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不让梨”的答案应在现实中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不让梨”的答案应在现实中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日有一条新闻引起舆论瞩目: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叉。而孩子的父亲对此提出了质疑。

首先得为孩子父亲的质疑叫声好。对于多数人来说,上学第一天耳边就不断回旋着“要听老师的话”,老师的话、教科书向来都是权威。这位孩子的父亲没有屈从权威,很不错。

不让梨这事说小还真不小。报道之后,网络讨论甚是热烈,矛头直指现行教育制度,指责老师扼杀小学生说真话的天性。话是不错,但老师或许也觉得“冤”,孔融让梨的故事讲了几十年了,半路上杀出个“不让梨”,老师确实很纠结。

一边是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一边是传统教育下正确的答案,老师打钩打叉都进退维谷,那就索性跳出对错的惯性思维,既不打叉也不打钩,将这位学生的答案在全班级试着讨论一下,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梨该不该让,什么时候该让,相信学生心中会自然的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比强制学生一定要让梨会好得多。

其实,孔融让梨的故事算得上是小学阶段的典型文章了,文章的道德教育意义显而易见。通过语文教育进行道德引领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出在目前教育制度与现实生活的脱节。当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要尊老爱幼时,现实生活中却是一个个“小皇帝”、“小公主”,连上学的书包都是家长代劳。当学生在课堂上说着要主动让梨时,现实生活中却不让梨还要挑一个最大的。从这角度看,在假大空的掩盖下,让学生做着言不由衷,课堂与生活相反的事,那问题比让不让一个梨更大。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但不能仅仅将学校作为课堂,现实的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如果现实生活中老师、家长及社会成员都能自觉在道德上要求自己,让生活承担起道德引领的重任,届时即使学生在课堂上选择不让梨也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了,因为现实生活中公众不必担心孩子失去温良恭谦的道德,然而当现实社会道德出现滑坡时,课堂上让梨的答案再正确,于现实生活中的道理引领全无益处。

(据《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