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活动,立大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活动,立大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言文是普通高中语文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来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却认为文言文比较难学,学习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好。拨开重重迷雾,却发现我们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没能真正让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各种文言文学习活动无疑将能改变这种现状。“新闻会”、“争当小老师”、“说文解字”、“百家讲坛”,它们将助我们一臂之力。

关键词:文言文学习活动“新闻会”“争当小老师”“说文解字”“百家讲坛”

一、现状及原因浅析

一提文言文学习,许多学生就高呼难学,不少老师也慨叹难教。虽然课堂上老师如临大敌,严阵以待,生怕有点滴遗漏,但大多数学生却如坠雾中,茫然以对,难燃尚古激情,即使有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上侧耳聆听奋笔疾书,生怕有一丝放过,但到头来一考试,却是失望大于希望,灰心又胜信心。

结合一些专家、老师对这种现象的深刻剖析,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教学内容偏颇,草率对待文言知识的落实,文言文课上成了现代文阅读精讲课;二是一些老师仍单纯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以至于最后又成了“填鸭式”的“满堂灌”,而教学效果也局限于老师倒出“一桶水”,学生最多得到“一碗水”;三是文言文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单调使得学生没了兴趣,失了动机。

二、对策浅探

因此,文言文教学现状要改观,文言文教学要改革,而且势在必行!那么,又该如何改革呢?

笔者认为,首要任务是要把准时代脉搏,学习并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理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这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打个比方说,学生就是学习活动的发动机,而老师应该做电子起动器。换言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能离开这一核心,更不能放弃。

其次,要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内部动机,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日常的文言文教学活动中要处理好传统和现代、知识和能力,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等多重矛盾组合,既要把知识夯实,又要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求知的火把。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

再者,新的时代,新的社会对需要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取心和团队精神,良好的组织和沟通能力,创造性,终身学习能力……这些新的要求也促使教育要改变原来培养传统知识型人才的教育方向,要知识和能力共举、创新与个性并重。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开展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不仅让学生积累知识,而且更能训练能力,提高修养,张扬个性便成为语文教师的上上之选。

回顾十余年教学生涯,笔者思量以下几种活动颇有成效,今作简述,请大方之家予以指导。

(一)“新闻会”

借鉴新闻发言人在新闻会对某些事件作出表述,回答记者们的提问这种形式,策划“文言文翻译新闻会”这一小活动。简言之,就是让同学们课前做好准备,然后指名或推荐一名或者若干名同学做新闻发言人,接受其他同学(记者)的提问,解决难点后由“新闻发言人”指定同学作翻译进行交替传译(讲话者讲几句后,让口译员翻译,交替进行)完成某些文段翻译。

首先,召开小型“新闻会”,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4-6人,每小组推选1人为“新闻发言人”,接受其他“记者”提问。在此环节“新闻发言人”不概述文章大意,不指定同学作翻译,(目的是节省课堂时间,避免环节设置重复,增强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其次,由老师指名或由同学推荐一名或若干名“新闻发言人”,到讲桌前主持全班新学文言文的“新闻会”,“新闻发言人”先概述文章大意,然后,接受各个小组推选的记者提问。(在此环节要注意的是每个小组限推一名记者,所提问题应该是本小组没有达成共识的,或虽有答案却感觉不满意的。)

再次,在解决了文中难点词句后,新闻发言人随机指定一名同学作为翻译进行交替传译,二人合作翻译课文的重点文段,让全体同学对全文形成系统而又有重点的认识。这种活动方式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记相比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原因在于“新闻发言人”的挑选具有随机性,每个同学为了避免在选到自己时“卡壳”丢面子,必然要最大努力了解课文,主动解决自己的难点。这就真正地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同时这种活动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之间容易沟通,容易引起共鸣,气氛活跃、和谐。

当然,这种学习方式也存在一些“隐患”,因此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课前预习要全面而有深度。

2.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能做“甩手掌柜”。

3.“新闻发言人”的回答不能随意,不能“离题万里。”

(二)“争做小老师”

