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练习课“新”起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练习课“新”起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练习课在知识巩固、技能提升方面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在思想方法的渗透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那么,教师如何让练习课富有思维含量,让练习课也能有新概念?笔者以“周长与面积的练习课”为例,来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 找准起点,合理划分课时

【片段1】

教师出示图1和算式4×4。

提问1:看到这个算式,你觉得它可能解决了这个正方形的什么问题?说说你的想法。

因为正方形的周长用边长乘4计算,所以其中一个4表示

,另一个4表示

提问2:还有可能解决了什么?你又是怎么想的?

因为正方形的面积就是边长乘边长,所以……

提问3:一个算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和面积两个问题,那么长方形的周长又是怎么计算的,面积呢?

教师出示图2,质疑:计算结果都是16,两个16表示的意思一样吗?(揭示意义不同)

教师出示图3,问:这些问题的解决要用到什么知识?再给你一些信息,这些问题你能解决吗?

教师出示图4,问:这儿有长为20米的篱笆,用它来围一块长方形的菜地,菜地的大小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最大是多少?

【思考1】

这节课是基于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练习十九来进行教学的,11道题目,不可能一节课讲完,怎么办?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来合理划分课时。

这节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的一节练习课,因此,巩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这节课的知识目标之一。另外,周长和面积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在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时也易混淆。因此,在初步学习了面积之后,教师就有必要把面积与周长作比较,才能让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获得新知识的意义,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也是本节练习课的目标之一。

通过对面积这单元的知识梳理,教师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区分面积和周长之间的不同。基于这样的思考,教师以探究周长与面积关系这一内容为主线,通过4×4这个算式引发学生对正方形、长方形周长与面积计算的回忆及其概念的区分,通过整合第6、7、9三题,巩固周长和面积概念及计算的应用,提高灵活运用这部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第10题来重点研究周长与面积的关系,在探究中渗透数学思考方法。

这样,通过找准学生的真实起点,合理划分课时,练习课也可以上出别样的精彩。

二、 深入挖掘,有效探讨

【片段2】

1. 猜想:你会怎么围?先在头脑中画画看,这些长方形会是怎样的一些形状?它们的大小一样吗?都认为不相等?请验证你的想法。

2. 实践探究。

教师出示研究要求。

画一画:在点子图中画一画周长为20米的长方形。

写一写:按照一定的顺序在表格中写一写。

说一说:和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3. 汇报交流(列表、画图等不同验证方法)并反思错误。

呈现错例1:

明确知道周长是20米,可以知道长+宽=10。

小结:通过刚才画图、列表的验证,我们发现了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相等。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画出来的长方形面积会比较大?仔细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

4. 观察想象

师:回忆一下,同学们刚才是不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学生形成表象:扁扁长长的面积小,方方正正的面积大。发现长长的变胖,面积越大。

5. 再次验证:我们发现,周长是20米的长方形周长和面积有这样的规律,那么是不是所有周长相等的都有这样的规律,再选择一个周长来验证一下。

小结:周长相等的时候,长方形的长、宽会有多种情况,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面积会越来越大。变成正方形时,长和宽相等,面积最大。

6. 再次想象。

提问:如果这个菜地不围成长方形,想一想,面积还有没有可能更大?

师: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这个图形继续长“胖”,面积会怎么样?

【思考2】

挖掘练习的深度,在猜想—验证—再验证—再想象的过程中,学生没有纯粹地进行周长与面积计算练习,而是在操作中不知不觉地进行了复习和巩固。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有了属于自己的思考,把思想方法作为“练习课”的“新知识”来操作,让练习课也“新”起来了。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并促进学生充分、有效地展开数学思考。用“篱笆一样长,长方形菜地大小一样吗”这一问来引导学生发现,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思考“长方形周长一样,面积是否相等”,让学生学会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学生自己想办法验证结论、相互交流、反思错误结论等过程,学会用画图、列表等数学方法来帮助自己思考。在经历了“猜想—验证—再验证—再想象”这一系列过程后,进行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探究方法有了更科学的认识,培养了良好的思维习惯。

另外,教师在这节课上始终围绕围篱笆的情境展开教学与思维活动。在这一环节中安排了三次想象,第一次想象“这些长方形会是什么样的”,在头脑中画完这些长方形再询问面积是否一样;第二次想象“面积会变大还是变小”,在学生的头脑中经历了细细长长的长方形小,方方正正的长方形大这么一个表象;最后想象“图形继续长‘胖’,面积会怎么样”。在三次想象中,在明确周长一定、长和宽越接近、面积最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同学生的思维层次是不一样的,课上,有些学生不能想象长方形瘦瘦长长到方方正正的过程中面积增大了,他们需要通过数格子知道;而有些学生,在看到正八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时,就已经举起小手,迫不及待地要说:圆的面积是最大的,因为它边上一个角都没有。

三、 搭建素材,有效提升

【片段3】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周长一定时面积的变化情况,根据这样的经验,你还想到了什么问题可以研究?(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的变化情况)

习题1:用长为24米的竹篱笆,利用一面墙围一个长方形菜地,这块菜地面积最大是多少?

习题2:利用左边的这面墙,用长为12米的篱笆围一个最大的长方形鸡圈,鸡圈面积是多少?

习题3:要建造一个面积是16平方米的羊圈,并在周围围一圈篱笆,怎么设计,使得用到的篱笆长度最短?

【思考3】

教学中,教师选择的习题1和习题2是对本节课探究知识的变式应用;习题3是思考方法的再迁移,有个别学生可以从“周长一样,正方形面积最大”猜测到“面积一样,正方形周长最小”,有些学生可能暂时想不到,两者都可以用上画图、列表的方法来进行验证发现。教师在练习过程中没有“越俎代庖”,只是提供了一些素材,希望达到师“无为”而生“自化”的目的。

学生要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靠自己来实现,而不可能依赖教师去完成。因此,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指导学生掌握数学思考的方法,他们才能在知识的广阔天空里更加自由地翱翔。换个角度看数学练习课,它不只是知识巩固、技能加强,更重要的是思想方法的再建构,让练习课这一熟悉的领域也能带来“新”的风景。

(浙江省杭州市学军小学 3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