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舌尖上的亲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舌尖上的亲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严妙怡讲述:

中秋前后,早熟蜜橘成熟,一个个如小灯笼挂在树梢。对了,我最爱的水果就是橘子。

大姨家的果园种了一大片橘树,每年这时节,常引得我这馋猫往她家跑。妈妈带我去了,大姨远远地就笑容满面地跟我们打招呼。还不等我开口说话,她便说:“快去摘橘子吃,挑大的、红的!”园子里有些品种的橘树长得不高,我站在树旁,一伸手就揽过一根坠满红橘的枝丫,满心欢喜地挑一个最红最大的,剥开新鲜的外皮后,两瓣两瓣地往嘴里塞。大姨家的橘子大部分是要出售的,我不好意思多吃,最后摘下几个拿在手里,准备带回家。但等到要离开的时候,我和妈妈会发现,在房子旁边的石台上,早已放好了一个小背篓,背篓里装满了大个的橘子。每一次都是如此。

今年天旱,橘子大量减产,收成不佳,听妈妈形容,大姨和姨父的眉头都拧成“川”字形,因为以前,卖橘子的钱在大姨家当季的收入中占有很大一份比例。我很自觉,没再隔三差五往大姨家跑,嘴上却总不是滋味,连连哀叹,今年这又甜又的橘子是吃不成了。

没想到大姨给妈妈打来电话,点名要我接。大姨在电话那端问:“妙妙,怎么最近不来大姨家了呢?”大姨的声音里听不出丝毫因橘子减产而生的烦恼,她催促我:“快来,树上橘子可红透了呀。”想起妈妈之前的叮咛,我借口说道:“最近学习抓得紧,等过一阵子轻松了再来。”

第二天傍晚,我在屋里看书,突然听见一阵摩托车的轰鸣声由远及近。我侧着耳朵仔细辨别,它停在了我家院前。

“大哥,你来啦。快进来坐。”这是爸爸的声音。

我扔下手中的书跑出去,原来是姨父。在爸爸的协助下,他把一个大竹筐吃力地抬到屋里。我好奇地掀开筐上铺着的报纸,呵,好大一筐柑橘!我高兴地尖叫起来。

“今年不是收成不好吗?你们怎么还送这么多橘子过来?”

“知道妙妙爱吃,她大姨说必须给她拿一筐来。”

人们对来之不易的东西总是倍感珍惜。这筐橘子,我吃得小心翼翼,总是在忍耐不住时才不舍地拿出一个吃。

在我的“倍加珍惜”之下,半个月后,橘子还有约莫半筐的样子。可就在一个下午,我在翻动筐内的橘子时,突然发现竹筐底部的橘子烂了好多,这对我无疑是一件晴天霹雳的事情。

“哎呀呀,怎么就烂了呢?”我一边心疼地把烂橘子拣出来扔掉,一边后悔不已,怪自己的过分珍惜,反而导致浪费。

哪知,大姨知道后,又送来一篓用薄膜包好的、保存期长一些的橘子。看着这篓橘子,我呵呵地傻笑,因为我知道,这一个个橘子都代表了亲人间不用言语来诉说的爱。

我又想起了小时候,在阴凉的大榕树下,大姨常常抱着我问:“等以后大姨老了,妙妙会爱护大姨吗?”

我将圆脸笑成一朵小花,用清脆的声音大声回答:“会!”

冯意如讲述:

我们每次回老家,都有如“鬼子进村扫荡”。偏偏爸妈时常带我回去,各种重大节日更是从不缺席。

平时冯家院子里只生活着爷爷奶奶两个人,除了汪汪的犬吠、嘎嘎的鸭叫和咯咯的鸡鸣,院子里一直很宁静。但等儿孙们回去后,大院立马变另一副模样。淘气的堂兄妹们满院子跑,追得鸡飞狗跳,妈妈姑姑在帮奶奶烧菜做饭,其他人坐在凳子上一阵天南海北地海侃,时间允许还会坐在牌桌前杀上几回合。

