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宝宝学会等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宝宝学会等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每个宝宝都是心头肉,小嘴儿一咧眼泪一掉,妈妈就恨不能马上答应宝宝的一切要求。其实,稍微延迟一会儿再去满足宝宝,不论是提高智商还是情商,都大有裨益。

“有求必应”是一 剂毒药

不良后果一

性格急躁 宝宝想要什么,父母马上给予,经常处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的动作稍慢一点,宝宝就大呼小叫、性格急躁、缺乏耐心,今后做事情容易有始无终。

不良后果二

无法感受到幸福 宝宝想要一块泡泡糖,妈妈马上给他(她)买;宝宝想吃肯德基,妈妈马上带去……所有的东西,都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宝宝就不会珍惜,也感受不到幸福,反而会觉得理所当然。

不良后果三

不知道爱惜玩具 有些宝宝的玩具箱里放着几十件玩具,但宝贝对于玩具却是喜新厌旧,没玩几天就扔一边了,有时还拿玩具乱扔、乱摔,对玩具一点都不爱惜。假如这件玩具是宝贝等了几天,甚至是一个星期按时去幼儿园才得到的礼物,他(她)还会如此不爱惜吗?

不良后果四

不懂得尊重别人 宝宝的要求被迅速而无条件地满足,长此以往,会让他(她)觉得唯我独尊,任何人都必须服从他(她),对任何人都不屑一顾,更谈不上尊重他人。

不给≠不爱

你可以延迟孩子的物质需求,但不要忽视孩子索要物质背后那个要“爱”的需求,要得到父母“多多的爱”的需求。孩子的潜台词很多时候是“爸爸妈妈你爱我吗,有多爱?”在人生的初期,好奇而纯净的孩子,在这些与父母“要”和“给”的互动中启蒙着自己的人际关系,从父母对自己的需求的反应中了解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位置以及对自己的认识――满足,他(她)就会认为父母是爱他(她)的,他(她)是重要的,他(她)是可爱的;不被满足,甚至同时遭到贬损,他(她)就会认为父母是不爱他(她)的,他(她)是不重要的,他(她)是不值得被爱的。

所以,延迟“给”的同时,爸爸妈妈最好能用其他形式弥补孩子,比如抱抱他(她),亲昵地抚摸他(她),亲吻他(她)的额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延时法则

其实,妈妈们对于自己的“顺从行为”普遍不认可,却又不知道如何是好。刚开始学习“延迟行为”的妈妈不妨参考这样几个原则。

1不要一哭就抱

宝宝从出生起,就会通过哭声表达自己的要求。这时妈妈应该先沉住气,趁势和他(她)说说话,拍拍他(她)或者抚摸他(她),宝宝能从妈妈熟悉的声音和味道中得到安慰。如果孩子仍旧哭,索性让他(她)哭上一两分钟,这有助于打磨他(她)的耐心。适度的哭还能增加肺活量,对健康有好处。如此操练一段时间,宝宝对“延迟呼应”的态度就会从愤怒变为平和了。

2等待时间由短到长

因为很多宝宝已经有了小“金口”的倾向,让他(她)等很久有些“残忍”,可以从1分钟开始。比如宝宝想吃冰激凌,妈妈可以跟宝宝说:“请等妈妈一会儿,让妈妈把这件衣服晾好就给你拿。”而这个晾衣服的过程不能太长,最好控制在1分钟之内。几次“训练”下来,宝宝对“等待”有了一点儿适应,妈妈们就可以让等待的时间不经意地慢慢延长,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宝宝们的耐心也会随着等待的时间延长而增强。

3父母必须言而有信

“延迟满足”就必须有一个理由、一个承诺,比如“等衣服晾好了后……”

“等爸爸回来再……”这就要求爸妈们言而有信,承诺了必须做到,否则会让宝宝觉得爸爸妈妈不讲信用,下次再也不受骗了!所谓的“延迟满足”也就进行不下去了。

4态度明确,口气坚决

爸爸妈妈要求宝宝等待时的语气必须坚决,让宝宝感觉到没有商量的余地,对于宝宝的哭闹也要想办法分散其注意力,让宝宝觉得哭闹也没有什么用。

5“延时满足”不能一刀切

不必所有的事情都延时满足,爸爸妈妈要对宝宝提出的要求加以判断,决定哪个能马上满足,哪个需要再等等,哪个根本就不能满足,将延迟满足与即时满足、适当满足灵活应用。

6要有心理准备与孩子进行耐力较量

要让孩子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懂得,还有比自己的要求更重要、更紧急的事情,从而学会善解人意,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冲动。不要害怕宝宝对你的“延迟行为”反应激烈。因为,这实际上是小宝宝和父母进行心理较量的必经阶段,他(她)巴不得用哭声将你三步并作两步地吸引到自己跟前,如果你能扛得住,孩子终将也能扛得住,并接受等待

7延迟奖励可以逐渐积累耐心

孩子的进步离不开表扬和奖励,但是如何奖励也是有技巧的。例如代币法,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约定,想要满足一个要求时,要用平时积累起来的“五角星”来进行交换。“五角星”是平时孩子表现好的时候获得的“奖励”。孩子每次获得“奖励”的过程就是一种等待。 习惯了在期待中获得满足的孩子,才能学会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为自己的要求被拒绝或暂时被拒绝而“大动干戈”,将来也能抵挡得住眼前小利的诱惑,权衡怎样做能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好处,并能有意识地调节和支配自己。

8指导优于动手帮助

孩子在学习新本领的时候,常常会碰到不会做或一下子学不会的情形。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不要立即动手帮忙,最好在一旁仔细观察,看看孩子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等了解孩子的情况后,再慢慢地给予指导,切忌直接把解决方法告诉孩子。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的需要就已经被延迟了。而且,孩子在这段时间内的探索,其实是在自我学习,对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益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