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世纪家庭伦理剧的审美突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世纪家庭伦理剧的审美突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家庭伦理剧作为中国电视剧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新世纪以来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类型上的审美突破,新世纪家庭伦理剧在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深化、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的策略以及观众心理的把握上都进行了创新。

[关键词] 题材 主题 人物形象 叙事策略 观众心理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3.016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家庭伦理剧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在第28届飞天奖的评选中,82部入围的长篇电视剧中以家庭伦理为主题的超过了10%。《双面胶》、《媳妇的美好时代》、《幸福来敲门》、《老大的幸福》、《婚姻保卫战》、《金太郎的幸福生活》、《三十而立》等剧,塑造了许许多多引起社会热议的生动形象,满足了受众在新世纪不断变化的审美需要。

新世纪家庭伦理剧在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深化、人物形象的塑造、叙事的策略以及观众心理的把握上都进行了创新,从而为此种类型的电视剧创作带来了审美上的突破。

一、以家庭情感生活为题材

近十年的家庭伦理剧聚焦于家庭情感生活的平民故事,其中既有反映骨肉亲情的关系,又有反映男女爱情的关系,与之前的家庭伦理题材不同,随着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变化,家庭伦理剧探讨的问题也出现了变化,主要围绕婚姻关系、婆媳问题、围城现象、婚外恋等。这些家庭生活的内容使观众与剧中的人物产生了有效的互动,以家庭关系为核心的故事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了互文的效果,观众在观看此类题材的作品时,很容易产生共鸣与身临其境的感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说过:“家庭关系始终是中国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促使民众更倾向于从家庭中寻找心理安慰。中国家庭关系的复杂性,也使得家庭伦理剧有很多好题材。”[1]

二、幸福与和谐的婚姻主题

近十年来热播的《老大的幸福》、《金婚》、《婚姻保卫战》、《金太郎的幸福生活》等家庭伦理剧都是围绕家庭婚姻生活展开,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传统伦理观念“和谐”的归依体现了新世纪家庭伦理剧在主题上的深化、升华。尽管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人们在婚姻价值观上有了更多理解和认识,在感情婚姻的形式上又有了多元化的选择,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依然存在,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念在现代文化中与新价值观念不断产生矛盾冲突,从而在家庭婚姻生活领域产生一系列波澜,成为家庭伦理剧创作的丰厚土壤。传统文化中对于“和谐”的人生追求,投射在中国家庭中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幸福婚姻生活。在今天新的婚姻价值观尚未确立也未被大众接受的社会中,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回归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三、日常生活中的平民形象

新世纪的家庭伦理剧,平凡的小人物成为叙事的主角,人物从单一的性格特点发展成为多种性格的组合,从而使平凡的小人物变得丰富立体。近十年的家庭伦理剧不在通过“苦情”的戏剧冲突、虚拟的生活场景、弱化的社会背景来塑造人物,它把目光聚焦于平凡小人物、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及道德伦理关系、家庭纠纷、地域差别、代际沟通的障碍,从柴米油盐等日常生活的细微琐事中去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反映社会的问题,展现艺术的真实。

新世纪家庭伦理剧中的平民形象,是代表传统家庭观念与伦理道德关系但超越了世俗观念的另类人物形象。在《夫妻那些事》中,林君与唐鹏原是一对坚定的“丁克”一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的突然离世,这对另类的夫妻回归到了传统的“造人”生活中,虽然历经艰辛,最终有了自己的孩子,这体现了当代夫妻在现代生活中对传统家庭观念与伦理道德关系的“回归”。在《AA制生活》中的何其与韩心代表了80后的婚姻生活状态,充满了新鲜刺激与矛盾冲突,接踵而来的家庭问题让他们感到疲惫,为了找到自己婚姻生活的幸福,他们开始改变传统家庭的分配方式,实行了相对独立的AA制生活。这种方式并没有拯救婚姻而是使他们愈加的成熟,最终回归了传统的家庭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塑造具有陌生感的人物形象,让传统的伦理观念在形式上产生了超越。

四、话题、细节、跨类型的叙事创新

家庭伦理剧的叙事模式在新世纪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丰富的话题性、细节中的喜剧元素、跨类型的探索。

(一)丰富的话题性

近年来关注当下社会热点话题成为家庭伦理题材电视剧在叙事上的主动追求。《幸福来敲门》中“剩女”、“婆媳大战”、“文艺范儿”、“事业单位转企”等多种话题的组合使用,使该剧在过往的历史背景中找到了当代观众的共鸣。

