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悲戚苦楚的心灵 凄美哀婉的词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悲戚苦楚的心灵 凄美哀婉的词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秦观是北宋后期的一个才华横溢的词人。他博取众家之长而自成一家,自得清新,以一种凄清婉丽的风格将婉约词推向一种极致,被推为“婉约之宗”。秦观用词这种艺术形式通过一些悲凉凄冷的意象细腻深刻而真挚地刻画了自己内心最为深切的一种诉说。本文从秦观的身世经历入手,了解其词的凄美哀婉,探究这种词境的写法,阐述词境由凄婉到凄厉的转变,分析秦词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秦观;秦词;人生境遇;凄美婉约;影响

秦观是北宋后期婉约派的典型代表,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

一、郁郁不得志的人生境遇

秦观,初字太虚,后改字观,别号邗沟居士,江苏高邮人。少时家贫,其祖父和父亲都未曾涉足仕宦之列。秦观的词大都是凄凉的。但是他二十四岁时所作《单骑见虏赋》可见年轻时的他强志盛气非同一般。此文描述的是唐朝的大将郭子仪独自一人骑马来到敌人营帐,慑服了敌人。词风慷慨豪气,振奋人心。秦观少年时个性豪狂,在《宋史本传》云:“少豪隽慷慨,溢於文词,……,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这可谓是秦观作品中难得的豪气之作。

还有诸如《望海潮》(星分牛斗)、《望海潮》(秦峰苍翠)这两篇词,也用他年轻时张扬的笔触表现了登高吊古,从而展现满腔抱负、满怀斗志之情。由于秦观未仕之前,居家耕种苦读,文学底子打得牢,再加上他年轻时所作豪迈之词,受到了苏轼、欧阳修的高度评价。却无奈,这样一位抱负满怀的才子,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科举制度中却屡屡受挫,在三次科考之后才得进士,第一次的踌躇满志和失望而归让他颇受打击,以致归来“退居高邮,杜门却扫,以诗书自娱” (《掩观铭》)。第二次应试科举,依旧名落孙山,这接连的失利,使得本已有些心灰意冷的秦观悲愤难抑,也似乎认清了“风俗莫荣於儒,材能咸耻乎未仕” (《谢及第启》)的社会现实,只好改变态度学习时文并向时人投献诗文,希望获得举荐,终于在参加第三次科举考试中成功考取进士,步上其仕宦之途。

都说挫折可以更加磨练意志、成就人生,以致不管遇到何种困境依然能旷达洒脱,可秦观偏偏不是。他在前两次科考连连失利之后少年时的才华满腹、踌躇满志,似乎已所剩无几。直至进入仕途,天真的秦观依然期望有机会能让自己的才学在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上发挥尽致。可是他又错了,政场不是文坛,况且朋党倾轧是北宋政治上的一大难题。秦观入仕之时,恰好是北宋党派争斗日益激烈之际,秦观亦身不由己的卷入了这场政治漩涡,无法自拔。接连不断的打击没有让秦观成为报效国家的功臣,却让他获得了“古之伤心人”、“婉约之宗”的头衔,悲哉,亦幸哉。在考中进士以后,秦观被派做定海主薄和蔡州教授,后由东坡引荐迁秘书省正字,后又任国史院的编修,这对于秦观无疑是非常幸运的事,但是不幸运的人生终究又被涮了一回。元佑九年的时候,旧党之人被贬出京,秦观亦难获免,开始了其艰苦的贬谪之路。

秦观首先被贬到杭州,途中又贬至处州,在处州,秦观学佛以遣愁闷,常与僧人谈禅,并为僧人抄佛经,无奈小人构陷,又因写佛书获罪。“削秩徙郴州",此时秦观心情悲慨,心中早已绝望,有词为证:《踏莎行》。这首词字面上没有展现愁苦之情,但字里行间所展现的境况确实是内心的真实写照。秦观至郴州,又移至横州,后移送雷州,眼望离京师越来越远,归乡无期,秦观赋《自做挽词》(家乡在万里), 此词道尽心中凄苦之情,怎叫人不心生悲惋。 如此,秦观一路被贬,越贬越远,使得秦观忧郁悲伤未曾消减。从他的《题郴阳道中一古寺壁二绝》可以看出他的极度悲伤与颓废:

