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BTR—4车族的最新改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BTR—4车族的最新改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2013年2月举行的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上,乌克兰莫罗佐夫机械设计局(KMMB)展出了“堡垒”主战坦克和BTg-4MV型装甲人员输送车。自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就一直以其产品的高性价比而响誉全球装甲车辆市场,其独立后,先后独立完成多个装甲车辆产品的开发,并出口到国外市场。其中btr-4MV型装甲输送车(其前身BTN-4型装甲车)就大量出口伊拉克和哈萨克斯坦等国。

BTg-4MV型装甲人员输送车参展,是BTR-4系列装甲车经数年改进和发展后,其改型首次登上国际舞台,可以说代表着乌克兰军工界在装甲车领域内的最新成果,也象征着该国参与国际装甲车市场竞争的最新努力。为了全面适应国际用户对其产品的苛刻要求,BTR-4MV采用北约标准设计和制造,虽然为降低研发成本和周期,它直接以BTR-4装甲车为蓝本,代表了BTR-4车族最新水平,但与BTR-4装甲车相比,其在车体设计、动力系统、车身装甲防护、车载电子设施和模块化武器站等方面,通过广泛采用西方成熟的产品和设计,性能大大提升。据参展现场多名专家评估,在20吨级装甲车领域,BTR-4MV在综合作战能力方面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总体结构

BTR-4MV整车仍延续了其前作BTR-4的设计布局,整车车体造型简洁洗炼,车首正面与BTR-4有较大区别,除驾驶室的玻璃窗被完全取消外,整个前部上侧曲线被完全拉直,与前部下侧的滑板呈平直且倾斜角很大的楔型,车体侧面呈中间微凸的楔形。车首灯采用装甲车惯用的外加式设计,并未与车体整合在一起。车体左右两侧的设置也略有区别,左侧是外覆栅格的动力装置进气窗,而右侧则是发动机废气排外管。车顶遥控武器站与BTR-4相同,配置在车体中间侧后的位置。整车的整备质量约17.5吨,按最高防护标准加挂装甲后全重约21.9吨。其基础车体具有北约STANG防爆炸物3级标准,加挂装甲后则可达到4~5级。

除整体式底盘外,车体分为三部分:前部是驾驶舱,驾驶员、车长和武器站操作人员位于此舱室内,通过车体前部左侧的舱盖进出车体;中部是车辆的动力舱,柴油机和辅机等都布置在中部;后部则是载员舱,最多可搭载1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全车采用8×8轮式设计,拥有核生化三防系统(与车内通风、空调组成统一系统)、自动灭火抑爆系统、火控系统,以及中央调压系统(cTIS),能调整接地压力以适应各种不同地形。其车体前部还配有一套液压助力绞盘装置,可拖拽9吨重的车辆。

电子系统方面,BTR-4MV装甲车也较以往俄式车辆有了较大提高,车辆装备有战场管理系统,包括辅助防卫系统,通信、指挥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易于拓展功能的标准总线,并配有显示屏、电子地图、卫星导航等设施。其车载电子系统可实时接收上级或其他平台传来的数据、语音和视频信息及指令;同时也能够将已车获知的情报通过数据链传递给上级或其他作战平台,从而实现单车与不同军兵种平台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能力。如车长和驾驶员配备有平面多功能显示器,可将全车各系统动态以及分布于车体四周的多光谱摄像器采集的车体周边景象传输集成到此显示器上,更有助于改善驾驶员和车长视界有限的问题。车辆还配备俄罗斯巴扎尔特国家研究制造公司开发的SN-3003

“贝索特”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采用双模式搜星设计,既可利用俄制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也可使用美国GPS系统,或者根据客户的需求换用其他西方国家的产品。

机动性能

在车辆动力性能方面,为最大化地适应客户的需求,BTR-4MV被设计成可采用多种同类动力装置。例如,既可采用原BTR-4装甲车的3TD双冲程增压柴油机,也可根据用户需求换用德国道依茨公司生产的类似发动机(有消息称,意大利依维柯公司的动力装置也可应用于此车辆),车辆的传统系统同样如此,既可使用3TD发动机适用的俄制产品,也可采用美、德等公司的产品。例如,车辆采用德国道依茨公司的BF6M 1050CP柴油机时,最大功率约为450马力。其配用的传动系统拥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总体而言,不论具体使用何种动力装置,该装甲车的公路时速最大约为100千米/小时

