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领军人物+创业支点呼吁年轻人返乡创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领军人物+创业支点呼吁年轻人返乡创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在2009年的“CCTV2009年度三农人物”评选中,29岁的黄文广获得了“三农人物创新大奖”。在颁奖现场,这个被评委会称为“年轻无畏、敢闯敢干”的山东小伙,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8月11日,西安。已是入秋,阳光却依然强烈。他依然是一身得体的西装,儒雅中透着朴实,在接受采访时他介绍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同时呼吁年轻人,回乡创业吧!特别是年轻的大学生们,眼界要宽广一些,在家乡、在农村,有你们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数年间,作为沃润德掌门人的他完成了从“穷小伙”到中国返乡创业领军人物的完美转身。沃润德的背后,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动能?毋庸置疑,是黄文广这个“创业领军者+企业家”的复合型领军人才的巨大能量释放,而更深层次的,则是他对新农村建设大潮中解放思想所拥有的前瞻性思维--对年轻人返乡创业的呼吁,对渴望创业人才的渴求,对打造年轻人创业舞台的执着。

没有华而不实的夸夸其谈、没有傲慢的做事姿态……黄文广,这位返乡创业的领军人物,用踏实严谨的作风走出了一条非同寻常的精彩人生路。

喜欢挑战的男人

黄文广出生在山东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中专毕业后,就职于淄博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国企在那时还是响当当的‘铁饭碗’,生活优越而平淡,一眼望到退休后。而在当时创业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尝试,作为男人,我愿意接受这种挑战。”2000年,他不顾家人的反对辞职了。

此后,黄文广干过服务员、卖过水果、服装。经过一番努力,4年后与人合伙创建了一所培训中心。几年过去了,学校做得有声有色,一年收入几十万元,黄文广也有了车子有了房。

2006年,机缘巧合下他接触到了农资行业,这个喜欢挑战的男人又一次燃起了创新与挑战的火种,下定决心后,黄文广将原来的企业交给一个合伙人打理,自己成立了沃润德农资连锁有限公司。

泰戈尔曾经说过:“如果你在黑暗中看不见脚下的路,就把你的肋骨拆下来,当作火把点燃,照着自己向前走吧!” 创办沃润德过程中的黑暗与艰辛自不必说,但这位硬汉凭着一颗最执着的心只用了一年的时间,“村村有超市,村村有技术,村村有服务”的“沃润德模式”便在蔬菜之乡寿光和全国多个地区推广开来。

事实证明,黄文广的选择是正确的。

从一个民营学校的负责人到一个农资连锁企业的创始人,两个完全不同的行当,让黄文广不敢有半点松懈,他将众多现代化手段第一次运用在中国的农资经营中,让所有的经营环节透明化,让所有的商品可追溯,他说,这代表了目前农资经营的方向,让食品安全的追溯管理更有保证。

针对农业专家资源缺少的状态,他建立了远程视频医院,农民在农资超市就可现场请教专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自己不懂农资产品,他就实行“专家团采购”制度。对于已经取得的成就,黄文广有着难得的清醒。“公司经营刚刚开始,所有的战略刚刚形成一个雏形。”他说。他似乎对沃尔玛超市的连锁模式情有独钟,他将局域网、ERP系统、远程监控系统这些在沃尔玛超市等采用的现代化手段第一次运用在中国的农资经营中,让所有的经营环节透明化,让所有的商品可追溯,他说,这代表了目前农资经营的方向,也让食品安全更有保证。

对于一个喜欢挑战的硬汉来说,他还有很多梦,如他想5年之内在全国5个省打造1万家农资连锁企业,做一个中国农村“沃尔玛”;他想未来将以农资销售为基础,建立一个完善的农业产业链,让沃润德带领农民生产安全的农产品的同时,帮助农民创造更多的财富……任重而道远,但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年轻人,回乡创业吧

2009年,黄文广获得了“CCTV年度三农人物创新大奖”,当捧起奖杯的那一刻,这个有泪不轻弹的山东小伙还是没能抑制住那激动的泪水。

获奖后,黄文广被众多高校邀请前去给学生作演讲。他一遍遍地对大学生们说:“农村需要大量有知识的年轻人,也为大家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市场。如果说在大城市是1万人抢一个创业成功机会的话,在农村,就是有100个机会等着你去干。”

两年过去了,黄文广不仅忙碌地在众多高校给学生作演讲,而且正利用他的影响力号召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在他看来,农村这片他曾经千方百计想要摆脱的土地其实蕴藏着无限的宝藏,让有志之士大有发挥的余地。

创业率低值得反思

“我看到一组数据,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比例只有0.5%,这非常值得我们思考。”黄文广说。“创新创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需要充分调动各类企业、企业家、社会组织、学校等多种社会资源,搭建一个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开放平台,从而实现以创业促增长,以增长促就业,以就业促和谐。”