在学习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寻觅文言人津梁”单元时,为了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我们教研组集体备课时选取了几篇课文,把参考书和相关资料交与学生,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集体备课”,然后由学生自己讲课。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我们给各个学习小组评出等级并设最佳小组奖。这样能激起同学们的好胜心,他们可以很快转变角色,小组成员同心协力,积极合作,搜集资料,解决疑难,从课文内容的备课到教学流程的设计再到课后作业的布置设计,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思考能力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团队精神、协作意识也得到了强化。

课堂上,小老师虽有些紧张拘束但却环环相扣有条不紊,一旦课上出现突发问题,其他小组成员积极补充,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却绝不混乱。课后,老师就某些不足再给予一定的补充和指导,学生们都表示这样的课堂收获挺大。

这种教学活动方式使学生能够进行换位思考,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积累还是对内容的把握都是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心态下进行的,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其它没有预料到的效果,比如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不再单纯地关注故事情节,而学会从其它角度,比如语言、结构、人物形象、表达技巧等方面鉴赏古典文学作品,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文解字”

这种活动就是在某一个时间段中(一个月或两周),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些文言文学习需要积累的文言词语,让学生选择一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的字,然后以这个字为原点,呈三个梯级向外辐射,第一梯级为所选字的每个义项,第二梯级为某个义项的某个典型例句,第三梯级为同这个典型例句有关联的文学典故、名人轶事,成语俗语等。

每个同学经过自己搜索资料加以整理后便可在每周的活动课或自习课上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

比如有一次笔者给学生提供了“居、举、具”三个字。有一个同学选择了“举”,经过搜集整理,他向同学作出了大致这样的展示:举,一是举起、抬起的意思,例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二是举起的引申义,可以理解为举出,例如成语“举一反三”,然后,他又给同学们列举了几个类似的词语,如“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三是推荐、推举,例如“举孝廉”,并且他给大家讲述了自汉代汉武帝以后这种培养和选拔官吏的方法;四是攻下、占领,从这个义项出发他举了“戌卒叫,函吉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例句,并且带领大家一同吟诵起了杜牧的《阿房宫赋》;五是“全”的意思,例如“举国欢庆”。这种活动方式相比于传统的文言词语的积累来讲更具故事性、趣味性,学生在整理积累时不感到枯燥,不感到单调,他们愿意主动去做,无形之中学习的效果也就增强了。

(四)“百家讲坛”

学习文言文的目的绝不应该仅仅是停留在对文言语言知识的积累上,而是在提高我们语文素养的同时,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而这无疑要建立在觅得学习文言文的津梁的基础之上――因声求气,仔细理会,融会贯通。仿照百家讲坛,举办小型的讲座无疑是一种益处多多的活动方式。

为了能更紧密地联系课内所学知识,拓宽视野,提升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养,笔者特意对学生作出了如下的要求:

1.讲坛以讲学过的作品中的人物为主。

2.为了使内容更丰富翔实,建议大量参阅课外资料。

3.要注意分析鉴赏对人物形象塑造有重要作用的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以及个性化的语言,真正做到仔细理会,讲出心得。

4.要对个别运用精当的词语反复揣摩,以体会古人炼字之妙。

5.在仔细理会的基础上要充满感情地品读、吟诵,开设讲坛时读原文词句要读出人物的形象特征,读出人物形象应该具备的神采和气韵。

此活动一经开展,便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欢迎,开讲坛者丰富了知识,展示了风采,听讲座者增广了见闻,并且如同听书看戏,兴趣盎然。虽然有些分析不够老到,有些观点稍显稚嫩,但这种活动却真正把知识和趣味糅合在了一起,让个性和共鸣碰撞出了火花,使得曾让同学们“不敢说爱你”的文言文带给了他们赏心悦目的欢乐。

综上所述,开展多种活动,改革文言文教学方式,应当成为新时期文言文教学的潮流。因为它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

我们期待着学生们的一句:“文言文,有趣!”

参考文献:

[1]丁帆,杨九俊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必修三)[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王力,岑麒祥,林焘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王维升江苏丰县民族中学22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