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小学数学走向探究性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小学数学走向探究性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教学与发展”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永恒主题。有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近年来,探究性学习逐渐成为主流的学习模式,走入寻常的数学课堂中。本文基于作者平时的教学实践,从探究性学习的自主性与平等性两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 小学 数学课堂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科学的探究式的方式,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其中包括:质疑、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交流、反思问题等环节,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方法、技能、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科学观点和精神。

一、探究性学习应以学生为主

探究性学习应体现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应当以学生的兴趣、探究为核心。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在自主、开放的环境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往与合作,以及表达与交流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个性得以张扬,创造潜能得以开发,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有效的课堂。具体展开,可包含以下3个原则:

1、还观察与思考的主动权与学生

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在于针对“问题”进行主动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经过亲身的探索和发现,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时,设计如下教学环节:(1)请学生上台来介绍一下自己手中的小闹钟,关于这个钟面,都知道些什么,了解些什么。再不断请学生进行补充,相对应的渗入深一层的知识,把知识体系建构地更加充实。(2)体验一回“小小设计师”,给自己设计一个时间做一件事,边展示边说明,其余学生进行主动评价。把对时间的认识与现实情境结合起来,唤起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形成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实践表明,数学情境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2、变合作、交流为学习的主要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因此,探究性学习不单是一人的探究,更需要的是思维的碰撞,从而迸发出璀璨的火花。例如认钟表这一内容: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拿出钟面模型,看一看、指一指、说一说,通过动手做、动口说,感知新知带来的学习乐趣,然后提出“你能通过合作将一个不完整的钟面补充完整吗?”的活动建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在合作中会产生意见的分歧,从而作出各种猜测,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此过程中,学生体验着互助与竞争,分享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表明,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创知识与应用相结合的新模式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数学”旨在平时的生活中秉持着随时发现问题的精神,引导学生对某件事物产生疑惑,从而自主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进而展开分析,直至顺利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在新华书店看书,购书时,可以就地取材,引导一些问题:“你能正确付钱,顺利买到学习用品吗?”,还可以想到:“练习册有100本,两个班级的同学来买,够吗?”等等,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既享受了数学带来的乐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口算、估算以及计算能力,还能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也从另一方面树立了学生独立处理事物的人格品质。

二、探究性学习应体现平等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应当包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以及师生交往互动过程。“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桥梁,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实现人人参与,最终促进自身学习技能的发展。

1、变“问我”为“我问”

要体现平等对话,应先从教学环节上进行改革,引导学生自己产生困惑,自己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乐园时,让学生先观察图上的信息,通过学生对信息的初步认识,让学生自己思考,想提出什么问题,再由学习伙伴加以解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又让其充分感受到这一课堂可以从他的问题开始,深入研究下去,并不断延伸出新的问题。

2、“自问”与“他问”相结合

纵观以往的教学,学生习惯解决既有的问题,不善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有的语言罗嗦,有的过于简单,有的过于口语化。若“提问”训练得当,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考能力能得到有效的锻炼。针对以上现象,我尝试采取如下措施:(1)独立提问与小组交流结合。学生先独立思考,自主提问,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组内成员充当小老师,帮助其纠正不恰当的词句。没有老师参与,学生没有负担,更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第一时间达到内化的效果。(2)指名提问与全班批改结合。先请学生主动把问题摆出来,然后请班上其余学生进行批改,好在哪,不好在哪,怎么改才对。对于改得好的学生,及时奖励以增加学生的评价兴趣,对于被评价的学生,适时鼓励以使其今后能提问的更到位。(3)学生批改与教师指导结合。当学生在批改时,一定会各抒己见,甚至有争执不下的时候,教师可以参与进来,引导学生从有效的一面去深入探究。

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实际上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再现,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更要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他问与自问,融会贯通,兼而有之,必能养成自主提问的好习惯。

探究性学习既是学生高效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保障,又是教师智慧、策略的集中体现,更是师生关系融洽的无形纽带。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的探究品格得到充分施展,为每一个个体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