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语文回归语文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语文回归语文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现代语文示范课和精品课的兴起和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的导入,人们在每一节语文课的环节设置上推陈出新,花样百出,令观者获得了丰富的视听享受。但与此同时,负面作用也随之而来。那就是语文课的形式化日趋严重,学生的一些语文的基本功底没有培养好。基本功不扎实的后果就是阅读、理解、写作等能力的停滞。语文课说到底是语言和文学,最直接的效用是培养人的内在素质和涵养,这种效用不是光靠做题就能解决的,所以让语文,或者说让语言和文学回归语文课堂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静 增量阅读 教师的角色

一、让“静”成为课堂的风景

随着“课标”的推行,学生在课堂上充当“知识容器”的“满堂静”现象是一去不复返了。但我们时下的课堂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变成“浅”思考,满堂“动”了。课堂上“蜂飞蝶舞”,煞是热闹,主要表现为:课堂活动过频、课件充斥课堂、教师主导意识太强、问题设计过多、讨论流于形式等。

这样一来,学生静心学习语文――沉思默想、咀嚼感悟的时间严重缺失,取而代之的是脱离文本的“架空分析”和“架空讨论”,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深度不够,效率低下,课堂呈现的是虚张声势的表面繁荣:一堂课上完,文本的“天空”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学生成了课堂的匆匆过客,坐着缆车看风景,没有真正的提升和体验。

静读。静读是指在安静的环境中无声默读和细吟慢读,自主徜徉于作品的美妙境界之中。首先,阅读是读者和文本对话的过程。要对话,首先就要了解文本,而了解文本的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默读。其次,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让学生能较快地默读一篇文章,迅速掌握文章的大意。再次,安静的学习环境,可以避免互相干扰和暗示,有利于学生开启思维的大门,真正进入自我的学习状态。通过读,学生会排除字词和断句的障碍,大致熟悉课文内容,靠自己的能力解决一些常见问题,发现文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之后的动态读和其他活动做准备,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凝听。凝听是营造静谧的氛围,让学生的心完全安静下来,集中精力听,完全融入作品的精神世界,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的过程。

静态的倾听更能让人进入文本的内在世界,更有利于和作者及文本对话。学生经过预习,心中已有一定的情感基础,课堂上再给学生创设一个宁谧的氛围,让他们全神贯注地聆听,沉浸在作品的精神世界中,激发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便能更深入地领会文本的意境。

潜思。潜思就是静静思考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

静写。静写是学生在课堂上动笔思考的过程,它可以是组织问题答案的过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想不清楚时,可以写下来,通过写来理顺思维,并且使思维走向深入;也可以是进行语言训练的过程――课本是语言训练的蓝本,是一座语言的宝库,好的老师会利用课堂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实实在在地练笔,表达他们最真切的感受,在学生还没有写好之前决不提问。

默想。默想主要指联想和想象,是在默读的基础上进行的无声的意蕴探求。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留出“空白”,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在充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寂然凝虑,思接千载”,“精骛八极,神游万仞”,充分地联想和想象。语文是形象的艺术,所以我们一定要给学生营造“片刻的宁静”,给学生插上想象和联想的翅膀,从而让平面的文字符号在学生头脑中变成立体的图像,让抽象的文字作品变成具体的形象。

静悟。静悟是教师在教学进行到一定的深度后,引导学生用心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课堂就是一个师生、生生、个体与文本及作者对话的过程,师生的对话,生生的对话,最终都要回归到个体与文本的对话上来。

希望“静”成为语文课堂永不消失的风景。

“增量阅读”是语文的根本

增量阅读目的是通过增量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浸润在文本墨香之中,从而实现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一、保证足够的阅读时间

在语文自读课中,让学生创造性地自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我们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目标。

增量阅读是一项长期的需要坚持的事情,需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那么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就成了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我主要让学生抓紧几个时间段,一是早读前让学生多读一些诗词类的需要朗读的内容,增强学生的语感,二是抓好中午的时间,在饭后让学生阅读30分钟的时间,三是晚上睡前30分钟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另外就是学校规定的阅读课,周三下午的两节阅读课。时间有了保证就有了增量的条件。

二、与课本紧密结合,可以与初显身手结合起来

教材“成长的经历”单元中的初显身手中有要求学生搜集资料如:“你知道安徒生吗?你读过他的哪些作品?学生可能因为 学校条件差,读不到安徒生的着作,教师可以每天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全班连续朗读安徒生的作品,也可以让有条件的学生有准备的参加读书活动。

三、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增量阅读需要老师的谆谆善诱,巴赫金指出:“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教学中学生只是跟着教师的思路前进比比皆是。即使有生生对话,也是学生中首席发言人独领。这不是平等的对话,不是真正的对话,只是马丁.布伯所说的“装扮成对话的独白”。真正的对话是在民主和平等的前提下,师生双方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交流。

教师的角色

近些年,随着一批民国老课本的重见天日,激起人们对于那个年代教育图景的热情及想象,也再一次触发人们对当下母语教育的集体反思,包括教科书的编写。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些教科书所揭开的只是民国教育之一角。在它们背后,蕴藏着更为广阔、也更耐人寻味的历史景观。

语文课所培养的技能并非只针对升学和考试,语文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最基本的工具。它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语文课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形成学生的内在素养和品智的关键,所以让语文回归课堂吧,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得到提高和内心修为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