(较BTR-4装甲车110千米/小时的最大时速有所降低),最大行程约700千米。车辆最大爬坡度约为30度,可行驶的侧倾坡度最大为25度,可克服0.6米垂直高墙和越过2米长的壕沟。

在悬挂系统方面,BTR-4MV仍沿用之前的独立全向扭力杆悬挂,弹性元件采用潜望镜式减震器和螺旋弹簧。由于两侧各车轮完全独立地通过支架及连杆与。车体相连,并且各轮胎的悬挂机械几何结构能够自动调整车轮外倾角,使其能在过弯或路面不平整时自适应路面,让轮胎的接地面积最大化,因此大幅提升了车内乘载员的舒适性,在长时间的乘车中也不易疲劳。BTR-4MV装甲车的g区动轴亦配备有差速锁。在良好道面行驶时,装甲车可以转为省油的6×4或8×4驱动形式。轮胎可采用米其林395/85。R20或14.00 R20子午线低压防爆轮胎,并有中央调压系统(CTIS),能调整接地压力以适应各种不同地形,在发生爆胎时也能予以弥补。刹车系统采用带防抱死系统的双回路气动刹车系统,每个轮胎都装有气液刹车盘片。转向方式采用前四轮转向,并可进行一侧制动转向。

作为一款装甲人员输送车,各种地形条件下的机动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方面,BTR-4MV同样继承了BTR-4的设计,如仍保留了车体后侧两端的螺旋桨推进器,用于涉水推进时所用。两具螺旋桨推进器采用车载辅助电机驱动,具有体积小、传动系统简单、行进时具有较好的静音性等特点,涉水行进时速达到10千米/小时。总体而言,大功率发动机、久经考验的悬挂系统,配合精心平衡的设计和整体重量,赋予了BTR-4MV整体上较高的单位功率,而车底距地较高以及达到同吨级主流装甲输送车主流标准的接近角、离去角、爬坡率等指标,使BTR-4MV具备了较好的地面、涉水机动性能。

重点提升防护性能

BTR-4MV装甲车与之前的车辆相比,最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防护能力上。新车型主要通过多种技术途径来提升其防护性,包括重新设计车辆的车体结构,将其底盘设计成为现今更为流行的V型整体底盘和车体前部驾驶舱的布置。首先,在底盘方面,莫罗佐夫设计局并未完全另起炉灶重新设计,而是适当提升BTR-4装甲车底盘的离地高度,再在其外部加覆一层V型壳体装甲,以满足并提升车体下部或侧边对爆炸物冲击波的防护。其次,在车体前部驾驶舱部分,则将之前BTR-4系列装甲车的低防护性设计全面修改。如之前车辆的驾驶舱采用传统两侧开门进出的传统设计,驾驶舱还有多块风挡玻璃以便驾驶观察,但这这样的设计显然不利于防护,因此新的BTR-4MV装甲车则修正了这种设计,将驾驶舱改为一体式封闭设计,进出舱口改在车体前端左上部,同时取消了防护力较低的玻璃风挡设计,将其改为三片面积更小的嵌在进入舱盖上的潜望镜观察窗,如此驾驶员和车长在舱室不用站立即可随时使用潜望镜(车辆前部右侧也采用类似设计,但无法像左侧那样打开舱盖)。如此设计虽然整体上大幅提升了驾驶舱的防护能力,但同样也使驾驶人员视线受到限制。为弥补设计上带来驾驶员和车长视界狭小的问题,车辆只得通过设置在车身周边的几处多光谱摄像头来补偿。最后,对车身设计进行了优化,使其能够加挂各种附加装甲(如陶瓷装甲和爆炸式反应装甲),以达北约STANG标准4级甚至5级水平。当代装甲车的这种高度定制化的防护能力设计,非常适合当前多样化的战场威胁环境。如在威胁性较低的战场上,车辆凭借其基础装甲即可胜任绝大多数作战任务;而在高危战场上,通过加挂不同的装甲,可满足不同战场对防护的特定需求。

