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喀斯特旅游开发与石漠化治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喀斯特旅游开发与石漠化治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贵州是一个典型喀斯特地貌的省份,生态脆弱,石漠化严重,人与环境的矛盾突出。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石漠化治理对于协调好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对实现贵州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喀斯特旅游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缓解地方人地矛盾,是实现当地经济绿色发展、有效治理石漠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石漠化 喀斯特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132-02

一、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石漠化是石质土地荒漠化的简称,是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的演变过程,它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喀斯特地形易于失衡的自然基础。由于地质演化过程形成了贵州大部分地区的喀斯特地貌,盐酸盐表层与上覆土壤之间不存在过渡结构,接触面为界限分明的叠加关系,二者相互依存性差。同时,土层下伏碳酸盐岩表面即是一化学侵蚀面,当降水渗透到岩石表面时,就会产生化学侵蚀作用,加上大多数的岩溶峰丛山体,峰丛地区地形起伏大,山坡陡峻,植被覆盖率低,表层土壤更易流失,贵州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的温暖湿润气候以及夏季频发的大雨、暴雨,和自然地理过程中的侵蚀和溶蚀作用,直接导致了水土流失。喀斯特环境生态容量低、容易破坏、恢复困难,这些都导致了贵州石漠化的加剧。其次,人口压力大,生态与生存矛盾突出。土地的人口承载率严重超标,耕地上人口的严重超载又使农民被迫大量开垦荒地、毁林垦种。贵州喀斯特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文化水平也较低,贫困人口众多。相关性分析发现,贵州省石漠化发生、加剧程度与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呈负相关:石漠化面积越大,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就越低;石漠化发生率越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就越低;总体上农民纯收入水平越低,石漠化加剧越严重。①其中绝大部分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喀斯特地区,人口形势十分严峻。除此之外,粗放式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法制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等原因也是导致石漠化加剧的重要原因。

二、发展喀斯特旅游是石漠化治理的客观要求

喀斯特旅游是指以贵州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为依托,着重突出贵州“喀斯特”神奇而又独特的魅力,以生态思想为指导,集环境教育、管理于一体的实现持续发展的旅游体系。它立足于喀斯特自然生态环境,追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其对于解决石漠化地区人地矛盾问题,实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缓解贫困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贵州石漠化的加剧,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破坏,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制约了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后劲和潜力,影响到贵州和谐社会的建设。贵州要建设生态和谐社会,就必须重视加强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脆弱的生态系统一面造成了贵州石漠化现象,另一方面也造就了独特的地质条件,形成了贵州绮丽多姿、令人叹为观止的风景名胜和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在这里可以见到除冰川喀斯特以外的所有世界大陆上喀斯特地貌形态类型,有着进行旅游开发的自然条件。据分析,作为一种产业关联度很强的行业,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就可增收4.3元,旅游业每就业1人,就可为相关行业创造5个就业职位。通过旅游资源的开发,人们在保护好当地生态的同时,可以进行无污染的旅游开发,使外界更好地了解贵州,改变当地经济发展的封闭模式,有助于贵州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供就业机会,加快非农化和城镇化进程,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使贵州经济融入全国经济的大环境。喀斯特旅游的开发和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可观收入的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意识,而不是一味地从脆弱的生态环境中攫取资源来解决温饱问题,最终使得人与环境关系得到和谐发展,逐渐走入良性循环的状态,最后达到石漠化治理的目的。

三、贵州省喀斯特旅游开发现状和制约因素

不容置疑,贵州的旅游业同全国一样,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长足发展,旅游机构相继成立,旅游景点不断丰富,旅游设施不断完善。如风景旅游,到2011年贵州省已拥有黄果树、荔波樟江、都匀斗篷山等1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区53个,还拥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景区景点。在旅游收入方面,海内外游客和旅游创汇与货币回笼逐年上升,但周边省区增加的幅度更大。从旅游业综合比较来看,贵州旅游业的发展规模、速度和质量更低于周边如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目前还有拉大的态势存在。在旅游资源富集的贵州,旅游步入经济产业的轨道当然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从贵州旅游业起步发展至今,贵州省的旅游业发展困难重重,从宏观角度来看,至少有以下制约因素:一是起步晚。作为旅游业自身的发展条件,政府主导是必要条件,然而,贵州旅游业的培育在“八五”期间才被纳入贵州省政府的规划之中,形成了时间上的落后。二是政府到位晚。旅游业虽然在“八五”期间进入了政府视野,但因全省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吃饭和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在石漠化地区石漠化的治理上,多采用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导致的就是经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增长,反而使得生态环境被进一步的破坏,政府未有余力给予旅游业更多的考虑和关注。三是对喀斯特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宣传不够。乡村旅游提供的产品单一,未形成系列。许多乡村旅游活动主要以农家乐和小景点休闲为主,许多旅游产品普遍缺乏文化内涵。四是底子薄。贵州财力有限,旅游业没有得到过大的投入,很多旅游景点多是小打小闹的滚动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旅游业是高投入、高回报的特殊商品,虽然近些年来,贵州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投入加大,但是与周边省份相比还是较少,使得一些已经是或完全可以达到国家级的风景区,仍然只能“贱卖”。

