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界争论的经济热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理论经济学新的热点问题,探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路径、分析收入差距带来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对“国进民退”引发的新现象进行了学术争鸣。
关于收入差距拉大形成的原因和引发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造成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首要原因是腐败和垄断,另一个原因是增长的缺陷。现在有一种看法,就是把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笼而统之地归罪于市场。其实这是没有根据的。有学者认为,人们都说中国社会的收入差距已经达到危险的程度,可是如果我们检查一下近来发生的社会和突发冲突,极少是由于收入差距引起的。我们应该关心的是享受上的差别,而不是钱多钱少的差别。
有学者认为,分析收入分配公平与否,首先要把公平与平等区分开来。我国当前分配不公的成因在于产品市场不完善、要素市场不健全、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二次分配负福利效应、政府职能错位。
有学者认为,有以下几种理论已经误导了我们对收入差距拉大问题的及时治理。一是认为拉开收入分配差距可以提高效率;二是认为完善市场就能消除收入分配不公;三是认为经济增长最终会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四是认为劳动工资决定于市场供求关系。上述这些非常流行的观点仔细从理论上推敲,认真从实践中求证,总体上都是不能成立的,它们不能作为认识和解决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的理性工具。
有学者认为,要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必须将促进、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作为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和制度设计与改革的基本原则,必须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收入分配的管制制度和调节制度。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的讨论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学界高度关注的热门话题。有学者认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主要有:一是它同追求经济的短期高速增长是有矛盾的。二是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难启动。三是政策调整阻力重重。因此,要真正着力抓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就不能继续把保增长放在首位,就不能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速。应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适当调整,以免经济过快扩张和出现中位通货膨胀,把注意力集中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
有学者认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用改革精神予以正确处理,并澄清一些流行的悖论,应正确处理四个关系:一是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以质量带动GDP增长;二是推进生产力强进弱退与优化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全面推进生产方式的优化;三是扩大内需与分配公平的关系,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四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与加快城市化的关系,必须善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关于“国进民退”问题的讨论
有学者认为,无论是“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关键都不在于进和退。市场经济就是有进有退、有生有死,这是市场经济规律决定的。问题是有没有垄断、是不是有竞争、是不是有歧视。国有的是社会主义的,非国有的不是社会主义的,这种意识形态现在还存在。不能对国有企业、国有经济偏好,也不能对非公有制经济歧视。
有学者认为,“国进民退”是一个伪命题。评判国有企业“进退”的利弊和正当性,关键要看其向何处进、何处退,为何进、为何退,如何进、如何退。“国进”并不意味着“民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应是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关系。
有学者对“国进民退”之说提出质疑,认为“国进民退”之说难以成立。其实,“国退民进”也好,“国进民退”也好,都是战略性和总体性的提法或口号,都是不科学的。把“国退民进”、“国有企业从竞争领域退出”宣扬为我国改革的方向,是不正确的。忽视和否定国有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是忽视和否定社会主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摘自《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