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石器时代玉器鉴定之玉器类型(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石器时代玉器鉴定之玉器类型(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玉器

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中国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星罗棋布,出土玉器的时间没有东北地区、东南地区早,数量相对也少,但占有天时地利,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中华远古文明、礼仪文化的重要载体。黄河流域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玉器,主要有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仰韶文化玉器、大汶口文化玉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玉器、陶寺文化玉器、齐家文化玉器等。

仰韶文化玉器

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是黄河中游地区发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遗址的陆续发现。正如“仰韶”一词。让人们看到了冉冉升起的华夏文明曙光。

经过近百年的考古调查与发掘,仰韶文化遗址已发现近千处,可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特别重要的有半坡、庙底沟、西王村、王湾、大河村、后岗、大司空等文化类型。目前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玉器,比较集中于庙底沟文化类型时期,也有学者称为庙底沟二期文化,从时间上讲,相当于仰韶文化晚期。也就是说。黄河中游地区要到仰韶文化晚期才出现数量较多的玉器,并一直延续到龙山文化时期。

目前仰韶文化发现玉器的墓葬遗址,有大河村、龙岗寺、清凉寺等。河南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玉器,有玉刀、玉璜、玉环等。陕西省南郑县龙岗寺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玉器有玉刀、条形玉斧、T形玉笄等。山西芮城清凉寺墓地已清理墓葬300多座。墓葬中出土遗物最多的是玉器,玉器数量1至12件不等,主要品种有玉璧、玉环、玉刀、玉钺等,既有装饰玉,也有礼仪玉器,总体上还没有形成一套玉器组合系统。玉器装饰以素面为主,基本不见阴刻、镂空等装饰纹样。但玉器上的穿孔技艺比较成熟,已掌握了一面钻孔的方法。

出土的部分仰韶文化玉器。使用河南南阳独山玉琢磨,再一次说明新石器时代玉器大部分来源于就近取材。

大汶口文化玉器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玉器,比较重要的还有太汶口文化玉器。大汶口文化是以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镇与宁阳县堡头村交界的一处典型遗址命名的。经过大量遗址和墓葬考古发掘得知,大汶口文化中心区域在鲁南与苏北地区。并影响到豫东、皖北、苏南地区。大汶口文化发现了大量的陶器,石器、象牙骨器,玉器也是其重要特色,山东大汶口、胶县三里河,江苏新沂花厅等遗址墓葬发现了数量较多的玉器。

大汶口文化玉器主要品种有玉琮、玉钺、条形玉斧、玉笄、玉环、玉镯、玉锥形器、玉坠,以及可用于器物表面装饰的几何形玉片等。从这些大汶口文化玉器中,大致反映出四个基本特点:一是玉器虽不少,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类型组合;二是玉器种类相对单一。以玉斧最具特点,琢磨工艺也最精致;三是成串的装饰玉比较多见。有的玉串饰由数十件形态不一的小玉饰构成,显得庄重而又华贵;四是大汶口文化玉器较多地受到良渚文化玉器、仰韶文化玉器的影响,锥形玉器明显源自良渚文化,长条形玉斧明显与仰韶文化有关。当然,玉文化的交流与影响不是单向的,是相互交叉的。

大汶口文化玉器与仰韶文化玉器一样,造型以几何形为主,表面漱饰仍以抛光为主,基本不见阴刻花纹和镂空图像,反映出这一时间这一地区玉器工艺的特点。

龙山文化玉器

龙山文化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仔。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分布地域最广、文化内涵最为复杂丰富的一支文化。从历史年代排序,龙山文化下限有的与夏代文化相衔接,有的相当于夏代文化。龙山文化因1928年最先在山东省章丘龙山镇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因分布地域较广,为了区别不同地区的文化类型。考古界习惯将龙山文化分为山东尼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陶寺文化,通称为龙山时代文化。规模不小的城址,发达的陶器,精英的玉石骨牙器,是龙山文化成就的重要见证。玉器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内涵,是连接新石器时代玉文化与青铜时代玉文化的重要环节,在中国玉文化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山东龙山文化承袭大汶口文化琢玉传统,数量,种类以及琢磨工艺均有较大程度的增加与提高,近年在胶县三里河、五莲丹土、临胸西朱封、泗水尹家城、海阳司马台等遗址,都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玉器,主要种类有玉琮、玉牙璧、玉圭、玉牙璋、玉钺、玉刀、玉冠饰等,其中玉牙璋、玉牙壁、镂空玉簪、兽面纹玉圭等是龙山文化玉器精华。

