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抚仙湖的隐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抚仙湖的隐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既然过度的土地开发和项目建设会对抚仙湖生态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就不得不让人质疑为何没有相关的环保法规来对抚仙湖的生态环境进行法律上的保护。实际上,根据中国《水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制定的《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规定,从2007年9月1日起,抚仙湖水质需按照中国国家规定的Ⅰ类水标准保护。既然有《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作为依据,为何大规模的建设项目却可以绕过这些规定,得以大肆地进展?

守不住的“红线”

根据《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抚仙湖一级保护区的“红线”是指“最高蓄水位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100米的范围”。按规定,“红线”以内禁止新建、扩建或者擅自改建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一切破坏生态系统和污染环境的行为。但实际情况是,这条最后的“红线”最终还是被各大地产商捅破。

据悉,在抚仙湖区,“环湖公路内侧”是湖泊保护的一条警戒线。因为环湖公路距湖边最远的地方也不过数百米,一旦在这一范围内兴建项目,就无法保证不冲破上述100米红线。

财经频道评论员张鸿说:“过去我们谈到环境保护,经常强调无法可依,但其实我们也看到了,对于抚仙湖,云南省专门制订了保护条例,在中国,即使是全世界,为了保护一座湖泊而专门制订法律法规的情况也不多见,并且在条例之上还有《水法》、《环境保护法》等等。

在开发与保护的并行发展中,出现了有法不依,保护形同虚设的怪圈,这并不难理解,因为生态保护条例并不能直接带来效益,而如火如荼的各旅游项目建设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现时利益和财富。对于无形的未来效益,选择的天平往往会倾斜到眼前利益这一边,使得所有的生态保护条例成为摆设,并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违规项目何以得到审批

那为什么有了法规还保护不了抚仙湖?答案并不难找。《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2007年颁布后不久,2009年9月,玉溪市便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其中明码标价,市财政以奖代补:“引进一家投资3亿元以上的国际知名品牌五星级酒店,建成后奖励当地政府1000万元”。而公开资料显示,像“樱花谷”、“太阳山”、“仙湖锦绣”几个项目粗略计算,投资总额就达到了七八百亿元。

只不过这些项目最初开展时,都是打着其他名号来躲避公众的质疑。比如打着“老年康体养生度假中心”的招牌,实际建起的是五星级酒店和商品房,而诸如此类“挂羊头卖狗肉”的例子不止一个。无论是以“健身中心”还是以“文化园”为名的项目,其实质内容都是体育娱乐场地、星级酒店和公寓商品房等。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八条规定,“专项规划草案审批前要获得环评报告,没有进行环境评价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那在建的工程项目是否符合这样的规定呢?据相关报道,以高尔夫球场的环评审批为例,虽然并没有拿到国家颁布的环评报告,但开发商却持有施工许可和销售许可的相关政府文件。经过审批的原因是他们申报的并不是高尔夫项目,而是按照“惯例”,避公众之嫌,申报的是“世界第一大高端体育运动会所”。

地方政府成违规项目推手?

根据《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在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改建建设项目或者在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的,都应经玉溪市人民政府批准”。也就是说,这些高档别墅、度假村、高尔夫球场项目上马的背后,都有政府的影子。

2009年9月27日,《云南日报》对玉溪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全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进行了深入解读。分析认为玉溪市级财政的从2010年起,每年投入旅游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各县区同时设立和增加旅游专项资金的决定,是想要通过刺激旅游业来带动抚仙湖地区经济发展,改变以农业为主的生产结构。

据经济观察报记者贾华杰报道,这些项目动辄投资数十亿元,给玉溪201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带来了增长,这也是玉溪市政府2008年制定的抚仙湖“保护性开发”路线图的一部分。

另外,根据玉溪市出台的《关于加快全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表明,旅游项目的引进,将会有市财政以奖代补,因此,很多投资不大的项目甚至都不被政府放在眼里。

地方政府的开发冲动缘于经济利益,也得益于“柔性”的法规所提供的巨大操作空间。政府热衷于推广这类的旅游项目上马,即使其并不符合国家相关的环保生态法规,也还是可以顺利得到审批。有多家媒体都报道说,甚至不用通过环评,仅凭市委书记一句话,就可以为这些违规项目开绿灯。

抚仙湖的产业结构困境

提及玉溪市政府加大力度投资旅游开发建设的原因,据悉是为了“今后能够以旅游业和配套服务业为主导,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方向,引导区域经济由低端平面化发展向多层次立体化和综合配套发展转换”。

抚仙湖流域的产业结构是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处于产业结构低端发展态势,对此,玉溪市副市长孙云鹏表示,玉溪的产业发展“非常的不合理”。他说道,“我们想把旅游产业作为玉溪的第三支柱产业,第一支柱产业是烟草,第二支柱产业是矿产”。在玉溪,由于历史原因,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烟草,烟草占经济总量甚至一时间超过60%,近两年,烟草约占经济总量40%左右,占财政收入的70%。玉溪市政府认为旅游产业也是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支柱产业,但是已经培育十年了,还停留在基础阶段,包括抚仙湖的保护和开发,因此要大力开发旅游产业,逐步转变农业主导的发展模式,这才有了大量抚仙湖边相关旅游建设项目的开发建设。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要实现双赢

抚仙湖大片“度假村”、“高档别墅”、“星级酒店”的出现,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但人们所能看到的就是眼前一步步恶化的生态环境和多数人不具备消费能力的旅游项目。

段昌群教授认为,首先,在中国不一定所有地方都要建高尔夫球场。“它带来的是大面积的土地占用、极高的维护成本,很小的私人消费群体以及潜存的生态环境问题”。尽管政府想要求发展,改变低端的产业结构模式的初衷有一定道理,但是一切的发展也都要建立在合理和长远发展的框架下,才能够得到良性和有序的发展前景。而发展的意义本身也是多元化的,并不能一味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这样损失的会是未来更大的利益,只是这些利益不在眼前,人们无法预估和衡量而已。政府应该将生态保护和经济利益协调发展作为未来的布局战略,抚仙湖本身具有较大的缓冲能力,很有希望维持良好的水质,但前提是“官方对目前的开发进行前瞻性的、科学严谨的管理,好好考虑发展方式和发展布局,以便把生态环境风险化解到最小程度。”

后记:

抚仙湖的命运牵动着关注这颗“高原明珠”者的心,人们对过度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表示担忧,不希望抚仙湖沦为第二个滇池。回顾近十年来的中国发展,很多区域都出现了以牺牲环境来谋取经济发展的模式,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在这看似欣欣向荣的局面背后,是未来几代人无声的哭泣。我们需要警醒,需要关注,希望未来有一天,我们的后人依然能够看到这条清澈见底的抚仙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