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物理习题教和学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物理习题教和学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物理习题浩如烟海,花样年年翻新,可谓五花八门。近几年全国各课改地区中考物理试题看,其设计方法,一是采用变更提供材料的形式,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原理放在真实生动的情景下进行考查,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加深理解、巩固知识,进而促进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二是注重考查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老师应当通过组织有效的习题教学,帮助同学在形态各异的模型分析和对比中,抽象出共性,洞察共同的物理本质。

1 搞好物理规律和公式的教和学

①在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同学掌握规律本身,还要他们对规律的建立过程、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行深入了解,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规律来解决具体问题。为此,对不同的物理规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1)探索实验法,(2)验证实验法,(3)演示实验法。

②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也是每堂习题课前必掌握的知识。为了培养同学解题能力,必须注意:

(1)弄清物理公式中每个符号表示什么物理量,每个物理量表示什么物理意义,有哪些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什么,这都是学习物理的定律和物理公式的前提和基础。

(2)公式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每个公式,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若超出了这个范围,则不成立.弄清公式的成立条件、适用范围,对于能否正确利用公式来解决物理问题非常重要。

(3)由基本公式出发,通过数学变换得出一个公式。例如,从机械效率公式:η=W有/W总 可以得到:W有= ηW总和W总==W有/η 两个公式;又如:从速度公式v=s/t可以得到:s=v t和t=s/v 等。

(4)由熟悉的公式经过有限步骤就可以推出其它的公式,这样有利于公式的理解和记忆。例如,电功率的公式:P=W/t,因为W=UIt,有 P=UI;又因为I=U/R,故P=U2/R等。

2 注意精选习题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

在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是习题课的核心任务,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对习题的选择是关键。

2.1 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例如,运用焦耳定律解题时,笔者选了这样一道题目:暑期持续的“三伏天”,居民家里的空调、电扇都闲不住,导致电路火灾时有发生,火警电话不断,消防车拉着警笛呼啸而出,赶往火灾现场,调查发现,起火原因如出一辙:电线超负荷使电线内的金属导线发热引燃了外面的绝缘皮。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

(1)“超负荷”是指电路中的______过大(选填“电流”或“电阻”)。

(2)使火灾发生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3)请你提出一条预防这种火灾发生应采取什么措施_______。

这样编排的习题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

2.2 注意一题多解

扩展学生思路“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启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密度应用练习,笔者选用这样的一道题:用天平测得一铁球的质量是237g,把它浸没在盛满水的烧杯中,从烧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40g,问此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用求密度的方法来判断。为了起到一题多解的作用,笔者进而启发学生:

①假如质量是237g的铁球是实心的,那么把它浸没在盛满水的烧杯中,从烧杯中溢出水的质量应该多少?

②把球浸没在盛满水的烧杯中,从烧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40g,此球体积是多大?假如体积是这么大的铁球是实心的,它的质量应该又是多大等思路引伸扩散思考。通过练习,促进知识迁移,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3 注意一题多变诱导学生思路

在习题课中的“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使知识进一步精化的教学方法。例如,用滑轮组提升物体,不计绳重和摩擦若用250N的力恰好将600N的物体匀速提升,求机械效率?

在学生解答了这道题后,教师把题目改变为:

①若已知拉力和机械效率,求物重和动滑轮的重? ②若已知物重和机械效率,求拉力?③若已知拉力,机械效率和物重求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然后教师在原题基础上再加一问若用此滑轮组将9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2m,求此过程中拉力做的功?

此时机械效率?……

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习题探讨,开拓学生思路。

3 习题课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笔或动口解答物理问题。大部分时间是学生活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起到指点、引路、归纳总结等方面作用。

(1)指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透,往往会出现生搬硬套现象,或者审题不清,往往会出现问题考虑不全面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找准症结,予以指点。

例如,学生在学过热学公式Q=cmΔt,笔者让学生练习:在1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400g、温度为55℃的水,吸收8.4×104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多少℃?通过计算大部分学生得出105℃这个答案,教师首先肯定学生应用热学公式Q=cmΔt计算是正确的,但是提醒学生在审题时有没有注意:

①在1标准大气压下这个条件;

②问题要求的是“温度升高多少℃?”还是“升高到多少℃?”,从而在解开此题教和学的难点,找到症结后,学生不难得出45℃这个正确答案,通过教师指点使学生对概念和公式应用有了进一步认识。

(2)引路对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突出解题思路,把学生引上正确轨道.例如,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500N的重物匀速提高2m,拉力所做的功为1200J,若用该滑轮组把重为1100N的重物在20s内匀速提高3m,则拉力的功率多大?(绳重及摩擦不计)

由于刚学到机械效率的知识,很多学生无法解题,笔者便采用“分解肢体,化难为易”的方法分为3步解题:

①求动滑轮的重,②求后来的拉力,③求拉力的功率,并引导同学重温在滑轮组使用过程中,物体上升高度和手拉绳子上升移动距离的关系。由于分层降低梯度,在教师搭桥和引路下,绝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完成此类问题。

(3)学生在解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时注意点并归纳此类试题的解法,也就是要每次做完题后,要学生进行反思:看看这道题是怎样得出的,如何分析物理过程的,怎样把过程现象抽象为物理本质的,在解题过程中应用了哪些概念、规律来分析问题、解这道题对概念、规律有什么新的体会、认识,解题的关键在哪里,解这道题还有什么方法,看看对以后有什么可借鉴的,看看这道题你还可以提出怎样的问题,你还可以进行怎样的变化等,而不是做完后就置之脑后。做题的时候要多思考,多提问题,同样做题的后也要多思考,多归纳总结,这样,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生在解题时,教师还要注意规范学生解题格式。

总之,物理习题数量多、灵活性大,物理规律、方法是解题的依据、出发点、灵魂,只要我们抓住这个解题的根本,我们会发现许多题都是大同小异的,只要我们抓住这个解题的根本,不断归纳总结才能提高解题能力,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质的飞跃。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