此外,之前的BTR-4载员舱舱门采用左右对侧开门设计,BTR-4MV车辆则对此进行了改进,将以往的左右开舱门改为复合式设计。这种复合式设计一方面保留了原来向一侧开门的舱门,同时此舱门又与周围车体装甲形成上下打开的坡道式开门设计(采用液压助力开启和关闭)。如此保留了两种设计的优点,如前者可减少载员舱室内的受弹面积,而后者直接增加了舱门打开的面积,使载员舱内人员的进出更加迅速。舱门改为上下展开方式后,也方便向装甲车上移动大尺寸的货物,如额外的弹药及车辆零备件等,这一点也是BTR-4所不具备的。当然,如此设计也使后部舱门设计更加复杂化。车体后部人员舱内设置有独立的座椅,这些座椅并未直接固定于舱内地板,而是以悬吊的方式挂于车顶,辅以侧面固定。这种设计方式使车辆在遭遇底部地雷爆炸后,能够减少底部震动通过座椅连接构件向搭载人员的传导,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员的伤害。

模块化武器配备

BTR-4MV装甲车具有强大的火力。以参展中的样车所配备的“帆”式遥控武器站为例,其ZTM-1型30毫米主机炮的射速达到1330发/分,配有多种弹种,包括穿甲曳光弹(AP-T)、预制碎片高爆-燃烧弹(HEF-I)和高爆曳光弹(HE-T),主炮左边为同轴的7.62毫米机枪,武器站两侧各附有3具烟幕榴弹发射器,再外侧则是2联装“障碍”激光反坦克导弹发射筒和30毫米AGS-17自动榴弹发射器。通常遥控武器站内。主炮备弹360发,机枪备弹1500~2000发。

据莫罗佐夫设计局的介绍,该型装甲车同样采用其前身BTR-4装甲车的设计概念,武器模块采用标准化设计,可按不同客户的需求搭载多种武器系统,实现作战功能和用途的多样化。此装甲车的车载武器站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其搭载能力形成了竞争,由于武器站设置于车体中部偏后的位置,因此如加装类似于“帆”这样的重型武器站,其步兵搭载数量则降为6人;如拆卸此武器站或换用其他仅配有7.62毫米机枪的轻型武器站,则可恢复最多10人的搭载能力。

未来发展

自独立以来,乌克兰的军事工业复合体在开发和制造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装甲车、导弹和军用船舶等领域都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乌克兰军事工业复合体更是积极参与国际军事技术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凭借着继承自苏联军工产品的高可靠性、易于使用和维修以及合理的价格,乌克兰生产的军工和专业产品及服务已出口至全球70余个国家。

与此同时,光环却无法掩盖乌克兰的隐忧,其军事工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军工产业工人后继无人。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当伊拉克决定向乌克兰采购多达420辆BTR-4装甲车时就已显露出征兆。2010~2011年,伊拉克综合评估了多种车辆,最后根据其以往军队使用俄制车辆的经验以及乌克兰提交的BTR-4装甲车一揽子采购方案的低成本角度考虑,决定采用BTR-4装甲车,但乌方的头两批供货就遭遇退货的尴尬,因为伊军在验收时发现这些装甲车的产品质量远未达到合同的要求,直到2012年才正式开始向伊拉克供货。至于第三批车辆则要拖到2013年底了。而同样采用了BTR-4装甲车的哈萨克斯坦也基于同样的质量原因,倾向于在其国内组装采购的车辆。至于乌克兰本国军队,一开始对BTR-4也不甚满意,而此次BTR-4MV装甲车的登台似乎也有迎合乌军方的意图。但这种车辆要真正量产,而非由设计机构在试验中拼装出几辆样车,最紧要的是奠罗佐夫设计局下属的几家军工生产企业能否尽快完善其产业技术工人的链条,而这也是BTR-4MV最终能否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