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转变理念 提高认识 推进省部产学研合作科学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转变理念 提高认识 推进省部产学研合作科学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5年9月,教育部周济部长与广东省黄华华省长分别代表教育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签署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启动了国家层面省部产学研结合的试点工作。据了解,三年来,省部产学研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层次逐步提高,成效日益显现。据统计,参与省部产学研合作的重点高校76所,入粤参与研发和成果转化的省外高校专家教授3800多名,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广东企业60D0多家,合作项目上万个,共建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112个,投入专项资金6亿元,截止到2007年底,带动地方财政投入28亿元,引导社会投入405亿元,实现总产值累计4088.3亿元。

为何要推行省部产学研合作?省部产学研结合取得如此成效的原因何在?如何推进省部产学研合作走向深入?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雷朝滋博士。

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是当务之急

“真正解决问题是科研工作的落脚点”

“毋庸置疑基础理论研究非常重要,但基础研究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应用。这就是说认识自然并不是科学研究的终极目的,关键是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雷厅长举例说,比如有些人患有糖尿病,首先要弄清楚病因,这是基础科学问题;然后就要迅速地转入应用――研制出新药或新疗法来把病治好,这才是关键、这才是研究的目的。有些人习惯于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割裂开来,甚至认为应用研究是低水平,搞成果产业化是没出息,这是很错误的。有些传统的观念、做法也许应该反思了,把科学研究活动区分为基础性和应用性,把科研经费来源区分为纵向和横向,是否真的有必要?是否真正有利于创新?科技创新是否也应当以人为本,更多地关注民生和社会需求?科技创新工作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技发展应当瞄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具体目标、需求,统筹考虑,上中下游紧密衔接,协调发展,切实扭转当前一些领域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科研成果很多、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支撑有限的状况。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强调科学技术一定要有用,要能够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什么要搞科研,进行科技创新?认识自然最终的目的是要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所以,科研工作最终的落脚点,无论是基础性研究还是应用性研究都是为了真正解决问题,都要面对民生、需求。基础性研究是为了解决基础理论问题、弄清规律问题和本质问题,为应用打基础;应用性研究一定要瞄准具体的应用目标,在“用”字上下功夫,迅速地落实到产品、工艺、生产线和装备等方面。

“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有人认为搞应用性研究,学术水平上不去,这完全是个误解。”雷厅长解释说,科技创新的目标要靠应用、靠产业化来实现,擅长基础理论研究的人未必擅长工程化、产业化,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搞工程技术也是真功夫、高水平。科技创新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科技成果不能尽快地产业化,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就会大大延缓,现代化目标就难以如期实现。有些重大的应用课题本身就包含着许多基础性的科学问题。比如说,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重大工程本身就需要攻克许多基础科学的难关。我们应当真正领会小平同志讲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正确涵义。小平同志讲“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发展高科技的目的是要实现产业化,落脚点是产业化,否则就不可能改变我国落后的状况。

“通过产学研结合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创造财富、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本领。”雷厅长说,高校培养人才仅靠课堂上的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科学研究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这点在过去强调不够。现在有些学科专业特别是一些应用学科,培养学生过分依靠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企业感觉不好用,需要花很长时间对其进行再培训。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创造财富的本领?雷厅长给出了答案:“也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通过产学研结合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树立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理念”

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观念和习惯做法的影响,科研活动普遍以出科技成果为目标,不少高校过分追求统计数据指标,考核评价体系论文导向过重,轻视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缺乏服务社会的现实关怀;不少教师仍习惯于自我封闭在“象牙塔”内,一味地偏向于追求所谓纯粹的学术价值,忽视了科技工作实际的创新贡献,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漠视民生、需求,忽视了科技创新是为了造福人类,改善人民生产、生活这一根本目的。

“科研工作如果还按照这种思路走下去,科技、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就难以根本解决,终究是要被社会所抛弃的。”雷厅长强调说:“科研工作也一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总书记提出的‘两为’正确方向,提高认识,转变理念,树立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理念。”

提高对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高校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国家”

“坚持产学研结合是高校今后发展应当贯彻的重要方针。”雷厅长说,之所以这样讲道理很简单,因为只有关注民生、社会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真正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百姓,创造财富;也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

“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最基本的功能之一;而服务社会其实最主要的是利用学校的人才和科技积累服务产业、服务企业,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解决社会、市场需求。但有些人只愿意服务国家需求,不愿意服务企业,认为服务企业是低水平甚至没水平。我们认为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国家。为什么这样讲?”雷厅长解释说,现在大家都讲综合国力竞争,而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核心。没有经济实力,就谈不上国防实力、科技实力等。经济实力又体现在何处?最重要的是要看我们的企业是否强大,企业的实力是国家经济实力的支柱。只有我们大量的企业在国际上有了竞争力,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才能大大提高,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国家才会富强,人民才能富裕,也才会有大量的经费投入到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上。科技创新应当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只有企业、产业强大了,经济发展了,才能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形成良性循环。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的需求,就是国家的需求,是国家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产学研结合是科技发展自身的需要”

每年的诺贝尔奖揭晓后,大家都会感慨“为什么我们的科学家得不了诺奖”、“诺奖离我们究竟有多远?”雷厅长说:

“其实,科学发展也要遵循其内在的规律。科学研究,尤其是重大的原创性突破是需要积累的,首先是经济的积累,然后才有人才、团队的积累,以及科学研究自身的积累。科技创新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是仅靠满腔热忱就能做出来的。因此,得诺奖这种事急不得,也没有必要这么看重它,等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水到渠成。”为了早日实现诺奖零的突破,也应当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调整、完善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找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着力点,搞好经济科技积累。

