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淡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淡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意义重大。高职院校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指导高职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论对高职学生本人,还是对国家、对培养他们的的高职院校,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高职学生;职业选择

当前,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大力发展,高职学生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定向、盲目就业、对工作不满意等成为高职学生就业的普遍问题,这一方面是很多高职院校在转型定位的突出矛盾,另一方面也与高职学生自身没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规划有很大关系。据有关资料显示,相当多的高职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缺乏了解,绝大部分人没有做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高职生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真正了解自己,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一)帮助高职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选择

职业与人生紧密相连,职业的好与坏、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甚至对劳动者的整个职业生涯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人能否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个人生活是否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选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选择,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促进高职学生的发展与成才

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学生来讲是具有重要的导向价值的,通过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差距,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更好的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发展成功的机会和应对竞争的能力,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三)有利于教学改革和提高高职学校的声望

通过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校可以及时修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调整专业课程增加和补充新课程以及新知识,加强实践环节,同时促进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这一中心工作的改革和落实,加强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使高职毕业生质量好,就业竞争力强,就业情况好,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发展也会得到提高。

三、衡阳市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了解高职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设计的现状,以引起广大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学生以及家长对学生自我职业生涯的成功。我们以衡阳三所高职院校的30名在校生为对象。其中一年级学生8名,占27%,二年级学生10名,占33%,三年级学生10名,占33%,五年制学生2个,占7%,男生16名,占53%,女生14名,占47%,城市学生9名,占30%,城镇学生11名,占37%,农村学生10名,占33%,进行了问卷调查。由于目前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意识与概念仅在少数省市学校被引入。因此调查过程中我们主要以学生较为熟悉的语言,从学生自我的专业选择、家庭背景、职业生涯的追求,对自我职业生涯发展潜力的认识、信心,以及自我职业生涯意识与能力现状等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专业选择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众所周知,选择专业的实质是确定自我的职业方向与领域。专业选择适合自我,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能实现专业与职业的有效对接,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快速,健康的发展;反之,则会制约学生职业生涯成功,导致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以衡阳市高职院校的学生调查结果为例,高职学生在专业选择上表现出二种盲目性:第一,对专业了解不够:对自己所选择就读的专业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的占13%;比较了解的占50%;不太了解的30%;一点不了解的占7%。

对自己所选择就读的专业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的:新闻媒体占24%;学校宣传资料36%;老师介绍的占15%;亲朋好友介绍的占25%。第二,缺乏对自我的了解: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在选择专业前做过综合测验与咨询的学生比例,做过测验与咨询的占25%;没有做过测验与咨询的占75%。

由此直接导致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较低,只有63%的学生对自己现在就读的专业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可见近半的学生对现在就读的专业不满意。

(二)对自我职业生涯目标追求偏颇

自我职业生涯目标追求主要是通过学生对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及影响因素等的看法反映,这是决定个体采取职业行为或职业准备行为的思想根基。高职学校学生职业生涯目标追求在我国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生活环境与成长经历等的影响下,从总体上讲,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理想色彩较浓。在自我的职业期望中,在校生希望从事的职业既比较稳定,又适合自己的性格与能力,还有较高的收入,而毕业生则在职业的稳定性、与自我的适应性两方面要求明显低于在校生,反映出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其先求生存、再求发展的观念,与当前倡导的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不谋而合。这说明在校生对职业生涯目标追求的理想色彩偏浓。第二,对职业生涯的追求偏重。认为职业生涯的成功主要体现于收入、职位、职称等方面,特别是在校生对获得持续发展基础的关注不够。13%的在校生注重获得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三,对职业生涯成功的外归因偏重,50%左右的学生认为取得职业生涯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机遇、家庭背景等,这容易导致学生忽视主观努力的重要价值,在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积极、被动或侥幸的现象。

(三)职业生涯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较弱

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向独立,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时期,对职业生活倍感兴奋与好奇,却较少理性思考与设计,这将影响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处于任其发展的状态,缺乏有意识的设计。被调查学生中只有57%的学生会去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却有近13%的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未来的职业;只有仅13%的学生非常清楚知道自己的学习计划,仅有30%的学生非常清楚或比较清楚的知道职业生涯设计。由此可见,职业生涯设计在高等院校学生中认识不够,自身开展职业生涯设计的能力较弱,急需加强教育与引导。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或职业指导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职业生涯设计教育或职业指导究竟应从何时开始,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这直接体现了学校对职业生涯设计教育或职业指导的重视程度与教育理念。调查发现: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主要集中于二年级下半学期和三年级上半学期,即实习之前,在一年级时也仅仅是在入学教育中进行了专业介绍,或者偶尔请企业人士来学校做一,两次报告而已,其实效是极其有限的。职业生涯设计或职业指导,包括专业选择,职业性向测试,职业道德培养,职业理想教育,职业能力培养引导,职业决策能力培养等丰富多彩的内容,理应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四、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策研究

(一)建立专门的机构

将“职业生涯设计”这个概念引入学校,建立专门的机构。具体做法是:以就业指导中心为核心,各专业辅导员来帮助学生尽早了解什么是职业生涯设计以及确定目标的重要性。在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成立专门的课题组,由长期从事毕业生分配或就业指导方面工作的教师,各专业导师、外聘专业教授担任其成员,结合各年各高校以及全国就业形势及本校学生特色制定教学内容。

(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依据每个学生自身特点,对其进行个别引导。以课程而不是以活动的方式全面推行,否则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意义。可以从大一开始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相对系统、全面的职业生涯辅导,帮助学生有一个理性自我认识,清晰的自我定位,从而合理规划人生;每逢大学新生报到,学校就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验和心理测试,让同学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学校给每个年级配一名导师或特聘教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导师们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心理,帮助学生选择职业方向。

(三)建立就业信息网络系统

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的便利与优势,以信息技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立就业信息网络系统,以便于能够及时地根据新的信息对学生做出相应的指导。

1.建立就业信息系统。在就业指导中心建立就业信息系统,包括各年就业形式分析,全国各省市人才需求情况统计,各种专业的供求信息以及相应用人的简单情况等。并对信息进行及时的校正和更新,以便与全校学生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目前全国人才市场需要。

2.建立学生职业生涯档案,并使其电子化。对于全校学生分年级分专业进行建档,并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特长、爱好、兴趣、经历、家庭情况,性格特征,根据“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进程,对学生的档案进行补充,以便于导师、辅导员可以依据学生档案的情况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的指导,帮其做出个性化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要求。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由于人所处的阶段和环境的局限性,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以及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之分,而且在一定时期还有可能对职业目标提出一定的调整。学校可以依据学生家庭情况帮助学生做出符合其家庭条件的发展的计划。

(四)课堂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学生的组织作用,在团学活动中,将“职业生涯设计”辅导纳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通过丰富多彩活动引导学生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

1.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接触并了解社会,寻访各行业成功人士,通过面对面的访谈了解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并收集业内成功者创业经历和成功经验,为自己进行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提供参考。

2.通过诸如体育、艺术、公益服务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在娱乐与休闲中,学生可以学习掌握包括领导技能在内的书本上学不到的技能,并从中发掘自己的特长与兴趣,便于做出个性化的定位。

3.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源分布,发动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收集全国各地人才市场的信息,为学校信息系统提供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