(二)细节中的喜剧元素

新世纪的家庭伦理剧在生活细节中凸显幽默元素,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生活化的演员表演在细节中进行打磨。《婚姻保卫战》中家庭“煮夫”许小宁与“女强人”兰心的矛盾冲突从外界环境引起最终落到家庭生活中结束,每次的矛盾都是在生活细节中展开,两人“斗争”的喜感也得益于家庭生活的真实与乐趣。

(三)跨类型的探索

家庭伦理题材在类型化以后,面临着模式化、套路化、题材重复的问题,跨类型的叙事创新为家庭伦理剧的创作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道路。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母亲母亲》,将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母子关系放在乱世的背景中加以关照,用化家为国、家国同构的传统思想为基础,突破了传统家庭伦理剧的类型限制,将历史剧、军事剧的类型元素融汇其中,使家庭伦理剧在叙事上更加开阔与多元。

五、观众补偿、认知、娱乐心理的满足

家庭伦理剧的流行与对观众心理的满足密不可分,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完成了日常生活的转向,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喁喁细语,琐碎的生活细节,周而复始的生活场景开始以独立的身份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同时,市场经济在社会转型期地位的确立使财富、权力、阶层的观念充斥着人们的生活。

(一)补偿心理的满足

精神分析学认为,艺术具有补偿的功能,因为艺术本质上是被压抑的本能冲动,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变相满足了在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欲望。丹尼尔·贝尔认为:“那些直接指向大众生活的当下利益,表达大众现实要求的各种世俗活动,尽管没有体现任何具有实质深度的价值持久性和精神永恒性,然而,他却有可能通过平凡而富有诱惑性的欲望满足,安慰大众对幸福生活的具体‘渴望’,实现大众生活的现实梦想。” [2]著名导演赵宝刚的一系列作品如《家的n次方》、《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为观众塑造了一系列超越世俗生活的人物形象,提供了不同以往的生活方式与体验,这些都极大的补偿了受众在日常生活中的乏味与困顿,这些作品在深层结构上,处于普通民众的快乐——权力阶层的成功的二元对立结构之中,以快乐的生活原则打破权力阶层对社会成功的定义,从而达到宣扬大众生活情绪的目的。

(二)认知心理的满足

“真实”是家庭伦理剧给观众的第一感受,剧中所展示的人物和生活场景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是一致的,他们是那样的亲切自然,成为观众可以触及的生活常态。家庭伦理剧用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来重建社会秩序、仿真日常生活,满足了受众借电视剧认知自己生活的世界的心理。

受众认知自己生活的世界的心理需求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家庭伦理剧的“真实“来照亮自己的生活,也就是从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另外一种是猎奇他人生活的满足感。也就是窥视他人生活的认知心理。

从《双面胶》到《AA制生活》,家庭伦理剧依照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将生活中的琐碎细事真实的呈现出来,夫妻生活、婆媳相处、观念的冲突矛盾在日常的生活流中慢慢体现。这些故事与现实生活的不断接近,正体现了受众认知生活世界的心理需求。

(三)娱乐心理的满足

大众文化的娱乐功能与消费社会密不可分,布尔迪厄认为,它与传统伦理相悖:“老的义务道德,建立在快乐和善的对立基础之上,导致对迷人的和有吸引力的事物的普遍化的怀疑,对快乐的恐惧,产生对肉体的‘节制’、‘中庸’和‘克制’关系,并把任何被禁止的冲动的满足与罪恶联系起来……”[3]消费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大众对娱乐文化的追求,大众文化的娱乐功能变的越来越重要。家庭伦理剧在人物的表演、语言上加入了日常生活的幽默和喜感,满足了受众的娱乐心理。

近期热播的《裸婚时代》、《北京青年》、《三十而立》等在人物的语言设计上突出了幽默的元素,将北京话特有的贫嘴、调侃的语言风格融入其中,剧中的主人公各各妙语连珠,给观众带来了语言上的快乐。

结语

新世纪的家庭伦理剧关注社会现实话题,把“仿真”的日常生活原型面貌呈现给观众,通过一个个家庭生活的故事,展现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人情冷暖,在从“移情”到“共鸣”的过程中,完成了家庭伦理题材的电视剧在审美上的新突破,成为新世纪受到观众热捧的电视剧类型。

参考文献

[1]《家庭伦理剧经久不衰反映中国人亲情至上》,http://.cn 2007 年08 月24 日 大众网- 大众日报

[2]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蒲隆,任晓晋,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3]贺 艳1,祝光明2.试论受众的心理需求与家庭伦理剧的叙事样态之关系—以上世纪90年代的家庭伦理剧为例[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作者简介

刘涛,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10级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视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