河南龙山文化发现了许多城址。但玉器在众多文化遗物中所占比重较低,见有玉凿、玉锛、玉斧等工具形礼仪玉。

陕西龙山文化出土了较多的玉器,目前主要发现于陕北和关中地区,特别是神木石峁和新华、延安芦山峁等遗址出土了数量较多的玉器,主要玉器品种有玉琮、玉璧、玉牙璋、玉刀、玉圭等。玉刀、玉牙璋形体巨大,陇县王马嘴遗址出土的一件五孔大玉刀,宽大厚重,侧刃长77.5厘米。陕西龙山文化玉器以素面为主,一些带图像装饰的玉器,可能受周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玉器影响较多。如芦山峁出土的玉琮,不仅纹样装饰在四边角上,还上下分组,是良渚文化中心区域外出土的兽面纹玉琮中最接近良渚文化玉琮装饰风格的。芦山峁遗址出土的一件七孔玉刀,一侧扉棱为东夷式戴帽女子的侧面形象,对此类雕刻纹样的传世玉器的鉴定极有参考价值。

总之,龙山文化玉器种类很多。主要有玉斧、玉刀、玉凿,玉戈、玉牙璧、玉牙璋、玉圭等,一些玉器可当工具用,更多的是礼仪用玉。新石器时代文化比较多见的装饰玉器相对较少。龙山文化玉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玉器上出现了比良渚文化更为规范的兽面纹和更为复杂的人面纹,表明兽面纹形成在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高级阶段,同时也表明新石器时代玉器装饰图像对青铜器装饰主题产生的重大影响。

陶寺文化玉器

1978年开始发掘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是黄河中游流域龙山时代规模最大、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的一处典型遗址,是一种既有黄河中游龙山文化共有特征,又不同于河南、陕西地区龙山文化的遗存。由于陶寺遗址规模巨大,文化遗存丰富,加上有可能是远古中国尧时代的都城,因此不再作为龙山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而单独命名为陶寺文化。以陶寺遗址命名的陶寺文化,是黄河中游龙山文化中高度发展、富有特色的一支文化,主要分布在晋西南部的汾河流域。

陶寺文化发现了大量的墓葬、城址、居址,窑址、观象台以及陶器、石器、骨器、漆木器等,并且富有特色,工艺水平较高,许多器物具有礼器性质,龙纹陶盘等引人注目。

陶寺文化玉器工艺比较发达。主要作为随葬品出现,已发现有200多座墓葬随葬玉石器,占墓葬总数比例较高,已出土玉器近千件。玉器种类比较集中,成形成器的玉器比例较高,表明陶寺文化玉器工艺的进步与成熟。主要玉器种类有玉钺、玉璧、玉琮、玉圭、玉刀、玉簪等。

陶寺文化玉器。有的与其他地区的龙山文化玉器接近,但也有一些自身的特点。陶寺文化玉琮,以矮、扁方形玉琮为主,扃方形玉琮是其特色;同时也有饰纹玉琮,纹样装饰在玉琮的四角。中间还有间隔花纹的“天柱”,与良渚文化玉琮纹样布局方式相同,但不见良渚文化玉琮纹样上的兽面纹。陶寺文化的玉钺较为别致,形体扁长,磨制精细,一器多孔,孔单面钻琢而成,有的玉钺孔壁部位还留有钻下来的孔芯玉料。可以复原在孔口,合缝严密,说明陶寺文化玉器单面钻孔技术掌握得非常好,磨损很小。陶寺文化出土的尖首玉圭,在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玉器中是几乎不见的,反映出陶寺文化特别的礼仪制度。反映礼仪制度的陶寺文化玉器,还有组合玉骨簪。一般由一件骨簪、数件玉坠饰件、数十枚绿松石片穿系胶合而成,常出土于墓主颅骨上方,应是陶寺显贵使用的高规格玉饰件。陶寺文化的联璜玉璧,也是玉璧形式之一,与齐家文化同类玉器的关系以及异同还有待探索。陶寺文化出土的牛首形玉饰、出扉棱的成对简化兽形玉璜,孕育着新的玉文化因素。

齐家文化玉器

齐家文化在考古学上虽归入新石器时代,但已出现了简易的铜器,相当于金石并用时代,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2000年左右,相当于夏代。因1924年在甘肃广河齐家坪首先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境内的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沿岸阶地上。

