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宋辽金时期建筑的地域特征探讨建筑与建筑壁画的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宋辽金时期建筑的地域特征探讨建筑与建筑壁画的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山西是一个拥有古建筑比较多的地域,宋辽金时期现存建筑数量居多,特别是该时期建筑壁画的数量和面积居于全国之首,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时期的建筑壁画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文化艺术,也为我们了解山西古代建筑壁画绘制技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有助于我们研究传统建筑与壁画艺术的历史渊源。

【关键词】 山西地区,宋辽金时期,建筑壁画,功能效应,艺术表现

壁画艺术的产生及早,甚至早于文字的出现。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人们就在在岩壁、居住的洞窟壁上,涂抹着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图案纹样,这些都是壁画的雏形。壁画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依附于建筑的发展而产生的。唐代以后,佛教和道教的兴盛使宗教艺术大规模发展,寺观广泛兴建,壁画绘制十分普遍。唐宋以来中原士大夫文人画和流传于民间的寺院庙堂、建筑彩绘等,大约在契丹建国初年随着汉文化和佛教向契丹腹地的传播而开始发展起来。佛教的传入,促进了佛教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佛寺艺术的发展,壁画在宋辽金时期也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自古至今古建筑数量最多的地域山西必然首当其冲,拥有丰富的建筑实物资源和珍贵的寺观壁画遗迹。保留在古建筑上的壁画是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蕴藏着丰富、深刻的技术内涵。宋辽金时期山西现存建筑壁画达近千平方米,高居全国之首,也是不同民族多元文化象征的产物。本文通过调研、整理和分析宋辽金时期山西地域建筑及建筑壁画,来探寻建筑与壁画相互依存的渊源。

一、宋辽金时期建筑的地域特征

公元10世纪中期到13世纪末期,在当时社会思潮中,儒、道、佛三教融合,是封建统治的主流思想,因为中国处在宋、辽、金、西夏多民族政权的旗鼓相当的时期,这时建筑特征呈现一种多元文化融合的状态。辽时的建筑审美主要受唐代和五代北方的影响,装饰简单浑朴,保存北方唐代遗风很多,末期受北宋影响,也逐渐向华丽方向发展。金建立政权后,由于本身文化落后,掠夺到的北宋文物图籍、宫廷财富和大批技工,难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基本是模仿、延续北宋文化。在建筑方面其都城、宫室、官方建筑等主要继承北宋的营造方式,并向繁丽发展。综上所述,辽承唐风,金随宋制,多民族、多风格的建筑共存,是这一历史时期建筑风格的特点。宋时期木构建筑蓬勃发展,建筑匠师对木结构受力情况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水平,将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也运用的淋漓尽致,利用建筑构件本身做艺术加工,彩绘则成了当时的主要建筑装饰方法之一。由于宗教的发展,寺庙建筑普遍修筑,建筑壁画在当时也正处于兴盛状态。

山西曾经历了宋、辽、金这三个王朝的统治,其建筑艺术也最为辉煌。辽、金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在统治中国北部和中原地区的同时,大量吸收汉族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用汉族工匠修筑宫殿、佛寺,给后人留下了一批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建筑精品,故而也遗留了大面积的壁画。当时的统治者为了稳定人心,巩固自身政权,极力崇佛仰道,大规模兴寺修观,但相比唐代宗教势力已有所衰落。

二、建筑与建筑壁画的关系

壁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建筑艺术的重要方面。我国的壁画历史悠久,并且有着辉煌的成就,随着历史的发展,多数建筑壁画已不复存在,宋辽金时期的壁画在山西的数量及规模居于全国首位,并且保存较为完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因为山西地域山脉较多,与外界沟通较少,人们生活习性比较传统,氛围十分浓厚,所以当全国宗教影响减弱,文人墨画盛行的时候,其寺观壁画创作仍然处于兴盛状态。总体来看山西现存该时期的壁画只有六处,面积共计924.49平方米,其中包括现存宋辽金时期建筑壁六处:北宋芮城寿圣寺塔室壁画、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壁画、辽代灵丘觉山寺舍利塔壁画、辽代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壁画、金代朔州崇福寺弥陀殿壁画、繁峙岩山寺文殊殿壁画。

2.1、建筑壁画与建筑功能相适应

壁画因建筑而形成,有了建筑本身才会有壁画的存在。壁画在建筑环境中,首先与之发生联系的是来自建筑功能的限定。建筑的功能主要是服务于人类的精神生活需求,所以在建筑造型上呈现一种特殊风貌。建筑壁画的特征必须符合建筑功能属性,壁画主题的选取也应与其建筑功能相适应,体现建筑的精神内涵,使其建筑功能更加明确。

该时期绘有壁画的主要建筑类型基本上是一些寺观建筑以及塔式建筑,建筑壁画的题材和内容基本上都是为宣传宗教思想所用,同时也反应了一定的社会状况及民俗特色。

高平开化北宋天圣年间寺改寺名为开化禅寺,该寺两进院落,坐北朝南,大雄宝殿居于中,是宋代建筑。大殿东、西、北三面墙壁上均绘有壁画,以佛教题材为主,是宋代原作,是一处典型的寺庙建筑,讲经说法图和佛本生故事是该殿壁画的主题内容。该殿壁画题材非常丰富,除宗教题材的绘画之外,还多了一些表现自然或市井内容的壁画。大殿西壁壁画中部释迦牟尼说法图,气势恢弘,画中二菩萨二弟子二金刚相伴,说法图的左右两侧分别是以反映忍辱、施舍、行善为主要的本生故事,如须阐提太子割肉奉母等。画面中不仅有大量的佛教人物,还有织女、渔翁、官吏等各种人物和亭台楼阁等各种建筑图形,画面中的服饰、冠带、刑具、兵器、器皿等形象均反映了当时宋代的历史风貌和社会背景。

另有金代繁峙县岩山寺,于金代正隆年间,进行大规模的修葺。寺内文殊殿是金代建筑,于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在殿内四壁绘制壁画,由金代宫廷画师王逵所绘,现存总面积约为90平方米。其壁画的内容,充分的描绘了佛教经传故事,与元代永乐宫壁画堪称山西壁画的“双壁”。文殊殿内壁画内容丰富,涵盖了大量有关金代建筑形制和社会生活,生动地反映了宋金时期社会生活和当时的典章制度。

三、结束语

宋辽金时期的山西寺庙建筑在数量与艺术方面有着很强的地域性,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而建筑中的壁画面积与保存的完整性更是令人惊叹,蕴含着丰富精湛的科学与技术。其中壁画内容题材以及绘制技艺方面充分符合了当时的建筑特征,并且饱含了宋辽金时期的时代风貌与民俗文化,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结晶与见证。

参考文献

[1] 张雁,李雅君.岩山寺壁画风格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0.10.

[2] 史宏,蕾伊宝.山西寺观壁画的发展及现状[J].文艺研究,2008.1.

[3] 李国华.朔州崇福寺弥陀殿壁画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1.

[4] 王丽雯.山西古代壁画浅论[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2.

作者简介:乔莉莉,女,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