四、贵州喀斯特旅游开发的建议

(一)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我们在介绍贵州这个喀斯特王国千姿百态的佳境时,呈现在眼前的更多是美丽的自然风光的一面,然而,极其脆弱的生态也是它的内在本质特征。生态环境的质量,对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因此在对喀斯特地区旅游业开发时要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生态优先的原则和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综合考虑石漠化的强弱程度、石漠化防治区的区位、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合理划分防治区的类型,分层次开发旅游资源,确保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率,增强旅游区综合效益及整体形象,形成合理的旅游区体系。在空间范围有限(如溶洞)、生态环境异常脆弱的景区,要严格控制进入景区的游客数及每批游客的时间间距。在石漠化严重的地区,要重在保护,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实施森林植被恢复等生物措施的同时,开展必要的辅助工程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二)控制石漠化地区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大培养旅游人才的力度

贵州喀斯特民族地区是典型的“老、少、边、贫”地区,人口增长率较高而喀斯特环境人口土地承载力低下。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各种措施中,解决人口问题非常重要,必须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的转变,必须认真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总量无穷增加。还要创新人口增长的机制,完善和调整人口政策,要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同时加强广泛宣传教育,实现科学管理、齐抓共管的格局。在旅游区要提高旅游管理者、导游人员的文化素质。为了提高景区管理人员和导游的意识,要分期分批通过培训班、研讨会、广播、宣传资料、书籍等多种教育形式,使他们熟知喀斯特旅游区分布、数量、资源与生态特色,掌握有关旅游法规及政策,旅游开发经营与保护关系,使其在经营思想和方式上皆与旅游区相协调统一,提高每一个开发经营者的文化与旅游素质,形成一个高素质人才体系。

(三)重视喀斯特文化在旅游业中的优势

针对贵州喀斯特文化,如何更好地使其在贵州旅游业中发挥其优势是我们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喀斯特环境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环境,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必然有着深刻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喀斯特文化。喀斯斯文化是贵州旅游业赖以发展的资源,对喀斯特旅游资源特质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才能使其转变为经济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旅游功能,提高贵州旅游文化品位。

首先要充分认识民族文化在喀斯特文化资源中的重要性,贵州的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最富特色的,与此相对应,贵州各民族为适应这一高原环境,所创造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同样是世界最富特色的。因此,民族文化不但是西部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基础,也是贵州喀斯特自然风光旅游开发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其次要强调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贵州喀斯特,给世人的印象是贫穷和单调的蛮荒之地,喀斯特环境一方面制约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另一方面对于外来文化的入侵,还保持着传统文化内涵,但是随着民族文化旅游的逐渐开发,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民族文化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果不加以重视对喀斯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这将影响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对喀斯特文化的保护意识,要遵循保护在上,开发为辅的原则,即开发为了保护,做到发展旅游中人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做好喀斯特文化的定位和发展规划。

(四)建立多元投资开发结构

贵州的旅游业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就必须大力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充分利用这几年贵州石漠化治理的大机遇,国家对西部省份发展的优惠政策及旅游区(点)所在市、地区、州对口扶贫城市的资金、人才和政策优势,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融资体制。政府部门应加快职能转变,尽快建立旅游投资引导机制,从直接的投资管理向间接的宏观指导发展。政府应加大投资旅游的力度,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同时要加强管理功能和投资服务功能,做好旅游项目投资信息平台。通过政府投资拉动,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开发建设,鼓励规范风景区内从事旅游服务的企业自由竞争,建立特许经营许可证制度,通过招标考核等形式委托企业经营等方式来推动景区景点的规范管理和运营。

注释:

①钱铭杰,吴芳芳.基于RS-GIS的贵州省石漠化成因及治理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8年11期.

【参考文献】

[1]高贵龙,熊康宁.喀斯特的呼唤与希望[M].贵州科技出版社,2003.4.

[2]熊康宁,黎平.喀斯特石漠化的遥感―GIS典型研究[M].地质出版社,2002.8.

[3]刘肇军.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与贵州石漠化治理[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8月,第224期.

[4]钱铭杰,吴芳芳.基于RS-GIS的贵州省石漠化成因及治理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