玉器是齐家文化的重要文化内涵,是齐家文化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齐家文化玉器主要为生产工具和礼器。出土的玉铲、玉锛、玉凿等可使用的工具,均采用了硬度较高的玉料,制作精致,器型规矩,通体磨光。齐家文化出土的玉刀,形体很大,有的长度超过60厘米,刃部出锋,但基本没有使用痕迹。应具有礼器的性质。同样具有礼器性质的齐家文化玉器。还有数量众多的玉琮与玉璧,这一点与良渚文化玉器类型与组合十分接近,但在玉器造型与工艺特征上,两者还是有很大的差异。齐家文化玉琮均为外方内圆形。大小有高矮的区别;大部分玉琮外侧四面没有装饰纹样,少数玉琮饰有弦纹。目前还没有见到良渚文化玉琮形式的阴刻、浮凸兽面纹。齐家文化玉器数量、品种最多的还是玉石壁。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遗址墓葬多出玉石璧,一墓少则一件,多则达数十件。48号墓出土玉石璧83件,除与祭礼有关,还可能与葬礼有关。齐家文化玉璧形体较大。比较厚实,器形不甚圆规,器壁厚薄不匀。有的玉璧表面带有切割时留下的一道弦纹。使璧分为厚薄两半,有学者认为是有意为之,与日月崇拜有关。齐家文化还有部分礼仪装饰玉,主要有玉璜、玉环、玉坠等。联璜玉璧是齐家文化玉器特色之一,与璧、璜均有联系,可能有比较深的含义。

在甘肃武威海藏寺公园、青海民和喇家遗址等地。发现了较多的齐家文化玉料、半成品,残片、碎屑以及琢磨工具等,表明齐家文化玉器是就地加工生产的。齐家文化的玉料大部分来自本文化区域的“昆仑玉”、“祁连山玉”等,也有一些玉器使用新疆“和田玉”。从齐家文化玉器造型、类别、装饰以及玉料、琢磨工艺等综合考虑,大部分学者认为齐家文化与中原文化关系较为密切,而与良渚文化仅有间接关系。

珠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玉器

岭南地区的珠江流域,随着“珠三角”地区的不断开发,淹没在地下数千年的南国文化正日益显示出来。通过珠江流域大量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表明“珠三角”地区早在远古时期就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创造出了不同于内地的地域文化,包括玉石文化。考古发现的珠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玉器,主要为石峡文化玉器。

石峡文化玉器

石峡文化玉器主要发现于广东曲江县马坝石峡遗址,同时在珠江流域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有少量出土,表明这是一支具有区域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石峡文化玉器已发现数百件,主要品种有玉琮、玉璧。玉钺、玉镯、玉环、玉玦、玉笄、玉璜、玉管坠、玉珠等,从使用功能上可分为礼仪玉器,装饰玉器。

石峡文化玉器面貌较为复杂,从材质。形态、纹样装饰等综合考察,既有石峡文化自身的特点,又有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石峡遗址出土的32件玉石钺,扁长条形,束腰状,与良渚文化玉石钺明显不同,具有自身特色。大多数墓葬一墓出土玉石钺1件,个别墓葬出土五六件玉石钺。石峡文化已发现玉琮10件,形态、装饰与良渚文化玉琮有许多类似的地方,但大部分不是良渚文化玉琮,更类似江淮地区出土的良渚式玉琮,说明两支文化的交流可能是间接进行的。在石峡文化出土的10余件玉玦中,有3件玉块外缘带突棱装饰。这种带附饰的玉块,不见于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玉器,而大量见于台湾卑南文化。表明这两支原始文化可能已经有了实质性的交流。

自然区域的珠江流域,还包括港澳地区。据考古学家发掘研究,香港屯门西部海岸的涌浪遗址出土的大型薄体玉石斧钺,明显与石峡遗址出土器相似,表明石峡文化的影响所及。澳门黑沙遗址曾发掘出大批玉石芯、石片、石核、砺石、水晶残块、玉石残环等,表明这里原为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玉石器加工作坊,同时也表明港澳地区同样有悠久的玉石文化。

台湾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玉器

对于玉器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不仅大陆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玉器众多,台湾宝岛也有大量宝玉出产。使用玉器的年代可以追溯到遥远的新石器时代。

卑南文化玉器

台东县卑南遗址,是台湾东部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遗址,时间在距今三四千年。台湾考古学者曾在此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获得数千件玉器标本,其中绝大多数玉器出自墓葬。卑南文化玉器主要器形,有用作头饰的铃形小玉珠,兽形玉玦、棒形玉器、长条形玉管等玉项饰或玉胸饰。还有部分玉矛、玉镞、玉锛、玉凿等武器及工具。总之,卑南文化玉器以玉玦最具特色,形式最繁,数量最多,工艺最精,而且与众不同。目前已出土玉玦一千多件。其中的单形玉玦,双形玉玦、多环兽形玉玦,不仅形态特殊,还颇具神秘宗教意义。反映了卑南文化独特的文化面貌和风俗信仰。玉玦造型特别。用料也颇为讲究,质地优良,玉材多为花莲玉,大部分来自花莲县清昌溪,俗称西村地区。

从玉质和玉器造型特征看,台湾卑南文化是一支独立发展起来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玉器的发展有别于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从中可以说明一个重要史实,即中国玉器文化是多源和多元的,多元和多源的新石器时代玉器,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远古玉文化;对于玉的喜好,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特点,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显示出强盛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