其一:门掩荒寒僧未归,萧萧庭菊两三枝。行人到此无断肠,问尔黄花知不知。

荒凉寒冷的小庙就是被贬之人的住处,几枝几近残败无痕,试问有谁到了此处不惆怅伤感呢?而他不仅惆怅,简直是断肠,甚至连断肠亦无,因为行人之肠早已断尽,你们这些黄花可否知之?如此可见,秦观此时心境已经悲戚至极。

晚年的秦观更是带着一颗受伤泣血的心灵,踏上了人生的不归之路。秦观一生郁郁不得志,它所有的郁闷都隐含在他的文字中。可是如果他能像豪放大家的笔触一般,将满腹不满直抒胸臆,大声疾呼,可能晚年的秦观就不会悲愤难抑,以致客死他乡。可他偏偏不能。他更多地将自己的愤懑之情写入了艳情之事中。

秦观的一生,没有坦途,年轻时虽有强志盛气却终究因为后来的苦难遭遇而扼杀。他一生都在生命热情得不到释放中悲愤痛苦。他的脆弱使他不能禁受一点打击,这不能不说是他不能得志的一个主要原因。可怜他单纯的认为,只要空有热情,就可以实现人生价值,殊不知,在当时的混乱朝政中,没有更多的耐挫力和抵抗力,悲剧命运就不可能避免。所以这个文坛奇才只好将自己怀才不遇,凄惨悲怆的人生经历及感受寄予文字之中。秦观的词风特点—凄美哀婉—便在这些经历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二、寓情于景情韵兼致的词风

冯煦《蒿庵论词》:“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说的正是秦观词风一大特点。他擅长在描写清幽冷寂的景致之中抒发深悲巨痛,营造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通过景物的描述,运用多种手法,抒发心中的凄冷愤懑,自然也取得了非比寻常的艺术效果。

再看他的《踏莎行》:上片写居住环境。开头三句,寓情于景,以“雾月”迷失“楼台津渡”开端,展现了一幅凄冷迷茫的画面。实则“迷失”不仅写出景色之迷茫,更多的是借这种景色表现自己的无限迷茫的情绪。故为情景交融的佳句。因为有 “雾失”、“月迷”,所以才会 “望断无寻处”。这句是写词人站在所居之处观望了很久却没有找到,他在找什么呢?“桃源”。原来是陶渊明笔下的绝妙居处。试问,纵然是接二连三被贬,亦是正为官宦之事,“既来之则安之”罢了,为何会如此?这就是秦观柔弱消极的表现。一个“断”字,足以让人想象出词人久望不见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的心情。“可堪”句,一个“闭”字,值得玩味,既锁住了春寒中的馆门,也锁住了这颗想要发展却无门的心。更有夕阳西下时的杜鹃啼声,让人不知何去何从,难免勾起旅人愁思;此处 “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意象无不引人感发,这是词人把自己的心情融入景物,创造“有我之境”。

下片由写事开始,先用典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写出关怀自己的朋友寄来书信。本是高兴欣慰之事,可是被贬之人却愈发感伤起来。每封书信似乎都是伤口上撒盐的工具,每读一次,心灵都要痛苦的挣扎半天。所以,词人笔锋陡转, “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切书信安慰都徒劳无功,而且内心的恨意如同堆砌的高墙一般。那么此处,词人到底在恨什么?恨谁?都无从知晓。或许他恨这无情的政场黑暗,或许他恨同僚的阴险无情,但他都没说,不仅没说,反而隐藏极深。于是他转实为虚,宕开一笔,借眼前山水作发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关于这两句的蕴意,见仁见智,说法不一。但或许词人认为,生活本无常,就像这水也不能左右自己的流向,何况是大千世界极其复杂的人呢?自己就如这流水一般。总之词中借助景色抒发内心情感,使景物皆有我之色彩,已经非常典型了。

当然, 秦观并不是仅限于这种借景抒情的方式。他也善对比手法来反衬某种情感。正所谓“以乐景写哀,或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他的《望海潮》(梅英疏淡)就是例证。 词的上片三句写初春景物, “暗换年华”句,一语双关,中间由 “金谷俊游”引入,以下十一句,都是写旧游。因忆及“细履平沙”故连带想起当初最令人难忘的“误随车”那件事来。尽管那次“误随车”只是无心之误,但却也引起了词人温馨的遐思,使他对这件事长远地保持着美好的记忆。“正絮翻蝶舞”四句,写春景,人在这种环境之中,自然也就“芳思交加”,此处“乱”字用得极好,它将春色无所不在的图景出色地反映了出来。

