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剖题入里,解蜀道之“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剖题入里,解蜀道之“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蜀道难》是李白对乐府旧题的创新和发展,诗的句式多样,掺以散文句法,参差错落、长短不齐、节奏鲜明而富于变化。李白以他神鬼莫测的笔法,运用大胆的夸张和神奇的想象,将神话传说和现实了无痕迹地融合在一起进行写景抒情,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由衷的赞叹,借此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所以诗中的每一个景物都是诗人情感气质与灵魂的再现。诗人笔下的蜀道雄奇、逶迤、险峻、峥嵘,仿佛使人置身于一个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里,深深地被诗人笔下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所震撼,更被诗人的情怀所深深感动。诗人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进行描写,诗人三次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复吟咏,感情炽热,引发共鸣。文中多角度、多手法状物摹景,更是极尽渲染烘托之能事。

一、 状蜀道之来历,叹蜀道之开辟难

“蚕丛及鱼凫”至“可以横绝峨眉颠”句,讲述了蜀国、蜀道的历史。李白列举两位蜀王的名字,说蜀国的开国史是多么久远。由于长期闭塞,四万八千年以来蜀地一直没和三秦人行旅往来,从太白到峨眉只有一条高俊险仄、唯有飞鸟能过的山道,衬托出此时无人行走,蜀道闭塞、荒芜,与世隔绝的形势。地理的阻隔割断了蜀国与外界的交往,似乎也割断了历史。“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句由历史讲到今日蜀道的来历,将民间传说中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华阳国志・蜀志》:“秦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时压杀五人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生动凄美的神话传说使我们仿佛听到五丁拽蛇时的大声呼喊以及随后使山河改观的巨响,也仿佛看到无数勇敢无畏的人在高山上开辟道路、架设栈道的情形。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中,五位壮士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在不通人烟的崇山峻岭间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此句写出蜀道开路之艰难和不可逾越,强调其来之不易,也为其蒙上一层神秘梦幻般的色彩,开篇就引人入胜。

二、 状蜀道之高危,叹蜀道之行走难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句,极写山势之高俊。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仰观那高耸入云的高山,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你俯视那奔流嚎叫的激浪,冲刷着曲折回旋的河川。不同的诗歌在写景时,角度各有侧重,有的侧重从空间角度,一般有远近、高低、上下、内外、点面等,此种安排使景物参差错落、层次分明,此处就是从上到下的空间角度着笔,正面写山之高,侧面衬以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俊。你看那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渡;你看那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描写景物离不开修辞的运用,此处运用拟人手法写出猿猴面对蜀道时的畏难情绪。诗歌当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还有比喻、拟人、夸张、设问、借代、双关等,不仅能准确再现事物的特征,更便于作者情感的抒发。此处用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之高峻难于攀援,山高水险,擅长飞翔与攀爬的黄鹤与猿猱都无能为力,更不用说是人了。以上是虚法层层映衬。接下来,诗人具体描写了青泥岭难行之状,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步履维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行旅、惶悚的神情、畏惧的心理,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惊险之境如在眼前。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致。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由空间转入时间的变换,从白天写到晚上,想象夜晚的蜀道场景,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画面是凄清的,色调是幽暗的,气氛是逼人的,看而生畏,听而胆寒,视觉和听觉相结合,充分调动人的主观感受使人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彩浓厚的自然景观,表现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想落天外,出人意表,有力地渲染了蜀道难行之状。

“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嗟而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句,极写山川之惊险。山险写得愈可畏,愈可见路之难行。由远及近,变换视角,由静到动,动静结合,极尽夸张渲染之能事,连绵的山峰直冲云霄,枯老的苍松倒挂绝壁,飞泻的瀑流争相吼叫,崖击石发出震撼千山万壑雷鸣般的声响。这里既有群峰屹立的雄伟壮阔景象,又有枯松倒挂的特写镜头,既有充满诗情画意的近景,又有令人触目惊心的动态。令人目不暇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内心受到强烈的震荡。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毛骨悚然,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望而却步。作者出于想象的精彩描写,夸张而不失真,将景物活化在读者眼前,典型地衬托了山路之险和山行之难。

三、 状蜀道之凶险,叹蜀道之居留难

“剑阁峥嵘而崔嵬”。文章末尾,作者写蜀地形势的险要和环境的险恶,表现居留之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极写剑阁雄关的险要。蜀中要塞剑阁,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上,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作者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句话说,人们早晨要躲避猛虎的袭击,晚上要逃避大蛇的侵扰。这些“野兽”都在磨牙吮血,杀人太多了。这里写“猛虎”“长蛇”,用的是双关的手法,即用“猛虎”“长蛇”代“所守”,并把所守的凶残比之如野兽,活化了割据一方的军阀穷凶极恶、残害生灵的面目,从而强化蜀地政治形势的险恶,再现了“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图景,有不忍目睹之意,进一步突出环境之险恶。最后一句“侧身西望长咨嗟”更是意味深长,以此结束全诗,可使读者兴无穷之叹。