“有些人认为我们得不了诺奖,是因为在基础性研究上的投入不够多,不像美国等发达国家那样重视基础研究。”雷厅长说,国家科技发展也是有规律的,每个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应该以本国的经济科技发展阶段、水平为基础。任何一个国家的科技工作都应该服从服务于国家的中心工作。科技发展战略应该与国家发展战略相一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科技发展战略应该有别于发达国家。有些人动辄拿美国的发展战略与中国的进行比较,这是不对的,我国与美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阶段、水平不同,不可能完全效仿;再者,一些人对美国的科技发展战略也有很多误读。其实美国的科技创新也主要是在为美国经济、国防实力如何更加强大服务的,也就是在服务于美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美国大量的基础性研究是与特定目标任务相关的,也是瞄准产业和国家安全未来的发展需要,是在为国家下一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技术储备。

“产学研结合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产学研结合虽然主要目标是为产业发展服务;但在此过程中,高校也完成了自身的职责和任务,实现了自身发展的目标,也是高校本身发展的需要。”雷厅长说,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学科建设是学校永恒的主题,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只有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动力源泉均来自社会、产业的发展,社会、产业发展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产业不发展,那培养的人才就没有用武之地,设置的学科专业就需要调整,学科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人才培养都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这样培养出的人才企业才会满意,我们的学科才会有巨大的生命力。

如果老师能够真正地深入到产业中去,到企业生产的第一线去掌握新情况、了解新问题,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科研方向,把第一线的鲜活知识讲给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科研课题。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把学生直接带到生产第一线,这样可以真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培养了学生,也培养了教师。

总结起来通过产学研结合,产业得到了发展,产业的发展可以反过来支持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这是一种良性循环的模式,在产学研结合的过程中,使各方都得到了发展和提升。产学研携手共同推进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我们国家大多数产业的发展水平不高。如果我们的产业水平能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那么这些产业所提出的课题就一定是该领域的国际前沿问题。参与这样的课题研究,我们的科研水平自然也会是国际领先的。”雷厅长强调说,但我们的高校不能因为我们的产业发展程度不够、企业科研水平不高,就不愿与其合作、共同立项来解决它们的当前实际问题。国家要富强,科技、教育要发展,都必须依靠本国企业的发展壮大来提供经济支持。可以说,如果产业和企业的问题解决了,那么科研中立地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实现顶天的目标也就有希望了,高水平大学建设所需的经费、资源也就有了保障。

针对当前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现象,雷厅长对产学研合作的双方提出了诚恳的建议:对于高校来讲,只要不贴钱就要去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因为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完成了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三大任务,出了成果、人才,也就实现了学科建设的目标;对于企业来讲,必须要舍得出钱来与高校合作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企业也不要奢望高校老师自带干粮来为企业搞创新。

“可以这样讲,如果产学研合作真正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深入地开展起来,那么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将要加快。”雷厅长对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前景寄予了厚望。

推进省部产学研合作科学发展

前不久,两部一省联合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关于深化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和《广东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的通知》(下简称《纲要》)。雷厅长对这两部文件中有关产学研合作的相关内容进行了重点解读。

深化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的重要意义

《意见》中,对深化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详细表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深化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迫切要求。省部产学研合作是两部一省以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为重点,推动我国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探索具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有效途径。

第二,深化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是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省部产学研合作涉及全国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深层次的改革,涉及高校办学思路的调整与完善,担负着为全国探索积累经验的重任。高校和科研机构要站在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高度,始终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方向,进一步深刻认识产学研结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三,深化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是推动广东经济发展模式战略转型,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的迫切要求。省部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广东破解制约发展重大难题的重要途径和开展自主创新综合试验的重要内容。深化省部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加速聚集国内优势创新资源,加快推动广东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尽快建立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快速提升广东自主创新能力。广东省各级地方政府、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省部产学研合作的工作部署,以省部合作为契机,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推进广东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

《纲要》中提出,要以省部产学研合作框架为基础推进广东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雷厅长介绍说,“广东之所以能率先在全国建设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它区别于其他省市的重要优势和特色就在于省部产学研合作。而下一步试验区的建设,又要以省部产学研合作作为重要的支撑和平台。”广东省内的全部高校以及省外的大多数国家重点建设高校都将参加综合试验区建设。可以说,如果没有省部产学研合作的成

功基础,就没有广东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率先建设和发展。

如何推进综合试验区建设?《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重点探索建立促进全社会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的新机制,探索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探索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探索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的自主创新投入新机制,探索建立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导向机制等。”

加快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

“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是今年省部合作中的新亮点,是广东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战略选择。据了解,将有100多名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优秀科技人才,在广东科技型企业驻点1年,开展技术需求调研、技术对接、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工作。《纲要》中提出,要“加快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在“两部一省”合作框架下,分期分批遴选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担当企业科技特派员,进驻广东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帮助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也是高校培养青年教师的重要举措。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参与产学研合作

为了调动各方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高校制定激励措施,对校企合作项目予以应有的重视和同等待遇,对与广东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完善科技成果登记和评奖制度,对省部产学研合作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原则上在广东登记、评奖及产业化,并由广东或联合教育部推荐参加国家评奖,完成单位和人员应按实际贡献大小排名,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及国家级科研机构可作为成果第一完成单位,广东省以外的相关人员可作为成果第一完成人,在广东进行成果登记和评奖;完善产学研结合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创造性,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产学研合作各方要以书面合同形式明确合作内容、知识产权权属分配、成果利益分配、风险承担和技术保密等;鼓励企业以红股或股份期权等形式奖励做出重要贡献的高校及科研机构科研人员,鼓励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以知识产权作价出资入股,以形成更多以市场为导向的科研成果。

(本文根据采访录音整理成文,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