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接竹引泉 水到渠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接竹引泉 水到渠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背景和缘起: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由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部分构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根本上影响着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语文课程标准》还作出指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而事实上,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在阅读教学的天平上已经失衡了。课内阅读肩负着传授阅读知识、能力、方法的重任,我们老师必须遵循课标的要求,钻研教材,使阅读教学的过程更加严谨科学;我们的学生只注重课内的学习,而忽略了课外阅读和知识的积累,这样造成了知识视野的狭窄,语言表达的空洞以及构思的俗套等。他更直接地表现在习作成了老大难的问题,学生提笔忘词,犹如茶壶里煮饺子,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习作只有豆腐干大小的文字。老师一说学生似乎都明白了,可是叫他写下来就抓耳挠腮叫苦连天,握笔作杵了,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胸藏万汇凭吞吐,笔在千钧任翕张” 道出了积累的重要性。另外课外阅读过程难以驾驭,效果难以估计,学生的阅读基础参差不齐,老师缺乏系统性的批阅和管理。

笔者认为课外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及其他语文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探寻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策略:

一、目标与原则,取法于课内 完善于课外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各有侧重,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我们就充分利用好这个例子,从字词句段篇语修逻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挖掘教材资源优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于漪老师说“语文教材应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沃土”,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比喻,植物生长需要从土地汲取水分和养料,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也离不开语文教材。我们不可否认,课内阅读的篇目在选择上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可行性,注重的是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然而,合理的阅读方法,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在阅读实践中,经过不断的积累和总结逐步形成的。课外阅读更注重学生阅读的兴趣、感悟和鉴赏,给学生收集各种信息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领域。

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又不是孤立存在的两个子系统,他们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课内阅读为课外阅读打下基础,提供阅读技能;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将课内阅读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课外阅读中。这个过程就像临习书法一样,启蒙在临摹,苦练在临摹;只有感悟技巧、章法后,才能得心应手的挥毫泼墨。“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是基本的原则。

二、过程与策略:博采而乐学,厚积而薄发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因此,我们老师就得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平时要求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阅读,看书不能走马观花,草草了事。初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问题有查工具书的习惯,这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设下铺垫;读书时要圈点批注,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再读课文时,标出自然段序号,用自己熟悉的符号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句子,以小组的形势互相讨论。

如谈心法。将自己阅读后的感想、体会写下来,与自己和别人回味、分享。

如改编法。在有一定阅读基础后,大胆对作品的一些情节进行改编。

如厚书薄读法。课外阅读要彻底跳出“篇篇精确分析,段段细读深究”的思维定势,“重点明确,收缩自如”,使课外阅读真正“轻松”起来。文章的精髓或抓人眼球的部分,就要讲究精细的、充分透彻的阅读,要读懂文本中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仔细揣摩他们的本意和言外之意。略写的读个大概,不必过于在词句上拖泥带水;而文中不重要的部分可以一掠而过,甩到一边。

又如摘录法。读书时,引导学生用符号将自己感兴趣的词、句与其他内容分离开来。老师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与思考自己摘录的内容,从内容上对摘录的材料加以归类。比如将“悲伤”“忧伤”“哀痛”归为一类,他们都是表示哀伤的词语;有意识地将“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归为一类,他们都是表示时间的句子。在摘录时,让学生思考哪些词语值得摘录,共同讨论哪些摘录更为有效,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可以运用所摘录的词句等。另外,老师可以通过布置整理任务、检查与交流整理任务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意识、有计划地整理自己摘录的材料。

三、反馈与调控:完善机制,便于调控

郭沫若先生所说的:“胸藏万汇凭吞吐,笔在千钧任翕张” 道出了积累的重要性。但是,如果课外阅读、积累光停留在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老师不采取相应的反馈评价,课外阅读的指导就是名存实亡,如脱缰野马,隐患重重。因此,我们要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环节,给予学生阅读和练习的机会。

1、给予学生讨论、欣赏摘录材料的机会。在班级内讨论和交流摘抄材料,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接触更多的好词佳句,可以深化学生对摘抄材料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欣赏水平,还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激励学生自觉摘录。

2、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学生阅读了《小萝卜头》 等文,老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组织学生开一个“英雄故事汇”,使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紧密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与积极性。

3、给学生循环往复练习的机会。老师给学生安排一段独立阅读的时间,给每位学生发一本好词佳句本,让学生自由填写。活动开始表扬完成出色的作业,指出个别学生作业在数量、内容、书写等方面的不足,接着揭示本次阅读的重点,最后摘录。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训练。养成了习惯,就是指做某事已经到了自动化的地步,几乎不要花费额外的力气就能够做好它。如果养成了阅读习惯,那么学生不需要老师的提醒,就会找到相关联的阅读篇目进行阅读,就会在阅读中主动地进行摘录和积累。课外阅读的反馈操作不可能像课内阅读那样立竿见影,但他对课内阅读,乃至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