“西园”三句,从美妙的景物写到愉快的饮宴,时间则由白天到了夜晚,以见当时的尽情欢乐。如今回想这种迷人舒心的郊游情景,是多么惬意!可是,此时的秦观却惬意不起来,今非昔比,越美好的回忆越能反衬今日之凄凉寂寞。

最后八句,抚今感怀,人老事休。此处,无论景或情都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以乐景衬哀景,以欢情衬哀情,更显出今之可哀。

秦观正是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展现了眼见之景和心中之情。可谓情韵兼致,使其词在婉约词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凄婉”到“凄厉”的转变极尽凄美

最初的词是文人为酒宴歌舞创造的。但到了秦观,词是用心写出来的,特别是他经历了坎坷多磨的人生。加之他喜欢将感情寄予艳词之中,词风可谓是清丽,柔婉,哀怨。可恰恰是他特殊的境遇,使他词风前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大致说来,这个过程又有两个阶段性的标志。第一个阶段是党争动荡之时,洛蜀两党无休止的争斗以及朝野之中散布“秦观四面树敌”的言论,使他再也不能平静的待在自己设想的扶摇直上、报效国家的幻想里。这样漂浮不定的仕途和激烈的党争使他内心充满对前途的担忧,体现在词中便是迥异于前期的愁苦词风。

这可从被贬处州所作的《千秋岁》来看,词中通过今昔对比,将政治上的失意、接连不断的打击,借助浓郁的意境渲染来表达。既有与情人相期不遇的惆怅,又有远离亲友的哀婉,更兼有政治失意的悲哀。尤其是“日边”句,使他自觉再也没有机会施展抱负了,一种绝望、令人窒息的感觉压顶而来。这是一种惊人心魄的凄美。其实,纵观秦观的一生,他的悲哀之处绝不是他政场失意和接二连三的打击,而是他对前途的绝望,他只知道追忆以往之美好,从不对前途展望。这首词中还能看出他对自然美景还是有所关注的,但是再往后看,从他的《踏莎行》看,他的绝望似乎已经到了顶点。

这便是第二阶段。《踏莎行》开头三句,寓情于景,借用凄迷景象表现自己前途迷茫。于是便有了后面“可堪”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少游词境最为凄婉,可到了‘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一句,则变为凄厉矣。”从此句可以看到秦观此时的心情已绝望至极。词中所写,除了悲伤凄迷,已无任何美景美感,真可谓是绝望透顶了。

四、独具一格影响后世的艺术特色

秦观是北宋后期的婉约词人,但他却在吸取各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

风格上柔婉清丽。从传承角度来说,秦观吸取众家之长并有所改变,敢于创新,形成了独特风格。一是意境凄迷哀伤。通过捕捉迷茫凄凉景象,加以渲染描写。二是比喻生动形象。如,“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这里借助比喻,含蓄生动。三是语言平淡、典雅,精丽而自然。

内容上大胆拓展。虽然写作题材上依然多取材“花间”“尊前”,但在思想内涵上却有发展。与之前婉约词家相比,秦观更多的是借用艳词来抒写真情实感,同时对男女纯洁的爱情和美满的生活加以歌颂。

秦观词对后世的深远影响。首先,秦观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发展了婉约词。他吸收温庭筠的含蓄,借鉴韦庄的清丽委婉,沿着李煜、柳永的路子走来,以艳情抒写情怀、感慨身世,以清丽词风启迪李清照、陆游、程垓等南宋词人。其次,在传统题材的范围内,使爱情主题得以升华,表现下层妇女对纯洁爱情的追求,把词由宴席歌舞欢娱的工具,改造成为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第三,通过对凄楚景象描写,反衬遭受眨谪时孤寂痛苦心境,拓宽了词的现实意义,有一定的批判精神。

总之,秦观在词创作的发展中寻找到了平衡点,为宋词走向繁荣奠定了基础。他以其多彩的表现手法,多变的意象,感性的抒情方式屹立于文坛并著名于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