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三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三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高三文言文复习存在诸多现实局限,导致“文言无趣无用”论的出现。作者尝试采用拓展式阅读教学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从内容关联度和义理沿袭性方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分析运用的能力,达到“识文断意、晓理悟情”的目的,使文言文的知识价值与文化价值在当代仍能焕发生机。

关键词: 高三文言文教学 拓展阅读 教学有效性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部分,关于文言文学习有如下表述:一是“阅读浅易文言文,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二是“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高考考纲要求鉴赏作品的形象技巧,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故而,高三文言文的学习目的应该是能“识文断意、晓理悟情”,课堂表现应该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获得方法与情理体验。

对高三学生而言,古文表达的陌生、课内篇目的有限及与生活联系的断层,导致学习兴趣及文本情理价值无法有效实现。因此,采用拓展阅读的方式进行高三文言文教学,成为笔者尝试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途径。这不仅能起到营造课堂学习氛围的作用,而且对拓宽阅读视野、充实写作材料极为有益。

笔者探索的方向有两个,一是以内容的关联为考量,主要达到“识文断意,激发兴趣”的目的;二是以义理的沿袭为考量,主要达到“晓理悟情,拓宽视野”的目的。

1.内容的关联性拓展

内容的关联性指选取内容相近或主题类似的文章,在拓展中调动学生主动性,达到理解内容、归纳学法、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的目的。以2010年高考天津卷的文言文《叶限》、方柯《童话故事文言版之灰姑娘》为例:

《童话故事文言版之灰姑娘》选段:灰姑娘独至榛树下,泣曰:“榛树榛树,祈请助吾,榛叶摇摇,赐我华服。”小鸟予之金银织衣并丝履。灰姑娘衣之,至于王庭……父母与姊皆不能识,以之为异国公主……灰姑娘终设法脱身,匆忙之中,失其左履……王子命予之履,履合其足,天衣无缝。

《叶限》选段: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陀汗王怪之,乃搜其室,得叶限,令履之而信。

《叶限》选自《酉阳杂俎・支诺皋》,被杨宪益先生称为“中国版灰姑娘”,文本阅读尚有一定难度,方柯版语言浅显易懂,童话情节的熟悉感和文言语言的新鲜感碰撞,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此版本打基础,学生对叶限版的畏难情绪降低许多,小组合作动力十足。同时,在文言学习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尤其重要,笔者将教学重难点转化成系列探究题,引导学生针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如衣、履)、特殊句式(如倒装、被动)和高频虚词(如因、而、以、为)四项进行整合与分析,学生经由自主交流,进一步理解了文本,同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课堂收效甚大。以此类尝试为起点,笔者进行了后续主题式探索:成语故事与人物传记,分期学习了“程门立雪”与《程颐传》,“折冲樽俎”与《晏婴传》,“闻鸡起舞”与《祖逖传》,“智者千虑、逐鹿中原”与《淮阴侯列传》,等等,逐步引导学生接受文言文,培养良好语感。

2.义理的沿袭性拓展

高考文言选文多通过人物的经历展现其品性,其丰富的内涵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教养价值,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包含古人的思想精华,古今汉语一脉相承,是“源”与“流”的关系,那么,语文课堂完全可以通过情境联系唤起学生的社会经验与生活领悟,摆脱“文言文无用”论,在义理的迁移拓展中,培养正确并有创见的解读文本能力,以读带写,有效实现文言文的文化价值,使得文言教学也可以收到察古知今之效,从而进一步发展与提高表达能力。

例如2011年高考北京卷《淮南子・汜论训》:“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公有争国之名,然而周人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以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故人有厚德,无间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通过周公、桓公之例,辅以目中疵、牛蹄涔、喉中病等现象,说明待人待事不必吹毛求疵,要明白瑕不掩瑜之理。阅读文本之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类比联想,诸如乔布斯的偏执与创新力,电商的混杂与发展力等,以文言哲理衍射现实生活,赋予其新的生机。再如司马光《程氏墓志铭》:“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讲述了女子于家于国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拓展联想,如孟母、文成公主、杨澜、奥普拉等,对此前的成语与人物专题同样进行了义理的分析与延伸,如程颐的真儒之风、晏婴的智谋之贤等,从中学生不仅可以理解为人处世之理,而且能学到如何精巧地引经据典。

文言文不仅是历史轨迹的记录,而且昭示着传统文化的底蕴。通过拓展阅读,学生不仅能激发对文化典故的兴趣,还能克服古今语言断层难题,更能领悟文中的人性思考。在语文课上教授知识的同时,承载润泽学生心灵、延续民族文化的责任,只有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才能传承民族文化,才能让文言文这一独特文学现象在当代仍焕发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童亮[主编].别笑,一本正经的文言文.新星出版社,2010,07.

[2]陈光田.高考语文试卷结构与中学文言文教学反思,集美大学学报,2012(01).

[3]康玉娥.谈谈中学文言文教学.科学教育,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