蜀道在李白如椽大笔之下,高位险峻似真似幻。这篇文章写于何时,为什么而写,是写实还是写虚,是借景抒情还是托物言志,是简单的送别友人之作,还是别有所指,历来众说纷纭。孟在《本世诗・高义篇》中说,李白刚从外地来到京师,住在宾馆里。当时很有名的大诗人贺知章去拜访他,李白把《蜀道难》拿出来给贺看,贺还没读完就不断称赞,把李白称为“谪仙”(“读未尽称叹数次,号为谪仙”),说李白才华卓绝、超群,似人间神仙,并与李白把酒言欢。这一来李白的声名就在京城传开了。我们知道李白出蜀,被召进京是在天宝元年(742),而贺知章告老还乡是在天宝三载(745)。这样看来,《蜀道难》的写作时间大致在天宝初年。

有人认为“文中的‘君’是指唐玄宗,理由是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时曾逃难到蜀地,李白写此诗是劝谏唐玄宗不要久留蜀地,而应心怀国家安危,回到长安。有人认为“该诗是为房、杜甫担忧。因此时房、杜均在剑南节度使严武手下办事,严武为人粗暴,是为劝说他们小心从事的”。两种说法时间不合,史实不符,故不能成立。也有人认为李白在长安期间,曾写过《剑阁赋》,在题下自注说“送友人王炎入蜀”,内容与《蜀道难》相似,故可推断《蜀道难》为王炎入蜀而作,是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综观全诗,叙议结合,多扣诗题,看不出有什么言外之旨,且文中这些语句“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岩不可攀”体现了对友人的关心担忧之情,但友人毕竟又向前走了,历经险境而抵达剑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这更是一种忧虑,体现了作者对友人命运的关心:这是豺狼出没、蛇虎横行的地方,千万不能久留啊!于是诗人又发出深情的呼唤:“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再三叮咛和规劝中,饱含着一片深挚的友好情谊。明人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胡震亨《李诗通》中说“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风人之义远矣”,是纯粹的咏蜀。

当然今人也有种种寓意之说,联系诗人实际,知人论世,推断本诗绝非一首描写山川景物的诗,而是以山川艰险为比兴手段挥斥幽愤的诗作,是借“蜀道”叹“仕道”的寓意婉曲的诗作,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命途多舛的愤懑,表达了对社会政治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忧虑和关切。言微而旨远,也不无道理。

其实千百年来人们读《蜀道难》,更多地是关注诗歌中的摹景状物,并被诗歌中雄伟的形象、炽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语言所深深折服。与其说这是一首诗,还不如说是一幅古朴凄凉、离奇迷幻、生动斑斓的画卷,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蜀道的峥嵘崔嵬和阴森可怖的气氛,充满了浪漫主义情调。诗中的景物描写角度灵活,特点鲜活,意境雄浑,手法多样,情感充沛,多方面突出蜀道之高危、惊险,难行。“笔阵纵横,如虬飞蠖,起雷霆于指顾之间。”(清・沈德潜)全诗色泽光怪陆离,动人心魄,其结构回旋往复,又层次井然,主旨句三次出现,一唱三叹,带给人强烈的精神震撼。虽然诗歌竭力描绘蜀道的艰难险恶,但人们读后并不感到情绪低沉,反而为诗中夸张的描写、雄健奔放的气势所激动,披文以入里,赏景以入情,感受到一种崇高雄伟的豪放美,这也正是豪放飘逸的太白诗的特点。

学法指导

同学们学习诗歌时,应先看题目,诗歌题目大多有提示全篇的作用,借助诗歌的题目能够大体明确诗歌的基本内容,初步断定诗歌的题材类型,明确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推断诗歌的主题思想等,《蜀道难》这个题目就直接点明了描写的对象及特征,是诗人抒感的载体;其次看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诗以察诗情,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写作风格,如李白拥有愤世嫉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和浪漫主义的手法,这对诗歌鉴赏很有帮助;第三,诗歌鉴赏还不应忽视对创作背景的了解,包括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这些对诗人的创作往往有着直接的影响;第四,阅读文本时要具体分析,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扫除文字障碍,理解诗句大意,找出意象及特征,圈画抒情的关键词句等,反复吟诵品味诗中的意境,领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品味欣赏诗句的妙处,诗人是怎么突出蜀道难行的呢?可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写角度等方面去赏析诗歌的写作手法,体会蜀道的雄奇险峻。总之,诗歌鉴赏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只有关注诗题、作者、背景、意象、意境、情感、手法等,方能将一首诗解读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