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幼儿早期阅读 教学策略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幼儿早期阅读 教学策略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将“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作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与要求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孟推在“天才发生学”研究中指出:有44%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都有5岁前即开始阅读的经历。我国的许多研究证明阅读对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早期阅读,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促进幼儿思维和良好个性的形成,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并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运用多种有效手段进行早期阅读指导,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幼儿早期阅读现状分析

由于部分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再加上在指导方法上存在一些偏差,因此,幼儿的早期阅读的现状中显现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缺乏情境启发,阅读兴趣不浓。多数幼儿的阅读,在不了解具体情境的前提下,其阅读兴趣容易因其他因素而转换。有的拿到书只是翻翻而已,一本图画书2到3分钟就已看完;有的装模作样的翻着,但对书中的内容不求甚解,谈不上对书中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阅读前的情境引导。

2.缺乏常识引导,阅读能力不够。有的幼儿想阅读,但没有被告知图画书和精致的绘本该怎样去阅读。因此,他们常常对一般的关于书籍的常识性问题,诸如如何解读一本图书的封面、如何了解页码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去阅读等问题,都搞不清楚,有的孩子甚至会把图书倒过来看。这就说明幼儿缺乏阅读常识的告知,致使他们的阅读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3.缺乏主体意识,阅读效果不佳。有的幼儿在阅读时,常常翘着嘴巴,一问才知道不是自身想读,而是为了应付长辈或教师的阅读要求,表现出草草翻上一下就表示读完了。随后有的急于调换书本,有的干脆把图书卷成喇叭玩,或干脆撕下来折纸等等。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教育者的意识替代了幼儿的意识,使幼儿带着情绪阅读。缺乏在愉悦的心境下进行的阅读,没有阅读效果是必然的。

针对上述幼儿早期阅读的种种现状,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应采用正确的方法,积极地引导。有意识地实施、调节教育活动,以求达到最大教育效果。我们需要并应该找到怎样的适合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方法呢?

二、幼儿早期阅读指导方法探索

我们认为:在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中,最好的方法是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沉浸在阅读情境之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丰富他们内心情感的体验,引领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唯有这样,才能实现阅中认知、阅中感悟、阅中育智、阅中养性的阅读目的。

因此,在近十年的实践中,我们所实施的早期阅读摆脱了单纯的学科教学范畴,开展指导方法的有效整合,从不同的教学角度来指导幼儿的阅读过程,达成了良好的指导效果。

1.情境引导,探索阅读重体验。

情境引导,是在幼儿具体的阅读过程中,教师依据一定的情境,抛出话题,引发幼儿根据情境进行阅读和思考。特别是在幼儿阅读过程中产生问题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并创设情境,让孩子浸润其中,体验阅读的乐趣。例如,在《幸好只是一个梦》的阅读中,孩子们对刺猬变成毛毛虫这一页,存有很大的认知分歧,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刺猬怎么会变成毛毛虫呢?小刺猬做了什么坏事吗?这些问题很显然就是此阅读活动的最佳切入点,因为它是由孩子们的问题产生的。于是,教师便由此作为契机,营造出刺猬做梦的情境,让孩子体验故事的峰回路转。这样的情境引导过程也是一个妙趣横生的过程,孩子的体验自然也非常的真切。

又如,开展阅读活动《星星警察》时,可用音乐烘托一种黑夜静悄悄的氛围,有一只小老鼠鬼鬼祟祟地出来(这只小老鼠可以是木偶做的也可用纸偶做成),东望望,西瞧瞧,慢腾腾地钻出身来,这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半夜三更了,小老鼠出来干吗呢?我们跟着它!”在这样的情景氛围中,伴随着老师的话音,启发幼儿积极阅读,探索阅读答案,在答案中寻找生活体验,增长生活才能。

2.细节阅读,学会观察成习惯。

细节阅读,是在孩子阅读过程中,重视引导孩子对细节的观察和挖掘,通过对画面角色表情或细小符号的思考,引发幼儿想象,从而理解画面含义,习得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主要方法有:一是指导幼儿学会观察画面中角色的表情、动作及角色间关系。如阅读《一只猪和一百只狼》的故事中,图画书上的小猪很小,但教师可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小猪被围攻时的面部表情,来体会小猪紧张害怕的心理活动,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做好铺垫。二是指导幼儿寻找画面的共同点、不同点和衔接点。幼儿除了会按顺序号观察画面外,还要引导幼儿知道画面中的共同点是故事发生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不同点是情节的发展变化(人物的动作和表情不同),而衔接点则是将每个画面连接起来的“粘合剂”,具有使故事连贯而丰富的作用。三是指导幼儿观察书中的特殊的符号。比如,图书中经常出现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等,在中大班,教师应引导幼儿去关注这些符号,并理解这些符号在图片中所想要表达的意思。例如,在《书本里的蚂蚁》阅读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小蚂蚁成为字以后每天在做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来提示幼儿观察画面中页码符号的变化,了解小蚂蚁每天在书本不同位置中跳来跳去,快活的和字宝宝们做游戏,从而让幼儿学习以观察画面细节的方式来阅读,提高阅读技能。

3.图文对应,有序表述激兴趣。

图文对应,是指教师通过将故事内容分别按句、段为单位进行分解,通过形象化的图形、符号制作成若干张有序的、连续的、流动的分解图,并在图片的下面配上简单的文字。如,阅读《小兔孵蛋》活动中,教师请幼儿观察图片,说出图片的基本内容,训练其阅后的感知能力。然后,教师再拿出制定的几段相关文字进行匹配说明,深化引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依据刚才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内容,调动自身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达成对阅读内容的有序表达。应用“图文对应”的教学指导方法,既要注意按照一定的教学程序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指导幼儿进行视、听、说的综合应用,也要注意画面与文字两者之间的匹配性和趣味性,更要注意运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