由此决定了“黄金周”在现阶段有其存在的现实合理性。

中国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促进会副会长魏晓安认为,目前“黄金周”长假已形成刚性制度,不是说取消就能取消的,从市场到消费者都在“黄金周”中成长成熟起来。今年“五一”“黄金周”消费达到20%以上的增长幅度,这是许多人都没有想到的。

专家同时指出,“黄金周”一方面意味着很多人准备休息,另一方面意味着大批相关从业者进入忙碌季节。“黄金周”逐步成熟,使得“让更多人忙起来”与“让更多人闲下来”结合在一起。2007年旅游业要实现新增直接就业50万人、间接就业250万人的目标,三个“黄金周”的作用不可低估。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约70%的旅游资源分布在农村,“黄金周”长假为乡村旅游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中西部和广大农村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以旅游、文化、商贸等为特色的县、乡、村。据测算,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量已超过5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000亿元。“黄金周”成为越来越多农村从业者的“黄金周”。在一些乡村旅游较发达的地区,很多农民家庭仅7天的旅游纯收入就超过万元,几乎相当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一年的纯收入。2006年“十一”“黄金周”,北京11个区县的“民俗村”接待旅游人数就达到141.06万人,民俗旅游收入1.3亿元;成都监测的58个重点景区景点中,排在前两位的都是以“农家乐”为主题的景区。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指出,目前,中国的出境旅游规模已大大超过原居于亚太地区首位的日本,成为全球客源市场中的朝阳地带。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出境人数将达到1亿人次。此外,中国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假日经济为标志,旅游进入了大众化消费的新阶段。

如何缓解“黄金周”

供需矛盾成关键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说:“‘黄金周’制度自1999年实行至今已走向成熟,赢得了百姓的广泛拥护,他们对‘黄金周’很期盼。”全国假日办通过中央电视台做的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认为“黄金周”得到改善的超过50%,在节日期间有安排出行需求的超过60%。搜狐网络调查的9030人中,认为有必要保留“黄金周”的占54.76%,认为没有必要保留的占45.24%。中国青年报联合新浪网调查的3071人中,明确表示赞成“黄金周”休假方式的占61.46%,明确表示不赞成 “黄金周”的占30.07%。全国假日办执行主任、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张希钦说,这充分说明,国务院关于实行“黄金周”假日制度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黄金周”制度原则上不会有什么变动。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所的有关专家指出,对于“黄金周”存在的结构供需问题,比较现实的对策是积极引导、弹性应对。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近2000美元,按照国际旅游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旅游消费需求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黄金周”旅游现已达到相当规模,但目前年人均国内旅游还只有1次,远低于中等发达国家的出游水平。从“黄金周”发展速度和我国城乡居民的出游方式看,我国城乡居民出游的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满足人民群众假日旅游消费需求任重而道远。

专家建议,为了缓解长假制度安排带来的供需矛盾,当前应以适当增加供给为着力点,一方面相应增加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另一方面争取尽早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全国假日办执行主任张希钦透露,国家旅游局将专门研究论证放假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并向国务院提出意见和建议。如在长假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允许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自行确定长假起止时间,推广带薪休假制度,使长假制度更好地造福广大人民群众。(摘自2007年5月18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