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品读细节 点亮阅读人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将钱塘湖畔的春色描绘得意趣盎然。其中“争暖树,啄春泥”两处细节,将鸟雀忙着安家、争抢向阳佳木的情态描摹得生动传神,尽显早春燕舞莺啼的动人情景,这与宋代诗人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闹”字,不仅救活了本句,也将整个春天写活了。这正如上面所说的“争”与“啄”,两个平平常常的动作,在诗人笔下却具有异样的情趣,早春气息凝集其中。“见微知著”,这种创作方法往往借助创作者敏锐的视觉和独特的想像,撷取常人不以为然的一两处细节作出神入化的描绘,看似信手拈来,轻描淡写,实则妙笔生花,含蓄隽永,这便是细节魅力之所在。
诗歌如此,散文亦然。中学课文中以细节取胜歌会在这方面别具特色:“这条路得通过这些果树林、柞木林、竹子林和几个有大半年开满时面前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本段侧重描写赶马女孩山路漫歌的情形。作者在叙述这一情节时,并不急于直奔主题,而是宕开一笔,兴致勃勃地拾掇起山路旁的花鸟草木来,如数家珍。也许,在别人眼里,这些山花野鸟,描写起来,并没多大意义,甚至连起码的“走马观花”都觉得没必要,但在作家沈从文眼里,这些散落于广袤原野中的小生命,正如点缀于茫茫天宇中的灿烂明星,不仅点亮了大地,更点亮了他的心,使他所有的情感在刹那间鲜活起来。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心灵的轨迹,去领略由呈贡进城,一路上的山野美景吧!
首先,生动细腻地再现了云南山野风光,引发人们无尽遐思。
这一路上确实是风景如画。摇曳多姿的山花绿草、伶俐可爱的云雀山鸟,情趣盎然地牵惹着你的目光,扑打着你的心怀,这不能不写作者心生怜爱,怎能不为之感动,怎么能不诉之笔端,作为一位作家,若对此情此景熟视无睹,无动于衷,那就不配称之为作家了。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将那些闪亮于大干世界的动人细节真实地再现,作者在此所作的描写,可谓真真切切地为读者们勾画出了一幅充满山野情趣的风光图,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出赶马女孩发乎性情的歌唱,这样的过渡毫无雕饰之感,浑然天成。
其次,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段情景交融、相映成辉。这一路点缀着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风里向你点着脑袋瓜子;路旁蹦出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烂漫的山花、灵秀的小鸟,何等生动活泼。让这一带山路生机勃勃,鲜活诱人,生活其间的女孩日日领略其情其景,潜移默化,性格气质上渐染了如此美好的自然情趣,景美人更美。另外山鸟清脆的鸣唱,与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辉映,交织成一片动人的山野田园交响曲。这些生动的细节,使文章清新活泼,摇曳生姿。更为赶马女孩的山野漫歌增添了无限情趣,从而突现出云南歌会的独特魅力。
这一路清新淡雅的景致,在沈从文独特而细腻的笔下更具灵性,这也正体现了沈从文的创作风格:朴讷而又传神,凸现出乡村人所特有的风韵与神采,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同时作品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孙犁的文学作品,其中《荷花淀》是最具代表的佳作。文章一开篇,就以寥寥几笔,细腻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饱含着诗情画意的风情画。“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清雅的小院、灵秀的女子、柔滑的苇子,几个小小的细节经妙手组合,却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荷花淀》反映的本是残酷战争年代白洋淀人民的抗战生活。但在此却闻不到硝烟味,听不到嘶杀声音;看到的是明月、湖水、荷花;闻到的只有花的清香,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而此处描绘的恰恰是战火硝烟中后方安闲宁静的生活画面,这与前方惨烈的战争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激发人们对破坏这种生活的战争的痛恨,引起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强烈共鸣。孙犁正是以这种方式寄托他的理想追求。由此可知,成功的细节,不仅能丰富课文内涵,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升华文章主旨,寄托人们的理想追求。诗词散文也许受文体钟爱,给人以隽永优美之感,但我认为,叙述性文体中的细节,同样能起到映照全文的作用。牛汉的作品《我的第一本书》是一篇展示苦难生活中最初梦幻与快乐的叙事性散文,在细节刻画方面也有独特之处,有不少值得咀嚼的段落。有一个细节是这样的:“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第几名?”
慈爱勤劳的奶奶、乖巧顽皮的小成汉、严格却不乏温情的父亲、晒场上金灿灿的麦子,祖孙三代,满院浓情,这是一幅多么恬美宁静的乡村生活图,这不让人生出无限感慨:无论处于怎样的时世,也不论生活多么贫穷荒寒,但人世间这种美好情感、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却是亘古不变;一年四季,春花秋实、春种秋收的自然规律也不会发生改变。“天行有常,不为舜存,不为纣亡”,看着眼前这幅祥和安静的画面,谁都禁不住满心喜悦地生发出种种畅想。东晋诗人陶渊明,生活在东晋灰暗动荡的年代,窘迫之状难以言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家中小院却在“三径就荒”的萧瑟中“松菊犹存”,自然界永远以最优美的容颜与姿态装点人们的生活,人们有什么理由不对生活充满憧憬呢?怪不得此时的小成汉,正在小麦甜蜜的味道中做着美梦呢!这是本段细节带给我最深的感悟。
另外,这一情节在全文结构中起到很重要的衔接与过渡作用。究其实质,此段本是叙述作者人生第一个暑假发生的事——在外教书的父亲回家,询问学业,从而引出对“我”人生第一本书命运的描述。但文章并未就此直接人题,而是宕开一笔,描述了“我”与奶奶在晒场看麦子的温馨画面,这不仅是一个场景,而且一语双关:“我是春天上的学”,小麦也于此时泛青进人生长期,夏季便由成熟到收割、晾晒,这好比人的学业,经过春夏两季的积累,也应到了收获之时,自然与人生何其相似。“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由此引出父亲对“我”学业的询问,自然流畅,水到渠成。这让我想起学生平素的写作。多数学生在段与段之间的过渡上往往过分简单直白,读来干涩无味,常出现的语句有:“还有一件事,还有一次,又有一天”等,均缺少文采与艺术性。因此,此段描写不失为训练学生过渡技巧的优秀范例之一。
感悟之三,情景交融,引发联想。
“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其中“用手翻着金黄麦粒”这一细节,意味深长,蕴含深刻,能引发人们无穷的思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得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当时的牛汉只是个不谙世事的懵懂少年,人世的艰辛并未在它的幼小的心灵投射下太多的阴影,面对眼前这幅甜美的丰收图画,在慈祥的奶奶下甜甜地入梦。睡梦中,他也许正和奶奶跟小麻雀抢麦粒;也许正与元贞,二毛,小狗一道在上学途中捕知了……梦中的生活就如满院金灿灿的麦子,正散发着甜甜的味道。这也许是生活于那个时代的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与温情,是作者孩童时代苦难生活中最初的梦幻与快乐之一,只是这种快乐与梦幻很快被残酷的现实摧毁。乔元贞失学,黄二狗从军音讯全无,但这些梦幻与快乐却支撑着“我”去追求幸福美好的人生。
细节,能彰显主题,让文章绽放彩异,而品读细节,却能成就学生的阅读人生。
(作者单位 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