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注学生的今天 成就学生的未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注学生的今天 成就学生的未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置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正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 学习积极性 情感 态度 价值观新世纪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其基本内容是: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数学学习的动力因素,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又会有力的促进孩子积极的思考、探究,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从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他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富有个性的、主动的和生动活泼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不能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去感受、体验与理解消化。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提供可能性。为此,教师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学会尊重及赏识每一个学生。

现代教育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又要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发展。作为教育者,教师不仅要认识到:“学生是具有平等人格的生命个体”,更要从心理上真正接纳孩子是“平等生命个体”的观念,学会“蹲下来看孩子”,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看问题。这样才能树立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意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对于鲜活的生命个体,其差异性亦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教师,必须树立对每一个孩子都要发自内心的信任、尊重、理解、宽容、激励的意识,学会尊重孩子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尊重他们的人格;学会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去发现、赏识他们的优点与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传达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要求,设立不同的目标,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区别对待,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学习成功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信心、有能力、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

1.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不一样的学习情境。

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3用数学的美去感染学生。

“数学是美的王国”;“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小学数学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美,如师生课前制作直观教具,并利用课件使学生在直接感知的过程中可感受到色彩美、形体美;计算公式的推导有条不紊,可使学生体验到思维逻辑美,公式的简洁美;合理设计教学结构,精心安排学习过程,可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体验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和谐美;富有启发性、结构严密性的板书,可使学生感受到板书的布局美。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美的教育,无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2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体验数学是充满着探索与创造的。

2.1数学教学的素材要来源于现实生活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许多数学概念、原理都能在现实中找到相应的模型。而我们所学的书本上的数学知识,是经过数学化和抽象化了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结合有关的内容,给学生提供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的机会,也是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把现实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把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变成数学问题来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

2.2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世界。 数学教育不仅仅让学生学会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分析实际问题,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观察周边世界,观察现实生活。

例如,学习“利息”后,倡导学生自己回家计算一下家中存款到期的利息,根据家中的具体情况,算一算怎样存款既能支援国家建设,又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学了“三角形的特征”后,介绍房屋架、电线杆拉线、坏桌椅的修理等。

3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首先,数学活动结果的严密性要求学生具备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缜密的推理和判断能力,模棱两可和似是而非是学习数学的两大天敌。通过严谨的数学教学,学生能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其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也是数学教学成功的标志。有人曾说,教育最大的失败莫过于学生没有任何问题可问。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小学生好奇、好问、好动、求知欲旺盛,从这些特点出发,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提问的良好品质,促进思维的发展。

第三,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坚持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教;学生能完成的教师就放手。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明天,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

总之,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暂时的、变化的和零碎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却是持久的,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未来审视今天的教育,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实践,重视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面。在如此重要的学科中,重视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是一个应该坚持不懈为之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