我们要鼓励有梦想的青少年去创业,为他们提供支持、搭建舞台。沃润德农资连锁项目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项目活动,它会教大学生们怎么去做,如何真正去实践创业。我们期望在沃润德以及社会各界的长期努力下,培养出一流的创新人才,并摸索出一条其实可行的创业之路。

脚踏实地,

起点再低也能腾飞

黄文广说,曾几何时,“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乡村一间房”的观念正悄然改变。不少大学生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徘徊、犹豫后,放弃对大城市的苦苦坚守,开始将就业的目光转向广阔的农村。返乡创业、科技种田、现代化养殖……面对农村广阔的发展前景,不少大学生立志依靠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他们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有力回应那些曾对他们心存疑虑的人。

他接着说,大学生回乡创业是实现农村“智力外流”向“智力循环”转变的有效途径。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农村生源大学生,这是一个巨大的人才宝库。如果部分大学生成为回乡创业的主体,不仅可以弥补本地经济建设所短缺的人力资本,更重要的是,其创业行为蕴藏着巨大的潜在力量,既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空间,也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此外,回乡创业也利于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减轻农业土地压力等。

那么,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回乡创业有无优势和机遇?

黄文广对大学生回乡创业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要有明确的目标,要善于用知识的眼光来选准项目。大学生回乡创业,应当结合本地情况,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就必须学会整合闲散的社会资源,选准项目,实现创业成长。

第二要能吃苦。在黄文广为创办农资连锁企业进行调研的两年里,到了3000多个村庄调研,有的村庄他曾去过40多次,其间的艰辛可想而知;

第三,大学生回乡创业起点低,做成问题不大,但做大做强不易,主要的障碍在于市场规模和产品品牌。一旦产品供给增加,产品滞销常会出现,这时候需要从产品导向转变到市场导向,以销定产。同时,有了规模,就要考虑品牌,强化品牌意识,从“物美价廉”到“物美价优”。

第四要多学习。大学与社会不同,学习成绩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大学生们要放下架子,虚心学习,才能少走弯路。

目前大学生返乡创业尚在起步阶段,存在着不少难题,如国家层面针对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推力不足;地方政策存在“扶大忽小”,政策落实不到位;创业培训体系尚未成形;创业后的孵化机制薄弱,等等。要促进大学生回乡创业,需要各级政府通力合作,从资金支持、政策保障、财政优惠、公共服务、投资环境等各个方面,为回乡创业建立全面的保障体系,并在国家层面设立大学生返乡创业基金,充分发挥他们的价值和才华,引导他们长期留在农村,积极建设农村新家园。

反哺社会,打造农村青年创业舞台

年青人创业难,农村的年青人创业更难。对于这一点,黄文广深有体会:“以前,我们改变农村青年就业的主要手段就是加强技能培训,用政府的手段下大气力做各位农村青年技能培训,但整体效果并不是太理想。另外这种培训是一种鼓励农民进城的思想,这一定程度上解决城市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但还没有摆脱城乡两元思想的束缚,与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基调不符,如果大家都进城了,像河南一带大量的空村,是没有办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的。”

吸引青年围绕农业创业是国家竞争战略的需要。随着世界城市化的加快,国家已经认识到新农村成为未来国家竞争的主战场。农业的危机一定会比能源危机更危险。让更多优秀的人才留在农村创业,做强中国农业显得优为重要。”

近年来,由于高校连年扩招,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大学扩招引起了大学生就业等一系列问题,而大学生创业就成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新的思考。

黄文广表示,现代大学生有很强的创新精神,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启动资金往往成为了毕业生创业的拦路虎。他非常愿意看到有理想的高校毕业生能够回到家乡闯出一番事业。

为了呼吁大学生返乡创业,黄文广在各个高校发表演讲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在这半年的时间已经进行了十几场,听演讲的大学生人数有数十万。很多学生都打电话咨询他返乡创业的情况。

有时候他也会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在我们家乡,有个大学生回家包了4个蔬菜大棚雇人种植,凭着知识和才干,几年里就买了140平方米的大房子,买了好车。”

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便是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长处,尽早的改变农村落后的局面。

他始终认为,吸引青年农村创业可以实现以一带多的局面。每一个农村创业单元都会成为一粒火种,吸引更多的农民提高素质,这对改变农民的创新意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结语:千磨万砺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或许形容的就是黄文广这样的人,生活对于他来说就像是一座没有尽头的山峰,他就是那不知疲倦的攀登者,永远在路上,永远保持着前进的姿势。作为返乡创业青年先锋,他用实际行动有力回应了那些曾对返乡创业心存疑虑的人。现在,他正努力为那些要“回家”的年轻人们打造属于他们的舞台。他坚信,适合自己的舞台最重要。而立之年,他的精彩人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