奶奶把饭菜端上桌,家常的魔芋烧鸭,冬瓜炖排骨和几盘炒肉丝炒时蔬,香味缭绕在整个大院里。众人夹着碗盘里的饭菜,边嚼边说,老家的饭菜就是香,就是比城里的好吃,还放心。

幽默的小姑在一旁说:“‘妈妈菜’可以成为中国第九大菜系了!”全家人哈哈大笑,奶奶更是开心,不停招呼大家多吃点,一会儿又回厨房端出几样香喷喷的家常菜。

大人们都说,爷奶年纪大了,希望他们在家享享清福,少做一点活儿,哪怕不做也行,儿孙们养得起。但爷爷奶奶忙碌了一辈子怎么停得下来,他们仍然不时在果园里、菜地里、稻田麦地间忙碌,成为土地的守望者。

离家时带走大包小包的食物,就像是多年来的约定俗成一样,老人们送得愉快,儿女们接得也开心。

这些年我们都带走过什么?想一想都觉得数量惊人。

老家厨房旁的储物间立着一个大冰箱和一个大冰柜,被奶奶填满内容。挂在墙壁上一串串干大蒜,储物柜里一袋袋晾干的萝卜丝;煮好再晾晒的干豇豆,加入腊肉里煮是寒冷的冬日里最难忘的美味;脆干的红海椒,晒干的三月瓜片、南瓜片,从田地里收回来的黄豆、绿豆等各种豆;小缸里储存的鲜辣豆瓣酱、醪糟,自制的口感独特的“下饭利器”霉豆腐;年内刚压榨的菜籽油,地窖里储藏的红薯、紫薯和芋头;家里养的鸡鸭鹅,一篮篮还粘着毛的蛋,怕路上颠簸碰碎蛋壳,奶奶还细心地在篮子里均匀铺上锯末渣或泡沫渣,将蛋一一隔开……

还有一些熟食。离开那天,奶奶早上五点钟就起床做糍粑,糯米是前一晚上泡好的,她和爷爷在木桶里拿着杵棒将蒸好的糯米反复捶打,直到变得紧实软糯,口感上佳,最后撒上一把捣碎的熟芝麻熟花生,一大块飘香糍粑在我们起床时就端上桌,剩下的打包带走;前一天制了新鲜豆腐,老家称做“打豆腐”,豆腐块里加上肉末、鸡蛋、糯米,捏成圆球形,蒸了一家人爱吃的糯米团子,冻在冰箱里……

爷爷奶奶热心肠,家里的食物不仅给儿女拿,任何亲戚朋友来了,也一定会大包小包地慷慨相赠。就连院子后面的大片竹林,有人需要的话,爷爷也会乐呵呵地拿上柴刀替他砍竹子去。

将食物打包装好时,爷爷的双手忙个不停,他的话底气十足:“用你们时新的语言,这些都是自家种的有机的、绿色的粮食作物,不知道比城里那些大棚蔬菜、农药蔬菜好上几倍哟!”

“那是肯定的!”爸爸也不失时机地赞美几句。

眼见包裹越来越多,我怕不方便携带,老妈又会叫我充当廉价苦力,于是跑到爷爷奶奶身旁吹耳边风,“爷爷奶奶,别再拿了,去年春节带走的香肠腊肉都还没吃完哪,放太久就不好吃了。”

“小孩子懂什么,多吃点才能长身体,又干又瘦才不招人疼。”奶奶总拿这样的话唬我。

“嘀嘀”,带齐东西,我们上车准备离开。爷爷奶奶站在旧红色的院门前,跟我们挥手道别,奶奶还一直不放心地提醒:“路上小心,稳着点开,注意别把鸡蛋颠破啦,那些肉类熟食拿回去马上放冰箱冻着,不然要坏……”

过不了多久,奶奶又会打电话来:“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家里的瓜果又熟了好多,我们吃不完,快回来拿……别忘了把如丫头也带回来。”

爷爷奶奶不善于表达,但他们借着一袋又一袋的食物,诉说他们内心的情感,那些食物包裹中饱含的脉脉温情,是他们对子女儿孙们最深沉质朴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