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凝血功能检测对高龄肾病综合征患者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凝血功能检测对高龄肾病综合征患者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河南省夏邑县中医院检验科河南夏邑476400)【摘要】目的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高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血凝仪分别检测50例肾病综合征高龄患者(研究组)及100名高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对比与分析。结果 研究组PT、APTT、TT、FIB分别为(10.1±0.7)s、(21.4±1.6)s、(15.8±0.6)s、(6.1±0.4)g/L,对照组分别为(12.5±1.5)s、(35.1±1.2)s、(16.3±0.4)s、(3.0±0.3)g/L,此四项凝血指标除TT两组受检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肾病综合征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早期检测其凝血功能对病情分析、治疗和改善预后均具有重临床意义。【关键词】肾病综合征;高龄;凝血功能;临床意义【中国分类号】R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030-01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发病机理复杂的肾脏疾病,该病患者因其血液常处于高凝状态、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原因,极易形成血栓,如不能及时予以科学治疗,可严重危及患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1]。相关研究表明[2],高龄老人(≥80岁)因生理机制衰退等原因,一旦罹患肾病综合征其并发症和预后情况均显著差于青壮年,其感染、血栓形成以及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风险也显著升高。为进一步探讨其凝血功能的变化,以及为高龄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抗凝药物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本研究分别检测了高龄肾病综合征患者及健康高龄体检者的凝血功能,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1.1 一般资料 研究组:高龄肾病综合征患者50例,为我院肾内科2009年0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所收治、确诊病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80~91岁、平均年龄(83.1±3.5)岁;对照组:健康体检高龄老人100名,为同期我院健康体检门诊体检者,且体检前1个月内未服用任何药物,其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80~89岁、平均年龄(83.5±3.2)岁;经检查两组受检者在年龄、性别、其他情况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试剂及器 仪器为日本东亚Sysmex公司CA15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试剂及标准质控品均购于郑州安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3 方法[3] 采用血凝专用试管于清晨,采取受检者空腹静脉血2.0 ml,采血后立即颠倒混匀,并离心取血浆备检(血浆须无脂血、溶血及黄疸);磁珠凝固法同步检测质控品及所采血浆;1 h内完成采血、检测;检测项目: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1.4 质量控制 测定值在本次质控品检测结果合格的情况下有效,否则废弃,重新检测;分别采用标准血浆及纤维蛋白原标准建立PT、APTT、TT 及FIB检测的标准曲线;操作过程严格按照全自动血凝仪及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1.5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两组受检者凝血功能比较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2 结果表1 两组受检者凝血指标检测结果比较从上表1可看出:研究组高龄肾病综合征患者PT、APTT均值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健康高龄老人,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FIB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收件则TT检测均值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高龄肾病综合征患者初期血液黏稠度明显增加,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极易形成血栓。加上治疗期间抗生素、激素以及利尿剂的应用,更是加重了血栓形成的风险[4]。因此,通过合理的选择临床检测项目来衡量高龄肾病综合征患者内皮细胞受损程度、凝血纤溶系统激活情况,对该病病情的正确评估、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患者预后转归情况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目前,凝血四项(PT、APTT、TT和FIB)是临床判断出血性疾病类型的最为普遍及系统的诊断指标[5],其可便捷、有效地研究受检者出、凝血的功能及变化情况。本研究即采用上述四项凝血指标作为高龄肾病综合征患者与同龄健康老人之间凝血功能比较的依据,以便为高龄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抗凝药物的应用、病情评估、疗效考核提供基础依据:PT是外源性凝血系统敏感性检测指标,APTT是内源凝血系统敏感性检测指标,TT主要反映凝血共同途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纤维蛋白原异常、是否发生纤溶、存在抗凝物,FIB的含量与凝血酶有关,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血浆内FIB含量越高,机体内便越容易形成血栓。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高龄肾病综合征患者组PT、APTT平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该病患者凝血机制较为完善,其FIB值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能是由于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增加所致。综上可知,通过检测PT、APTT、TT和FIB等凝血指标,可密切监测高龄肾病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这对及时诊断和治疗该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患者预后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参考文献[1]张树宏,王新平.肾病综合征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变化[J].黑龙江医学,2006,30 (12),892-893.[2]于阳,李学旺,黄庆元,等.老年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01,15(2):87.[3]叶应妩.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11.[4]李季,谢方遒,张衡文,等.老年肾病综合征并发感染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学,2004,26(9):1260-1262.[5]贺航咏. 凝血四项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刊,2008,43(1):15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